説起太監,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封建時代,皇權代表着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有着後宮佳麗三千。但是,皇帝的後宮中只有皇帝一個男人以及未成年的皇子,既要為了保證後宮的純潔,宮中重活累活又要有人幹,所以就衍生出了太監這個職業。
▲ 中國清朝的太監
太監,因為可以直接接觸到皇上,是皇帝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幫手,所以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太監掌權,禍國殃民的事件,秦國趙高聯合胡亥害死公子扶蘇、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以及明朝的劉瑾、魏忠賢等,這讓人們對太監沒有了好感,一提起太監這個詞,很多人都會露出鄙夷的神色,所以古代的大太監雖然表面上風光無限,但是背地裏卻不知遭了多少人咒罵。
滿清王朝滅亡之後,中國結束了封建主義社會,太監這個職業自然也就逐漸消失了,自從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去世之後,中國已經完全沒有了太監。但是在我們的鄰國印度,卻依舊存在着太監這類人,甚至還有150萬人之多,簡直令人震驚。
▲ 印度太監“海吉拉”
印度太監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那時候的印度還處於分裂時期,許多印度貴族由於受到波斯人的影響,認為除去生殖器的閹人比正常的男人更靠譜,也更加忠誠,所以他們便花大價錢從民間各地買來男童,進行閹割之後,存活下來的男童就留在貴族家中服侍,由於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導致很多男童在閹割之後,被細菌感染而去世,存活下來的甚至不足1/5。
雖然我們現在聽起來非常殘忍,但是在那個時期,很多貧苦人家生下孩子之後實在養不起,在不得已之下才將這些小男孩送到宮中,運氣好的話,還能活下去,這一點和我們國家何其相似!後來印度宗教文化興起,許多寺廟也收養這些閹割的小孩,用來服務印度獨有的宗教體系,所以印度的閹人便更多了。
▲ 很多印度海吉拉只能靠自己的“美色”生存
被送到寺廟的這些閹人,被譽為神的使者,代替神來傳達福祉,保佑人們多子多福,他們被稱作“海吉拉”,所以在古代,這類寺廟中的閹人受到的待遇還是不錯的,畢竟在封建時代,人們都願意讓神保佑自己,而不願意得罪神明,作為神的使者,這些閹人也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現代文明已經不再允許太監這類人的存在,而印度因為國情複雜依舊存在着大量的閹人。根據官方統計,印度目前存在的“海吉拉”有150萬人之多,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這些“海吉拉”大多都來自於貧苦家庭,因為家庭的貧困,不得已之下,從小就被送到寺院當了“海吉拉”,所以他們大多沒什麼文化,只能在紅白喜事中唱歌跳舞賺取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
▲ 海吉拉入寺儀式
雖然印度是個比較落後的國家,但是由於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很多家庭的婚喪嫁娶不再需要這些“海吉拉”來祈福,所以這類人也逐漸被邊緣化,不但收入越來越少,還得看別人白眼,忍受人們異樣的目光。“海吉拉”這個詞再也不是尊稱,而是已經成為了低賤的代名詞。
令人感到無奈的是,直到現在,仍然有人將自己的孩子送去當“海吉拉”,這些小男孩必須找到一個年長的“海吉拉”認作母親,在“母親”的教導下,他們會學會如何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海吉拉”,並且重複着他們“母親”的老路,最終孤獨終老。
▲ 孤獨終老的海吉拉
我們很多人都感嘆泰國人妖的不易,卻不知道印度閹人更加的困難。在這裏我想用電影《何以為家》中的句子來告誡人們(特別是印度阿三):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願每一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全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