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師到底“懶”一些好,還是“勤快”一些好?一線教師為你分析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經典

這是一個相當難回答的問題,在一些時候,老師“懶”一些,更有助於學生的成長;但在更多的時候,如果老師真的懶的話,那麼很可能就容易造成教育之殤,開教育之倒車。

在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方面,老師可以適當“懶”一些。

比如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講,多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而在這個節骨眼上,老師可以適當“懶”一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朗誦、去表達、去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我認為,與其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方式為學生傳道授業,不如用“啓發式”的引導讓學生對學習擁有更濃厚的興趣。當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抬頭的時候,那麼何愁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不去?


同時,在班級管理方面,班主任老師也可以適當“懶”一些:一個班級可以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後每個小組定一個小組長,專門負責小組成員的衞生、紀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當小組長都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班主任再發揮“終極作用”,用這種“懶辦法”,可以大量節省班主任老師自己的時間,讓班級管理事半功倍。


在傳道授業解惑和改作業方面,老師一定要“勤快”一些。

老師有時候可以“懶”,但一些原則性的事情絕對要“勤快”一些。首先,在批改作業方面,你不能讓家長批改,你自己必須勤快一些批改。如果家長可以幫你批改作業,那還要你幹什麼?其次,在上課方面你必須“勤快”一些,正常上課期間,你必須第一時間進教室,而不是徘徊在某個地方溜達,或者乾脆躲在某個角落玩失蹤,這是一個老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問題,絕對懶不得。


再比如批改卷子,老師只有一張張批改過去,你才能知道學生到底是哪個知識點沒掌握好,通過試卷的質量分析,老師可以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瑕疵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學生為何失分,如何讓學生彌補這樣的錯誤?這些都是老師在批改卷子之後應該要考慮的問題。



總而言之,老師該“懶”的時候,儘量不要越俎代庖,大膽放權讓學生去完成相關的任務;老師該勤快的時候,絕不能懶癌附體,否則請直截了當地離開這個崗位,別佔着茅坑不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