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大家好,我們的俊彥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春秋諸強中,秦、楚、晉三國都是歷經重重磨難之後才最終得見彩虹,其中辛酸難為外人道。
但齊國不一樣,春秋初期的齊國似乎沒怎麼奮鬥,就已經成為了屈指可數的大國。
如果我們把時鐘往回撥,那麼就會看到:齊國並不是在春秋初期才成為大國的。早在西周建立初期,齊國就是大國,更是稱霸東方的霸主。
究其原因,還在於齊國的開國君主是呂尚,這位大神還有個別名叫姜子牙。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齊國是如何成為東方霸主的?是由當時的天下霸主周天子親口承認。
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
周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姜子牙是西周首位天子周武王的老師,更是周武王的岳父。
秦國和楚國的開國君主不用説了,那都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晉國的開國君主是唐叔虞,周武王的兒子,身份夠尊貴。但唐叔虞的母親叫邑姜,正是姜子牙的女兒。
換言之,齊國開國君主姜子牙是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的外公。
就這種身份地位,齊國從西周開國之初就能成為大國,似乎沒什麼值得意外的。
隨之而來的一個新問題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為何如此看重姜子牙,給他無上殊榮呢?”
按照傳統史書來解釋,自然是因為姜子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賢才,後世《三國演義》在説起諸葛亮的時候,更説他可與“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相提並論。
這就給了人們一種錯覺,以為姜子牙就是諸葛亮和張良那樣的頂級謀略家,最終被周文王發現並重用,成就一代傳奇故事。
事實上,姜子牙的事蹟更復雜一些。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姜子牙姓姜,這在商朝末年是屬於羌人的姓氏。據考證,在商周時期,“姜”字通“羌”。
羌人本就與西周關係密切,雙方屬於“盟友加姻親”的關係。比如我們在説起西周部族起源的時候,總會説他們的始祖是一位名叫“姜嫄”的女子,這個“姜嫄”就是羌人。
搞清楚姜子牙的來歷,以及羌人與西周的親密關係之後,我們再來看周武王滅商的過程。
根據研究夏商周斷代史的大神分析,西周當時的實力並不足以與商朝相抗衡,而是聯合了大多數不滿商朝統治的諸侯一齊發力,最終使得商朝軍隊在陣前倒戈,滅掉了商朝。
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帝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紂走,反入登於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於火而死。
這裏也説明一個問題:滅商的時候,周武王只是一個盟主,並不具備壓服全天下的絕對實力。
在這種背景下,周武王及其後人只得採用分封的方式,將以洛陽和長安為中心的兩塊黃金地盤緊握在手,其他地盤則放給盟友與有功之臣。
而姜子牙作為羌人的代表人物,應該是全天下僅次於周武王的二號實權派,這才成就了齊國稱霸東方的偉業。
我之所以要強調姜子牙的身份以及西周初年的具體形勢,就是希望大家能明白:如果説秦、楚、晉三國都是在春秋初期才開始資源積累,那麼齊國的資源積累早在商朝末年就開始了,只不過當時他們並不叫齊國,而是叫羌人部落或羌族。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或許有人會問:“發展時間早不如發展時間巧,西周初年的周王室那麼強,到春秋之際也沒落了,不就是因為河南開發過早,發展壁壘過早出現嗎?”
這個説法自然是有道理,周武王把長安和洛陽兩個黃金地塊牢牢抓在手裏,自以為“天下我有”。可隨着時間的發展,長安一帶被蠻族佔領,洛陽一帶又是標準的“水深王八多”。
與之相比,選擇在東方發展的齊國明顯幸運得多。
早在商朝末年,東方之地(山東一帶)的開發程度就強於西方之地(陝西一帶)。周武王的爺爺周王季娶了太任,周武王的父親周文王娶了太姒,據説都來自東方發達國家。
按説,東方之地也屬於標準的過早開採,本該像河南一樣過早出現發展壁壘,並在春秋初期羣雄並起時逐漸掉隊才是。
可由於東方之地靠近大海,姜子牙等歷代國君重商,又有捕魚曬鹽的便利,所以東方之地的發展潛力遠大於河南,這也使得齊國可以在春秋初期接連發力,成為諸強之一。
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得益於羌人部落的強勢,也得益於東方之地靠近大海的便利,齊國就像一個家底豐厚的超級富二代,憑藉祖輩餘蔭,在春秋初期的舞台上,與秦、楚、晉三個強國同台表演。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公元前771年,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被殺,次年周平王東遷,這也被史學界看做春秋的開端,而此時的齊國國君是齊莊公,齊莊公之後是齊僖公。
在齊莊公繼位之初,齊國內廷面臨動盪,曾兩次被迫遷都,齊莊公制定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使得齊國很快得到恢復。
莊公在位六十四年,僖公在位三十三年,兩位長壽國君在位的九十七年裏,將齊國內外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一時期也被稱為“莊僖小霸”。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當某個政權經過一到兩代長壽君王的苦心經營之後,國力通常會達到一個頂峯,接班人則通常是一位雄主,懟天懟地懟空氣的那種人。
比如西漢,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代積累,造就了漢武帝這麼一個戰爭狂人,不僅很好地開發了西域,更是把宿敵匈奴打得痛不欲生;
比如清朝,康熙和雍正兩代積累,造就了乾隆這麼一個集大成者,收拾大小和卓、平定蒙古叛亂、入緬作戰,算是把清朝推到了頂峯。
在齊莊公和齊僖公近百年的積累之下,齊國也出現了一位雄心勃勃的國君,他的名字叫諸兒,史稱齊襄公。
雖然都是盛世出現的強人,但他們的評價卻不一樣:漢武帝和乾隆可以説譭譽參半,而齊襄公則沒有這種煩惱,因為他的身後評價卻幾乎全是毀,沒有什麼譽。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據史書記載,齊襄公繼位之後乾的第一件露臉事兒,居然是和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亂倫。
在齊襄公四年(公元前694年),齊襄公與魯國國君魯桓公在濼地會談,魯桓公的夫人文姜隨行。也就是説,魯桓公是齊襄公的妹夫。
在會談期間,齊襄公不顧體面,居然趁機和文姜私會,這事兒被魯桓公知道了,他非常憤怒。
四年,魯桓公與夫人如齊。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復通焉。
齊襄公一看事情鬧大了,於是打算宴請魯桓公表示歉意。魯桓公心情不好,一杯接一杯很快就喝醉了。
齊襄公命一個叫彭生的人把魯桓公送回住處,結果彭生在半道上把魯桓公給弄死了。
魯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齊襄公。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桓公下車則死矣。
後來魯國找齊襄公要説法,齊襄公認為彭生罪大惡極,居然謀害自己的妹夫,於是把彭生殺了向魯國賠罪,這事兒就這麼結束了。
魯人以為讓,而齊襄公殺彭生以謝魯。
順便説一句,彭生是齊襄公的兄弟,可能是庶兄弟。
任何一箇中立讀者在瞭解上述史實之後,第一反應肯定都會説齊襄公不是個東西,居然辦出這種醜事來。
在我看來,齊襄公有沒有跟妹妹私會其實沒必要深究,因為牀笫之間的私事,你很難證明它發生過,也很難證明它沒發生過。
當某個政客被其政敵攻擊與某位女性私通時,他往往很難自證清白,因為沒法取證。
如果跳出大家喜聞樂見的內容,單看齊襄公謀殺魯桓公一事,會發現其中有許多疑點。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齊國國君弄死了魯國國君,這是挑起戰爭的標準行為,可齊襄公最終只是扔出了一個替罪羊,而魯國也就這麼暗氣暗消了。
魯桓公有四個兒子,有兩個兒子(公子同、季友)是文姜所生,另外兩個兒子(慶父、叔牙)生母不詳,但肯定不是文姜所生。
魯桓公為什麼會死?按照史書的説法,罪魁禍首應該是因為他的夫人文姜,要不是文姜和哥哥齊襄公私會,怎麼會惹出這麼大的亂子呢?
説得再直白點,當時的魯國人都認為:齊襄公和文姜才是殺害魯桓公的真正凶手!
可就是這麼一個罪魁禍首,她的兒子公子同居然繼承了魯桓公的諸侯之位,史稱魯莊公。
或許有人説:“季友與公子同一奶同胞,肯定不會拆台啊!在這種背景下,公子同繼位有什麼奇怪的?”
那麼慶父和叔牙呢?
大家要知道,慶父和叔牙可不是面瓜。在魯莊公去世之後,慶父和叔牙聯合起來弒殺新君。叔牙被季友毒死之後,慶父提前動手,一度把季友逼着逃到外國避難。
就是這樣的狠人,最終卻只能乖乖地看着弒父兇手的兒子上位,沒人敢拿魯桓公被殺一事來做文章,這正常嗎?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的齊襄公二年(公元前696年),齊國和魯國就爆發過戰爭,魯國當時的國君正是魯桓公。
十七年春,盟於黃,平齊、紀,且謀衞故也。乃邾儀父盟於趡,尋蔑之盟也。夏,及齊師戰於奚,疆事也。
事件推理到這一步,我們幾乎可以得出結論了:齊國經過“莊僖小霸”的積累,早就迫不及待地想收拾周邊鄰國了,而周邊最強大的鄰國就是魯國。
當初楚文王打算稱王的時候,就有人建議他:打隨國。因為隨國和周王室的關係也很親近,地理上與楚國相連,更是周邊少有的大國。
只要打服了隨國,周邊這些小國絕不敢再跟我們扎刺,周王室也絕不敢不尊重我們。
齊襄公打算收拾魯國,和當初楚文王收拾隨國是同樣的道理:你魯國是我周邊最強大的敵人,不收拾你收拾誰?
至於彭生之死,要説他和齊襄公沒有私怨,我是不相信的。只不過由於史料缺失,這一點沒法證實,姑且算我的一家之言吧。
先是戰爭洗禮,後是謀殺國君,順手除掉一個兄弟,齊襄公下手也是夠狠的。
儘管魯桓公被弄死,魯國臣子也被迫接受殺人兇手的兒子繼位,因為他們不敢再招惹齊國了。
如果魯國眾臣真立了慶父或叔牙,文姜的兩個兒子會做何反應我們暫且不論,至少齊國的軍隊很快就會捲土重來。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收拾完魯國之後,齊襄公又準備朝鄭國下手。
鄭國也有過輝煌歷史,當初鄭莊公在位的時候,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蒸蒸日上,史學界稱之為“莊公小霸”。
但由於鄭國身處河南那個修羅場,周圍全是敵對勢力,它根本沒有發展的空間,所以在經歷過鄭莊公時期的短暫輝煌之後,鄭國開始走下坡路了。
還是齊襄公四年(公元前694年),齊國在衞國首止(今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召開諸侯盟會,邀請了七七八八的一堆諸侯前來,其中就有鄭國國君鄭子亹[wěi]。
據説鄭子亹年輕時和齊襄公有些矛盾,所以他本來不想參加盟會,但鄭子亹也是使用非正常手段上位的,在國內根基不穩,如果再得罪齊國,那必然是死路一條。
子亹元年七月,齊襄公會諸侯於首止,鄭子亹往會,高渠彌相,從,祭仲稱疾不行。所以然者,子亹自齊襄公為公子之時,嘗會鬥,相仇,及會諸侯,祭仲請子亹無行。
儘管國內重臣勸説鄭子亹不要去,但他還是硬着頭皮去了。結果呢?在會上沒説幾句話,就被齊襄公找茬給弄死了。
子亹至,不謝齊侯,齊侯怒,遂伏甲而殺子亹。
鄭子亹就是鄭莊公的三兒子,他被殺的時候,距離鄭莊公去世僅過了七年。
此時的鄭國雖然已經沒有了鄭莊公這樣的雄主,但小霸時期的國力尚存,可齊襄公卻依然敢當場弄死鄭國的國君,這是何等囂張的氣焰?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齊襄公召開諸侯盟會,為什麼要將地址選在衞國的地盤上呢?這裏面也有説道。
衞宣公時期的太子本來是公子伋,當公子伋的母親去世後,衞宣公娶了宣姜。宣姜的身份和文姜一樣,也是齊襄公的妹妹,但沒聽説他倆有私情。
十八年,初,宣公愛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
右公子為太子取齊女,未入室,而宣公見所欲為太子婦者好,説而自取之,更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齊女,生子壽、子朔,令左公子傅之。
宣姜為衞宣公生了兩個兒子,對公子伋是橫豎看不慣,就希望公子伋能趕快去死,以便自己的兒子將來能繼位。
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與朔共讒惡太子伋。
隨後發生了一系列事件,公子伋被謀殺,宣姜的次子公子朔繼位,就是衞惠公。
宣公乃以子朔為太子,十九年,宣公卒,太子朔立,是為惠公。
公子伋死得冤,衞惠公得位不正,衞國有人根本不服這個結果,於是在齊襄公二年(公元前696年),衞國發生內亂,衞惠公被迫逃往齊國避難。
左右公子不平朔之立也,惠公四年,左右公子怨惠公之讒殺前太子伋而代立,乃作亂,攻惠公,立太子伋之弟黔牟為君,惠公餎齊。
八年之後,齊襄公糾集各路諸侯,護送衞惠公回國復位,把主導叛亂的人全部殺死。
衞君黔牟立八年,齊襄公率諸侯奉王命共伐衞,納衞惠公,誅左右公子。衞君黔牟餎於周,惠公復立。
宣姜入衞的政治考量是什麼?衞國諸子內亂的背後有沒有齊國插手?齊襄公在衞國地盤召開諸侯盟會,是不是找茬收拾衞國的前奏?
由於缺乏關鍵史料為證,所以以上幾個問題,也只能請大家自行思考。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謀殺魯國國君、誅殺鄭國國君、干涉衞國內政,春秋初期的齊國像極了某燈塔國,整天打着“資由冥主”的旗號當世界警察,吃相極其難看。
當然了,齊國充其量也只能被稱為“中原警察”。
在當時,秦國和晉國還談不上強盛,楚國偏遠,魯國、鄭國和衞國都可以算是中原地區的大國和強國。
可就是這樣的大國和強國,卻被齊國收拾得慘兮兮,你説齊國可不可怕?
除了收拾大國,小國也沒什麼好下場。有一個名叫紀國的小國,在齊襄公八年被齊國所滅,而在六年前的齊襄公二年,紀國還是齊國的盟友。
主導這一切的,就是那個身後評價“幾乎全是毀,沒有什麼譽”的齊襄公,對於這樣一個君主,你們認為他會是一個荒淫無道的酒色之徒嗎?
反正在我看來,齊襄公橫看豎看都像一個野心勃勃又心狠手辣的梟雄。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齊襄公不僅對外搞霸權外交格外兇狠,對內收拾利益集團也毫不含糊,只可惜用力過猛,以至於結局慘淡。
在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史記記載了一個“吃瓜換班”的故事,大意是説齊襄公派遣連稱和管至父兩人去葵丘戍邊。
連稱和管至父大概是不太願意去,於是齊襄公就對他們説:“等明年瓜熟的時候,我就把你們換回來”,連稱和管至父這才動身。
十二年,初,襄公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及瓜而代。
一年以後瓜熟了,連稱和管至父卻沒能等來齊襄公派來換班的人,於是他們就寫信給齊襄公,提醒他瓜熟了,希望能找人換班,齊襄公不同意。
往戍一歲,卒瓜時而公弗為發代。或為請代,公弗許。
連稱和管至父怒了,勾結內應犯上作亂,最終幹掉了齊襄公。
説起這事的時候,後世讀者總覺得齊襄公太蠢,派誰戍邊不行,幹嘛為這點小事出爾反爾呢?
事實上,如果真是誰都可以戍邊,那麼齊襄公為什麼會不準呢?很顯然,齊襄公就是想把連稱和管至父調到邊疆,自己好騰出手來處理內部問題。
連稱和管至父是齊國強大的實力派之一,與反齊襄公派的聯繫很深,所以當他們覺得不能再在邊疆拖延時間之後,立刻聯繫國都的內應起事,一舉幹掉了齊襄公。
連稱和管至父聯繫的內應叫公孫無知,這個人是齊襄公叔叔的兒子,也就是齊襄公的堂弟,他在齊國的待遇和太子差不多。
由此可見,公孫無知一系在齊國所擁有的實力,足以令齊襄公感到棘手。
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孫無知,釐公愛之,令其秩服奉養比太子。
從這個結果我們完全可以看出來,齊襄公忌憚連稱和管至父是有足夠理由的,只有把他們調到外地或邊疆,自己才有足夠的時間瓦解這些利益集團。
只不過齊襄公沒能成功,反而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笑柄,也是十分可惜。
齊襄公的形象之所以會變得如此不堪,固然有他最終得罪既得利益集團慘遭失敗的原因,也有繼任者是齊桓公的緣故。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形象自然是光彩奪目的。作為襯托齊桓公功績的陪襯品,如果史官把齊襄公寫得雄才偉略,那怎麼能襯托出齊桓公來呢?
就好像齊襄公之前的“莊僖小霸”一樣,正因為齊莊公和齊僖公的形象都比較正面,才會用他們兩個人的諡號合稱小霸。
如果不把齊襄公寫成一個荒淫無道的酒色之徒,那麼後世説起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的時候,會不會給這個時代起一個“襄桓之霸”或“襄桓首霸”的名字呢?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在寫齊襄公和齊桓公的時候,我總會想到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帝國。
前秦皇帝苻健去世之後,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苻生,苻生上位之後,對着豪門士族大開殺戒,卻唯獨不碰皇族。
結果呢?皇族成員苻法和苻堅兩兄弟趁機偷襲並殺死苻生,苻堅又殺死哥哥苻法,最終篡奪了前秦帝位。
苻堅登基之後,內部的豪門士族已經凋零得不像樣子,刺頭全都被苻生亂刀砍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小魚小蝦米,苻堅的皇位坐得異常穩固。
齊襄公在位的時候,對外是兇相畢露,什麼惡事狠事都幹得出來;對內則是堅決打擊既得利益集團,以至於用力過猛導致人亡政息。
齊襄公雖然被殺,但公孫無知也沒撿到便宜:只過了一年,公孫無知就被齊襄公舊部所殺,整個齊國大亂,齊桓公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回國繼位的。
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於莒。
這種局面,是不是很像苻生被殺之後的前秦?唯一的區別就是:苻法和苻堅是主動向苻生出手,齊桓公的運氣則好得多,他沒有揹負弒君惡名。
巧合的是:無論是齊襄公還是苻生,留在史書上的形象都是極為不堪的;更巧合的是:無論是齊桓公還是苻堅,他們都開創了一代偉業。
在我看來,如果沒有齊襄公幫齊桓公負芒披葦,如果沒有苻生幫苻堅披荊斬棘,齊桓公和苻堅想要開創一代偉業,恐怕都會遇到不少阻礙。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678 字。

轉載請註明: 齊國是怎樣煉成的?姜子牙開國領銜起跑,中原警察惡名昭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