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你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今天一則#北京中小學7月11日開始放暑假#的消息衝上了微博熱搜,據悉,北京市小學一至三年級6月15日返校復課。

時至6月,全國各地的學生基本已經正常復課了,家長們紛紛鬆了一口氣。

有家長説,在家學習兩個月,終於體會到老師的艱辛與不易。

面對學習,孩子不起牀,愛偷懶,總是找藉口不做作業。

作為家長,又要掙錢養家,又要督促孩子,分身乏術,怎一個“累”字了得。

“開學了,孩子回到學校,就能自覺了吧。”

在此,想對家長們説,不要以為開學就能完全放鬆了,孩子在網課期間埋下的隱憂,會在開學後一一出現。

優秀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

家長若不嚴格管教,吃虧的一定是孩子!教育路上,千萬別指望孩子能自覺!

1

網課不自律的孩子

開學後將一敗塗地

上網課那段時間,網上盛傳一句話:

網課一結束,學校一聚首,高下立判,一分耕耘就是一分收穫!

一堂網課,不過是學知識的地方,知識不會將人分成三六九等,但自律讓人有了高低之分。

同一個班級裏,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風貌完全不一樣。

有孩子翻山越嶺、爬上天台學習,哪怕路燈再昏暗,也一定要先完成作業。

有孩子不聽課,不做作業,甚至把打電話催交作業的老師舉報上教育局。

他們還在為鑽了空子而得意洋洋,卻根本不知道自己輸掉了什麼。

他們輸掉了成績。

他們輸掉了知識。

他們輸掉了自律。

在家學習,全靠自律!不自律的孩子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開學摸查後,一次考差未必能讓孩子警醒,但若孩子一直不自覺學習,就會在求學這條路上狠狠摔跟頭。

對學習無心的孩子,對未來就更加無力,將來拿什麼立足,如何談實現人生價值?

2

管教不嚴格的家長

吃虧的一定是孩子

有一位老教師感嘆:“同樣上網課,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有家長有兩三個孩子,孩子扎堆上課,她卻能遊刃有餘地度督促孩子聽課、做作業、自己學習。

有家長只有一個孩子,卻寵得毫無底線,孩子説作業太難那就不做,孩子説老師不好那就投訴,孩子説不想學習那就退學……

孩子不懂事,家長豈能不懂事?

真正促使孩子成才的,必然是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嚴格管教。

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態度。

宅家期間,孩子不能指望老師的親身指導,不能指望同學的互幫互助,只能指望家長的嚴格管教。

但家長,是斷不能指望孩子能自覺學習的。

你管了,孩子至少願意好好學;你若完全不管,孩子就真的不學了。

孩子不自覺,是被寵出來的,你若一再縱容,就是眼睜睜看着孩子輸得一敗塗地。

3

教育不能圖省事

越怕麻煩越麻煩

有一個孩子從來不交作業,老師天天催,無果,於是請家長督促孩子交作業。

家長被催煩了,乾脆將老師拉黑。

老師哭笑不得,催學生學習,是自己的職責,但家長不管不顧孩子,那就是不負責任。

誠然,家長除了要操心孩子的學習外,還要忙工作,做家務,確實十分不容易。

可是,又有什麼比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更重要,更有意義呢?

教育是不能怕麻煩的,怕一次,孩子學好的機會就少一次。

北大教育專家曾經指出:“若父母長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終會變成悲劇。”

那些覺得賺錢最重要的家長,一次次缺席孩子的成長,等到孩子教育失敗了,才真正醒悟:

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你“澆不澆”,莊稼都會長大;你“教不教”,孩子也會成長。

父母教育孩子可以“靜待花開”,但千萬不要怕麻煩,不要圖省事,更不要忘了“默默耕耘”。

4

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

別指望孩子天生自覺

家長常常抱怨:“我也想讓孩子自律啊,可是我的孩子天生就不行!”

一定要明白,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沒有自覺。

如果你看到一個“自覺”的孩子,那一定是父母長期陪伴、正確督導和嚴格管教的結果。

光靠老師是很難教好孩子的,更何況如今老師遠在千里之外。

家長不能寄希望於孩子學會自覺,甚至當起甩手掌櫃。管教孩子,本就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責任。

你的陪伴越用心,孩子就學得越安心;你的教育越嚴格,孩子就進步得越快。

去年廣西狀元楊晨煜的媽媽坦言:

“孩子肯定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要在他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全部幫他打好。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時時刻刻監督着他,留意着他。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

貪玩本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縱容,就要嚴加管教,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覺。

教育是為了改良天性,任何好的品質,必須從小打好,為孩子的將來鋪路。

當孩子不想學習,不想寫作業,不想堅持好習慣時,你要狠心逼他一把,才不會讓他在以後的日子裏吃虧流淚。

父母的管教是基礎,孩子的自覺是結果,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5

父母若不能做好榜樣

很多教育都是無用

托爾斯泰曾經説過:“全部教育,或者説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就像曾國藩,為了讓子孫後代謹記勤儉之道,他把“勤”列為家訓中最重要的一條。

為了讓子女勤奮學習,刻苦努力,他不僅親自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還

每日監督,不容許孩子偷懶懈怠。

在曾國藩的監督管教下,曾家的子女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建樹,曾氏後人也無一紈絝。

對於孩子來説,父母的力量就是榜樣的力量。

父母樹立的良好榜樣,讓孩子時時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向父母靠近。

父母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以率先垂範的榜樣力量帶領孩子進步,就是最好的教育。

培養自覺性的過程很複雜,也很漫長,越早培養越好,孩子越受益。

從來沒有什麼橫空出世,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6

再好的老師比不過父母的言傳身教

再好的學校比不過家庭的全力支持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共同出力。

父母細心照料,老師教書育人,社會全力支持,讓孩子充分吸收成長的養分。

然而再優秀的老師,也無法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成才,面對四五十個孩子,一視同仁才是最好的教育。

老師能向孩子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但孩子的種種品德,幾乎都來源於父母的示範、家庭的教育。

學校能為孩子提供安心成長的地方,但“尖子生”不只是學校培養出來的,更需要父母和家庭的配合和支持。

身教勝於言傳,老師説100句也抵不上父母的一次親身示範。

一個自覺且優秀的孩子,必定來自於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

希望所有家長明白:

無論您的工作有多麼重要、困難與複雜,但還有一項更重要、更困難、更復雜的工作等着您,那就是育人。

7

真正的教育要拼爹媽

請各位家長親力親為

曾有家長説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父母的影響卻是一輩子的!

董卿父親讓孩子自小背詩、默寫、讀名著,養成她熱愛閲讀的習慣。

時至今日,董卿依然堅持每天閲讀一小時,讓知識浸透她的靈魂與氣質。

武亦姝父母為了教育孩子,放棄了打麻將和玩遊戲,每天陪着孩子讀書寫字。

這才有了《中國詩詞大會》上驚才豔絕的才女武亦姝,以及清華大學軍訓中讓老師折服的新生武亦姝。

想要孩子變成什麼樣子,不能光想,必須要有行動。

我們不能指望孩子自己變得優秀,因為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教育當中。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為他們缺乏自律、自覺性,很難堅持去做一件事情。

而父母的教育可能嚴厲,但卻能幫助孩子堅持到底。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請各位父母務必對孩子親力親為,別讓一時的偷懶造就終生的遺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3 字。

轉載請註明: 致父母:你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