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院士”王業寧教書育人60年,培養近百位碩士及博士生人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業寧,凝聚態物理學家,我國第一台“聲光調Q-YAG激光器”研製者。

眾多院士中,王業寧是特別“稀少”的,不僅是因為自己是極其少數女性之一,而且還因為自己從未作為留學生或訪問學者進行海外“取經”。1949年王業寧在南京大學順利畢業,四年後,留校擔任助教的她憑藉着出色的學習成績和能力被學校領導推薦到瀋陽金屬研究所進修。就是在進修期間,王業寧確定了以後的科研前進方向——金屬物理與內耗。

進修結束之後,回到南京大學的王業寧一心投入到了這一科研方向當中,沒想到,王業寧在這條路上一走便是一輩子。

和其他科研工作者不同,不屑於位居人後的王業寧從來都是主動啃“硬骨頭”,剛上手便主動尋求攻克前沿複雜的課題。而正是因為這樣,憑着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王業寧開拓思路堅決不循規滔距,反而在自己創建的內耗實驗室裏首次提出了馬氏體相變瞬態內耗與振動一週內的轉變量成正比、穩態內耗源於共格界面的靜滯後損耗等機理。

“物理院士”王業寧教書育人60年,培養近百位碩士及博士生人才

這一機理的提出極大的轟動了國際物理界,要知道在當時沒有任何人能夠完整明確的提出這一機理,但就是這樣一難題卻被在當時還沒有名氣的中國物理學家王業寧所攻克。這一機理的提出比國外早了十年不止。

70年代,在世界物理界嶄露頭角的王業寧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她為中國研製出了國內第一台聲光品質因子的測試設備——聲光調Q-YAG激光器。從零到一,王業寧的貢獻對國家來説無疑是雪中送炭,因為這一發明打破了國外對國家測試裝備的壟斷,並且推動了中國物理相關領域的發展。王業寧憑此一舉奪得1978年的全國科技大會獎。

此後,一心鑽研物理的王業寧不斷在領域內有所突破。如今仍是物理學界研究熱點課題的“從鐵電疇的東興、動力學機制的角度去研究鐵電”,便是王業寧在90年代便早早提出來的。王業寧學術造詣極高,200多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遺留學術刊物上得以發表,美日意等眾多發達國家都曾邀請過王院士做專題演講報告。

有權威人士曾高度評價王業寧:“她做什麼就能成什麼,想做什麼沒有做不到的”。1991年,鑑於王業寧的突出貢獻,國家授予王業寧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榮譽稱號。

“物理院士”王業寧教書育人60年,培養近百位碩士及博士生人才

王業寧院士不僅在科研領域有着突出的貢獻,便是在教育領域她也是同樣出彩。

王業寧院士教書60餘年深受學生愛戴,下至碩士上到院士都有她的學生,真正做到了桃李滿天下。1950年王業寧在南京大學物理系正式任教,從此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為人謙遜、踏實善良的王亞寧對待學生從不亂髮脾氣。和其他老師不一樣,她見到每一位自己的學生都會打招呼,學生在校見到最多的便是王老師的笑臉。王業寧認為學生和自己是平等的關係,想讓學生掌握到真本領,不需要每天一股嚴肅的表情。相反,她認為開心才是有效學習的前提。

王業寧身邊的每一個學生都知道老師對自己的期望有多高,他們知道老師每一個笑臉的背後是對學生深深的鼓舞和激勵。

“物理院士”王業寧教書育人60年,培養近百位碩士及博士生人才

王業寧曾對年輕一代的學生説:“年輕的你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樣的時代給予了每一個年輕人更大的信任和舞台,希望你們勇敢肩負起時代的使命,用奮鬥書寫屬於青年一代的精彩人生。”

在王業寧一生的執教生涯中,她培養了近百位碩士及博士生人才,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而自己也因為出色的教育質量和水平,先後奪得1993年江蘇省十佳女科技教育工作者稱號和1997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的榮譽。

2001,對待科教事業全身心投入,數十年如一日的王業寧老院士,身體逐漸暴露出各項疾病。嚴重的腦膜炎成為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學生和家人的強烈請求下,王業寧不得已離開了自己的科研事業。

2019年2月22日18時,王業寧於南京病逝,享年93歲。

王老雖逝,但毋庸置疑,她不斷鑽研的精神和極高的學術造詣我們不能忘記。先生千古,風範長存。向為中國做出卓越貢獻的王業寧老院士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0 字。

轉載請註明: “物理院士”王業寧教書育人60年,培養近百位碩士及博士生人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