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兵:只有人文社會科學強了,才能在世界舞台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在第60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書記劉向兵接受了中國教育在線的專訪,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內涵、高等教育強國指數研製,以及高校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定位等問題,分享了他的觀點和思考。

劉向兵:只有人文社會科學強了,才能在世界舞台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教育在線: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到2035年,我們要交上一份階段性的答卷。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您是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呢?

劉向兵: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動員令,我們都非常受鼓舞。我理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是帶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特徵、鮮明的政治性要求的教育強國,帶有價值觀的要求,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所以,教育系統要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我們的高校要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我們培養的人才不僅僅是服務於經濟建設,更要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一定要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展,又紅又專,德才兼備。最終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是要讓我們的教育能夠為人民所滿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從這個角度來看,建設教育強國是非常重要、非常崇高的使命,是值得我們去努力的戰略目標。

中國教育在線:10月13日,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大會上啓動了高等教育強國指數的研製。關於教育強國指數的研製,您認為哪些指標比較重要?

劉向兵:教育強國指數研製這項工作非常有意義。教育強國的建設一定要有標準指引,有評估體系作為指導。那麼,這個體系應該如何構建呢?

首先,人才培養質量應該作為第一個指標。正如我剛才講到的,人才培養要有一個政治上的、價值觀上的要求,要看我們辦的教育是不是人民滿意的?是不是能夠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也就是我們培養的人才是不是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

第二,科技創新方面,也應該是教育強國指數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要考察教育的知識產出、科技服務是不是帶有很強的創新性,能不能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當前,西方對我們的經濟和技術進行打壓和封鎖,我們高等教育能不能解決“卡脖子”的技術難題?

第三,還要考慮師資隊伍的基礎保障。教師是教育強國建設的主體力量,要在教育強國指數中將教師隊伍的發展狀況、發展水平,整體的素養和能力,教學科研水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的標準納入進去。

最後,教育強國的指標還應該有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的維度。我們的教育強國是開放的,國際化的,通過和歐美髮達國家在教育領域的對比,不斷髮展我們的教育事業,使得我們的教育更有競爭力,並通過教育的發展推動國家的發展。

我想,把這四個方面都考慮到的話,我們的強國指數就能夠立得起來,打得出去。

中國教育在線:教育強國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在建設教育強國的進程中,定位和角色有哪些不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又是如何定位的?

劉向兵:首先,我強烈感受到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人人有責,特別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我們的高校更是責無旁貸。其次,教育強國建設一定是一個集體行動,是所有高校都要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方向去努力,去發展。但不是説所有大學都辦成一個樣子,要做到千校千面,各有特色。我們固然要大力推動“雙一流”大學的發展,讓這些高校在強國建設中做第一梯隊,先行先試,起到示範引領作用。但是我們全國有兩千多所高校,“雙一流”高校只是其中一部分,多數高校不大、不強,在發展階段和整體質量等方面,距離“一流”還有一定的距離,沒有這些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我們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也很難實現。

另外,我們還有很多地方性高校或行業特色的高校。這些高校雖然不是“雙一流”,但在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推動行業進步,推動地方發展中也承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讓所有高校在各自的領域,各自的行業,各自的區域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從不同方面對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支撐的作用,我們教育強國的目標才能夠更好地實現。

此外,為了更好地推動教育強國建設,我們應該打造一個良好的高校生態體系。高校之間互相支撐,你有你全面引領的任務,我有我支撐保障的任務,等等。在相互支持、相互補充、高效協同的過程中,推動教育強國目標的實現。

我們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高校,是一所典型的行業性大學。同時,我們也是一所“國字號”大學。因此,我們提出的目標叫“特色強校,特色一流”,不是全面的、綜合的“一流”,我們做不了全能冠軍,但可以做單項冠軍,在我們擅長的領域奮勇爭先。比如在勞動科學以及工會相關的學科體系內,我們要努力成為一流。

總的來説,我認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過程,一定是所有高校美美與共,攜手共進的過程。

劉向兵:只有人文社會科學強了,才能在世界舞台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

中國教育在線:您本科從蘭州大學畢業,後來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工作了多年,目前又在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工作,這三所高校的特徵就很鮮明,不同類型、不同層次。您能否從三所學校的角度出發,具體談談高校該如何共同發力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劉向兵:蘭州大學是我的第一母校,它是一個綜合性的一流大學,在咱們國家一直是獨樹一幟的,它很重要的一個定位和使命是服務西部。我覺得這些年它做得非常好,對於西部的發展貢獻非常大。包括蘭大有一些優勢學科,做得非常強。理工類學科像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氣象等等;文科方面也有一些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比如敦煌學,還有歷史類學科。總的來説,蘭大是非常好的第一梯隊的高校,從過去到現在,它都很努力,現在更是藉着教育強國建設的東風奮力前行。

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工作、學習了24年,對學校有很深厚的感情。中國人民大學最鮮明的特點是它的人文社科專業,可以説國內外的絕大多數文科類專業它都有。當然它也有一些理工類學科,也做得很不錯。就辦學優勢和特色來説,在人文社科領域,它完全起到了引領作用,在這方面它也推動解決制約我們國家發展的重大關鍵問題。相對於現在大家都在説的“卡脖子”問題,我們曾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卡嗓子”問題,用於描述人文社科領域的關鍵性難題,意思是隻有人文社會科學強了,特別是國際交流能力強了,才能夠在世界舞台上強化我們的話語權,才能在各個領域講好我們的中國故事。

劉向兵:只有人文社會科學強了,才能在世界舞台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書記劉向兵

中國教育在線:一提到“卡脖子”的問題,很多人天然以為都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技術領域的問題,但其實人文社科領域也有“卡嗓子”的問題。

劉向兵:是的,也有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再説回我們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作為一個行業特色非常鮮明的高校,它既要向一流高校看齊,同時也要在自己的特色領域,有深厚歷史底藴和行業優勢的領域做強、做優。比如勞動關係學科,如何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全體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包括勞動者權益的維護等等,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努力讓勞動者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在這方面,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也將努力踐行這一“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國教育在線:謝謝劉書記。

劉向兵:只有人文社會科學強了,才能在世界舞台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校園風光

(以上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書記劉向兵在第60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上的訪談實錄)

文字整理:週上傑、楊菲菲

二審:黃卓

排版:黃卓

視頻:田博

審定:馮蕾

本文版權歸中國教育在線所有

轉載請註明:轉載自中國教育在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04 字。

轉載請註明: 劉向兵:只有人文社會科學強了,才能在世界舞台講好中國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