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王導的女兒
王導,東晉初年的丞相,出生於當時十分顯赫的家族琅琊王氏,是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歷史上對王導孩子的記錄,只寫有幾個兒子,並沒有女兒的相關記載。但是王導一生在外納妾眾多,相信必然也是留下不少女兒的。
王導 畫像
王導膝下兒子眾多,其中他的妻子曹淑為他生下兩個兒子,即王悦、王恬。王悦性情温和孝順講禮貌,王導對他比較偏愛,但是王恬由於愛習武,性情粗獷而不受王導的疼愛。每當王悦和父親談天,總是話語縝密,心思細膩,王導要回去時,王悦總是出門將父親送上車,看着他離開,還常常幫助母親整理家務。王悦比父親去世得早,他死的時候,王導坐車回去,一路上全程都止不住地哭,其母每次看見箱子就會想起兒子幫他一起整理,於是就將箱子封起來不忍心再看。
除了這兩個兒子以外,王導的其他兒子也有不少為官,有記載的例如王洽官至中領軍;王薈也是大臣、書法家;王協任巡撫,也是英年早逝,還有王劭等。
據悉,王導的夫人曹淑十分愛吃醋,且疑妒心極重,不準王導身邊有丫鬟,甚至還時不時檢查王導身邊是否有相貌俊秀的男僕,王導長期難以容忍,就偷偷在外建造宅邸,納了很多小妾,生下一羣兒女。有一次,曹淑在街上看到幾個很可愛的小孩,心生歡喜就問是誰家的孩子,被告之是王丞相第四、五房的小孩後,曹淑火冒三丈,領了二十個婢女帶着菜刀要去砍人,嚇得王導趕緊將妾室兒女們立刻轉移。
王導一生娶妻無數,生了眾多兒女,可惜女兒們並沒有在歷史留下相關記載。
王導是誰
王導,字茂弘,小名叫阿龍,山東臨沂人,是東晉年間傑出的政治家、書法家,他歷仕三朝皇帝,分別是司馬睿、司馬昭、司馬衍,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導畫像
王導出生名門,是魏晉時期著名的琅琊王氏,他年輕時候就與當時還是琅琊王的司馬睿有交往,後來王導建議他將藩國移至建鄴,又為他招募南方的士族,並且為其穩定從北方遷移來到南方的士族。司馬睿建立東晉以後,王導扶搖直上,先任官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被封為武岡候,後來又任侍中、司空等多個官職,直至中書監。當時的朝廷由王導與其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馬共天下”的局面,位高之至。
322年,其兄王敦欲造反,有意廢元帝立幼主,遭到王導的反對後,只好撤兵。不久後,王導受元帝之命任司徒,輔立司馬昭為明帝,待王敦叛亂平定之後,王導受任太保。
325年,明帝去世後,庚太后親政,外戚大臣庚亮不顧王導的反對,執意招蘇峻進京,引來叛亂。蘇峻謀反被平定後,王導力挽狂翻,駁回眾臣欲遷都的想法,穩定政局。自此以後,王導與郗鑑共同執政,與陶侃、庚亮等人形成兩派,儘管意見頗深,但未形成什麼大礙。
339年,王導去世時64歲,得到晉成帝的親臨朝堂哀悼,諡號“文獻”,葬禮是東晉時期的大臣中規模最大的。
王導除了政治上的才幹,他的書法造詣也極高,有很高的名望。
王導家族
王導,東晉初年的丞相,歷仕三代皇帝,為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王導出生名門,是當時十分顯赫的琅琊王氏,甚至作為司馬睿背後最大的一支氏族集團,在東晉建國後,一度出現“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琅琊王氏 王導
琅琊王氏始於兩漢時期,在魏晉年間發展到頂峯,南朝以後逐步走向衰落。琅琊王氏出自琅琊郡,是秦朝時期的郡縣,後來漢朝沿襲了秦的郡縣制,琅琊王氏祖輩都生活在如今的山東臨沂一帶。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王氏舉族遷至南京金陵地區,即烏衣巷一帶。由於王氏家族南遷以後始終十分懷念故土,所以一直以北方的地名來稱呼,到東晉政權建立以後,元帝在此處設立一個南琅琊郡。
琅琊王氏的鼎盛時期是東晉年間,此時以王導為首的王氏家族扶持當時的琅琊王司馬睿,王導與司馬睿有交往密切,建議他將藩國移至建鄴,又為他招募南方的士族,並且為其穩定從北方遷移來到南方的士族。司馬睿在琅琊王氏的擁戴下,在南京建康建立了東晉,並從此興盛晉室。自晉元帝起,琅琊王氏在朝廷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名望是其它家族均無可取替的。直到後來謝氏在淝水一戰中崛起,幾乎可以與王族比肩,二家被合稱為王謝。
琅琊王氏中楚國許多歷史名人,除了王導之外,還有王衍、王敦、王儉、王戎、王羲之等等,實在是歷史望族。
王導王羲之
王導,東晉初年的丞相,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是書法界名列前茅的人物,頗具名望。王家與書法的淵源極深,他的侄子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 畫像
王導十分重視書法的重要性,常常教誨王氏族人要尊重書法,時常習之,且王導作為王羲之的叔父,想必王羲之能有後來如此卓越的書法成就,也與他的指點脱不了干係。除此之外,叔侄之間還流傳着有趣的典故,據説王羲之能夠抱得美人歸,正是多虧了他的叔父。
在《晉書王羲之傳》有關於他東牀快婿的記載,當時王導作為東晉丞相,與太尉稀鑑是關係密切的友人。稀鑑膝下有一個才貌雙全的千金,視為掌上明珠,到了該出嫁的年紀,便有意為她尋個門當户對的好人家。稀鑑聽説王導家中有多個兒子和侄子,個個一表人才,遂與他提出聯姻。王道與之交情頗深,不假思索便答應了,回家告訴兒侄們,令其多做準備,待日後女方前來選婿。
次日,稀鑑便前來觀望挑選,只見王家眾青年才俊個個精心準備,衣飾華麗,稀鑑見他們都過於緊張,反而覺得有點虛偽不夠真誠,因此沒有特別滿意。此時他看到外庭中有一位公子,不修邊幅,隨意的半躺着吃東西,顯得對選婿一事無動於衷的樣子,稀鑑便一眼相中了他。
這個人就是當時已在書法界初具建樹的王羲之,他就是這樣憑藉真實自然不裝模作樣的性格贏取了稀鑑之女,龍牀快婿説的就是他。
王導 王敦
王導是東晉名相,王敦是王導的堂兄。兄弟二人出身顯赫世族,身份高貴,一起協助司馬家建立了政權。王導為內王敦在,。朝堂漸漸被掌握在他們手裏。但是皇帝並不願意見到這個局面。當時的都城是建業,它位於長江下游,能控制出海口。
王導圖像
這個城市的不足就是容易受到長江上游的威脅。正好,王敦就駐紮在長江上游。該地區的軍政都被他掌握在手裏。所有人的眼裏只有王敦的命令,對於中央幾乎已經不放在眼裏了。皇帝培養了一些人給與了他們軍權,希望他們能夠壓壓王敦的氣焰。但這卻使王敦兵行險招 ,終於在鄂州發動兵變。還在都城的王導為了保全自己發佈了一個與堂兄劃清界限的聲明,希望中央能儘快抓住叛賊。緊接着司馬皇帝也發佈了一個表彰了王導的大義滅親的聲明。王敦從鄂州一路南下,很順利就攻佔了京城邊的一處軍事要塞。他縱容手下的士兵四處搶劫。坐不住的皇帝只能選擇向王敦求和。王敦一見到堂弟就怪他在當今皇帝即位前沒有聽他勸,現在陷入了這樣一種境地。但王導依然堅持認為不能改立皇帝,王敦只好退回鄂州。後來皇帝因為憂慮成疾病逝了,王導接受了遺召,輔佐幼帝上位。
後來王敦病重了。他的堂弟謊稱他已經死了,還發喪號召叛亂者投降。可是王敦沒有真的死,他知道後立即組織兵馬,但為時已晚,只能不甘地死去。由王敦引發的叛亂就這樣被王導平定了。王敦所做並沒有影響王氏家族的繁盛。王導的官越做越大,最終成為一代東晉中興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