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呂后功不可沒!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經典

劉邦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也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能,之所以能打下江山,主要歸功於他能夠容人和用人。
登基之後,劉邦碰到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自己快要六十歲了,可是嫡長子還不到十歲,其他諸子的年紀更加小。
劉邦擔心自己去世後,年紀輕輕的劉盈到底能不能壓得住韓信、英布、彭越等功勳重臣?
特別是韓信,拜大將軍時才二十七歲,到三十歲就佈下十面埋伏圍剿項羽,這份耀眼的人生簡歷,歷史上有幾人能做到?
劉邦除了讚賞之外,也是心有餘悸。所以,為了兒子劉盈,為了漢室江山,劉邦不得不向異姓諸侯王伸出屠刀。短短的七年時間,異姓王們紛紛倒地。
到了公元前196年,只剩下燕王盧綰和長沙王吳芮,吳芮聽從張良的勸告,主動交出兵權,而且長沙地盤小,因此才打消劉邦的憂慮。
至於燕王盧綰,雖然與劉邦的關係匪淺,卻面臨着信任危機。
周勃消滅陳豨回朝之後,遞給劉邦一封密奏,上面寫着“燕王盧綰有造反跡象”。
劉邦聽後十分生氣,一面下旨召盧綰入京,一面派審食其去燕地調查。盧綰接到詔書後十分害怕,於是稱病拒絕進京。
審食其來燕地知道查不出什麼,只是走個過場。可是回到長安後,他卻抓住盧綰不敢來京的事情大做文章,上書説盧綰的造反之心昭然若揭。
劉邦聽後大怒,下令大將軍樊噲率兵去平定盧綰。
《史記》有記載,“二月,使樊噲、周勃將兵擊燕王綰。”
原本倒黴的是盧綰,讓人想不到的是,還沒帶兵出城的樊噲,卻率先迎來一場大劫。
原來,劉邦身邊有個親信侍衞,曾經與樊噲發生過不愉快,因為人微言輕沒機會報復,卻一直記恨在心。
他見高祖皇帝非常寵愛戚夫人,對呂后反感生厭,於是借這個機會,誣陷樊噲勾結呂后。
一旦陛下病逝,樊噲就會率兵衝進宮內,殺是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劉邦十分生氣,立即調陳平和周勃趕去軍營,就地處決樊噲。
劉邦為什麼要處決樊噲?從侍衞説的內容可以分析,劉邦的目的是保護戚夫人母子。其實細心琢磨,就會發現這並不是真正原因。
因為就算劉邦處決了樊噲,也不能阻止呂后想要殺戚夫人。當然也有兩種辦法,一是立劉如意為太子,二是調戚夫人母子離開長安。
可是這兩種方式,劉邦都沒有選擇,可見他並不真正在乎戚夫人的性命。
劉邦既然安排劉盈為太子,就能夠想得到後來會發生什麼事。事實上,劉邦去世不久,呂后就向戚夫人母子下了毒手。
那麼,劉邦殺樊噲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這其實還是與呂后有關。
劉邦臨死前佈下一個局,因為太子年弱,功勳勢力太強,劉邦需要其他勢力進入,保持朝堂政權的平衡,呂后所代表的外戚勢力就是劉邦的選擇。
但是為了防止兩者聯手架空皇帝,劉邦就必須製造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讓兩者真正成仇人。
樊噲屬於外戚系,陳平和周勃屬於功勳系,兩者只要出現流血事件,雙方的矛盾就很難調和。
只是讓劉邦失望的是,陳平和周勃接到命令後,覺得事態嚴重,樊噲是老臣子,又是呂后的妹夫,眼下皇帝可能在氣頭上,萬一後悔怎麼辦?
再説,就算劉邦走了,當家作主的是呂后,殺了樊噲必定會引來呂后不滿。於是兩人一合計,將“殺人”先變成“抓人”。
事實上,劉邦不久就病逝了,陳平和周勃的決定不僅救了樊噲一命,也救了他們自己一命。
(參考文獻:《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