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2月3日電(記者盧羨婷、黃凱瑩、覃廣華)21歲的青春年華,熟練掌握西點製作、美容美髮、汽車保養等技能,這樣的求職者,本應成為招聘市場的“香餑餑”。然而,具備這些條件且形象氣質俱佳的蔣秀清卻並不順利,她生活在一個無聲的世界裏,她説:“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情,除了聽見。”
蔣秀清出生於廣西賀州一個農村家庭,因患先天性聽力語言障礙,這給本不富裕的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父母從未放棄對蔣秀清的培養,在支持她完成義務教育後,又把她送到桂林市聾啞學校接受職業教育。
在桂林市聾啞學校的兩年多時間裏,蔣秀清學習了飯店運營與管理、烹飪與營養膳食、美工與形象設計等系列職業技能課程。如今的她對汽車美容、美容美髮美甲、中式西式麪點、客房服務、甜品製作等樣樣精通。
蔣秀清説,她最喜歡做包子,粉絲包、肉包、玉米包等她都會做。她把在學校學會的技能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做包子吃,爸爸媽媽非常高興,誇她做的包子味道好,這讓她倍感自豪,她夢想着有朝一日開一家包子鋪,讓更多人嚐到她的手藝。
夢想插上了翅膀,還需要有放飛的舞台。特殊教育學校的設立,為殘疾兒童插上夢想的翅膀,讓越來越多殘疾人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更加堅強地為夢想而奮鬥。桂林市聾啞學校副校長鄧小鳳説,學校自2015年啓動職業教育以來,截至目前,已向社會輸送56名殘疾學生,他們有的進入心儀的生產企業,有的服務於星級酒店。每個人都朝着自己的夢想,努力前行。
鄧小鳳説,聾啞學生學習東西可能比普通學生慢,但是他們做事情專注度高,吃苦耐勞,在很多領域展示出較強的專業素養。
與普通學校相比,特殊學校的職業教育更注重學生實操性培養。為解決專業性較強的專業教學問題,桂林市聾啞學校還與當地頗具口碑的酒店、美髮廳、美容院、陶藝坊等聯繫,聘請行業專家到校擔任兼職老師,愛心施教。
真愛無言,花開有聲。從桂林市聾啞學校職業高中走出來的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幾門手藝。學校積極挖掘校內外就業資源,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渠道。近幾年,越來越多企業向學校拋來橄欖枝,單是桂林一家本土製藥企業,就已接收桂林市聾啞學校畢業生17名。
“在學生就業問題上,其實不缺乏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擔當的優秀企業,但我們希望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選擇,創造更好的未來。”鄧小鳳説。在她看來,每一個聾啞兒童都是“天使”,他們帶着善良和純真,在有聲世界裏無聲生活,積極面對無處不在的挑戰。孩子們需要推介和展示的平台,讓更多人瞭解他們、認識他們,幫助他們過上更好更有尊嚴的生活。
廣西壯族自治區殘疾人勞動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韋波表示,近年來,新業態、新模式為殘疾人創業就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未來,廣西將加快建設多渠道多形式的殘疾人就業支持體系,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