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醫學院改名醫科大學?希望不是“為了改名而改名”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經典

據澎湃新聞報道,日前,針對新鄉醫學院將更名為“河南第一醫科大學”的傳言,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問詢。河南省教育廳對此回應稱:“近年來,新鄉醫學院積極創造條件更名大學,目前正在按照國家關於高等學校命名的相關政策,對校名進行論證,確定後將及時向社會公佈。”此事經過媒體報道後,再次引發輿論場上關於大學改名這一話題的熱議。

大學改名是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中十分常見的現象。如今公眾熟知的不少老牌名校,都在歷史的變革中不斷更換名字,比如北京大學原名京師大學堂,北京師範大學原名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本質上均屬此類。

最近幾十年,伴隨着不少高校的合併升級,出現過幾場“改名熱潮”。其中有些大學改名是學校規模變化與結構調整之路上的必然結果,比如山東財經學院與山東經濟學院合併之後,更名為山東財經大學。還有不少改名的情況,屬於“學院”升級為“大學”,比如瀘州醫學院改名為四川醫科大學,後來又改名為西南醫科大學,知名度和影響力也隨之提升。大學名字中的城市名字變成某個大區域,甚至冠以“中國”的名號,這種情況也不少見,比如徐州師範大學改名為江蘇師範大學,青島海洋大學改名為中國海洋大學,這些成功改名都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看到一些大學成功改名嚐到的“甜頭”,更多“名頭不夠大”的高校也躍躍欲試,嘗試改一個更響亮的名字,但它們本身是否已經具備相應的條件,很多情況下並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近年來,有關部門也對大學改名審批設置更加嚴格的條件。

大學改名要尊重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到名實相符,才能真正起到正面的作用。之前有些高校,不顧自身學科優勢,非要趕熱潮,改名為“XX科技大學”“XX財經大學”,看似能在招生和就業上佔到便宜,實際上卻拋棄了自己的傳統和優勢。2020年8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就特別強調:“高等學校命名要堅持名實相符、準確規範,體現辦學理念,突出內涵特色,避免貪大求全。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辦學層次、規模、類型、學科類別、教學科研水平、隸屬關係、所在地等確定名稱,實行一校一名制。”

事實上,對於醫學、農學、機械製造等學科的學生和從業者來説,相比那些定位不清、盲目貪大的高校名字,更容易認同雖然名字有些“土”和“專”,卻更加清晰準確的高校名稱。“醫學院”這個名字,在很多老牌醫學類名校裏都有,並不是説“醫科大學”就一定比“醫學院”好。與之類似的,還有“農學院”與“農業大學”,“工學院”與“科技/理工大學”之類的情況。

對於實力強大的高校來説,校名僅僅是一個稱號,並不會因為名字“掉價”就失去了名氣和影響力。比如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聽起來只是個“師範學院”,卻是享譽全球的學者搖籃。還有國際排名始終在前幾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也僅僅是個“學院”。在國內也是如此,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等名為“學院”的高校,高考招生分數一點都不低,即便它們不在“985”和“211”之列,也是所屬專業領域裏公認的頂尖存在。

回到這次新鄉醫學院的改名事宜,社會不必急於判斷它是否具備改名的資格,畢竟相關部門的調研與決策,比起網民的意見更具科學性與權威性。但此事引起的話題熱議,以及大學改名中的諸多問題,卻是值得我們長期觀察、深入思考的。我們期待更多高校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名字,不是“為了改名而改名”,而是真正找到了名實相符的發展路徑。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