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傳奇】鄧華兵團——第十五兵團傳奇

四野15兵團由驍將鄧華統率,故稱鄧華兵團,該兵團歷史上曾實施了兩次大規模的渡海登陸作戰,成為我軍戰史上的典範,後又改為東北邊防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更為奇特的是,這個兵團最初的第43、44、48軍全部撤銷,而後來領導的第41、38、39、40、42軍則全部保留到現在。

鄧華兵團

1949年4月上旬,四野主力開始從平津地區陸續南下進軍。5月1日,各部南下途中,北平第四野戰軍命令(戰字第34號):“成立4個兵團部(原有12、13兵團部,新成立14、15兵團部),每個兵團轄3個軍,兵團一級之主要幹部配備予以公佈。”其中,第15兵團下轄第43、44、48軍(6月21日,正式劃入15兵團建制),任命鄧華為司令員,賴傳珠為政委,洪學智為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賀晉年為第二副司令員(兼48軍軍長),蕭向榮為政治部主任。5月4日,又發佈戰字第39號命令:決以南下工作團第3團為基礎,組成15兵團指揮機構。這個南下工作第3團前身是1948年12月成立的熱河整訓第4師,下轄7個架子團。該師組建後不久就一分為二,師機關一部帶3個架子團留東北軍區,另一部率4個架子團隨東北野戰軍入關。1949年3月,入關的這一部分組成四野南下工作團第3團。

◆15兵團司令員鄧華上將。

◆15兵團政委賴傳珠上將

鄧華是四野優秀戰將,1910年出生,湖南郴縣人,1928年參加湘南暴動。紅軍時期擔任過紅36師、紅1師政委。抗戰時期擔任過晉察冀5分區司令員、機動旅政委。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遼吉軍區司令員、東野7縱(44軍)司令員。他的軍事指揮能力比較突出,綜合素質比較全面,富有戰略眼光。賴傳珠也是1910年出生,江西贛縣人,與鄧華一樣,也是較早上井岡山的。紅軍時期任過師政委,抗戰時期派到新四軍,擔任過新四軍參謀長。東北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主力6縱(43軍)的政委。他黨性堅強,嚴於律己,注重調查研究和實事求是。洪學智是我軍歷史上唯一兩次(1955年、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高級將領。賀晉年早年擔任過陝北紅27軍軍長,是著名的剿匪專家,建國後因高饒事件影響,1955年僅授銜少將,明顯偏低。

15兵團麾下的3個軍,各有輝煌。43軍軍長李作鵬、政委張池明,下轄第127、128、129、156師,編入南下先遣兵團,此時位於漢口以北黃安、河口一帶。該軍前身為八路軍山東渤海軍區部隊,是四野戰鬥基礎鞏固、戰鬥經驗較多、能攻能守、善於攻堅及縱深戰鬥的主力軍之一。所屬127師是參加過南昌起義的老部隊,紅軍時期紅1軍團2師的基礎,解放軍的老祖宗部隊就是該師的379團。該部隊在我軍歷史上參加戰鬥最多,經驗豐富,戰鬥作風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犧牲。裝備好,行軍能力強,能打硬仗,是頭等主力師。128師也是頭等主力師,長於爆破,攻堅力最頑強,被林彪贊為“攻堅老虎”。44軍軍長方強、政委吳富善,下轄第130、131、132、157師,此時已行至黃河北岸之臨清、壽張地區。該軍系由關內各解放區進入遼北和吉西地區的部分部隊和骨幹發展起來,善於攻堅,野戰稍差。所屬130師戰鬥積極性高,攻堅力頑強,最善於爆破,是頭等主力師,唯一一支參加過四戰四平的部隊。48軍軍長賀晉年(兼)、政委陳仁麒,下轄第142、143、144、161師,此時正沿平漢線向南行進。該軍歷史較短,1948年3月以冀察熱遼軍區3個獨立師組建而成。所屬142師作戰頑強,有朝氣,是軍主力師,其424團是歷史悠久的“紅1團”。

進軍中南

15兵團編成時,中央軍委和四野關於繼續南進的部署就已確定,主力自武漢及其東西地區分三路渡江南進,其中以15兵團並指揮兩廣縱隊會同二野4兵團沿湘贛邊攻擊前進。其後,15兵團參加湘贛戰役,7月8日,以43軍主力奔襲贛西北之奉新、高安,但白崇禧異常警覺,急令部隊後撤,我無法實現引敵主力增援的計劃。15兵團遂進至贛西之宜春、分宜地區休整待機。

7月下旬,48軍奉命由南昌、高安沿贛江兩岸向贛南挺進。8月14日,先頭部隊144師430團進佔贛州。得知敵軍棄城南逃後,15兵團命令48軍繼續追擊。向南的143師部隊交替前進,晝夜不停,終於在龍南、定南、虔南趕上了敵人,給予敵23軍、70軍以殲滅性打擊。向東的144師也在8月下旬解放了瑞金、會昌等城。自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撤出瑞金這座紅色首都開始長征,已經過去了整整15年!當年的紅軍又打回來了!8月29日,贛西南追殲戰結束,計殲敵8852人,解放縣城22座,為15兵團進軍廣東創造了有利條件。

◆解放軍佔領廣州國民黨行政院。

9月9日,贛西南軍區(48軍兼)成立,歸江西軍區建制。所轄吉安、贛州、瑞金軍分區分別由第142、143、144師兼。48軍開始經營贛西南地區,執行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的任務。1950年1月,48軍由15兵團正式劃歸江西軍區。

此時,對於解決狡猾謹慎的白崇禧集團,中央軍委提出了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四野進軍中南的部署為東、西、中三路。東路軍(除48軍外)22萬人由陳賡統一指揮,從贛南經粵北之南雄、始興南進,在華南遊擊隊的配合下,合圍廣州,切斷餘漢謀集團由海上逃跑之路。爾後,15兵團和兩廣縱隊經營廣東,4兵團繼續西進桂南,鉗形包圍白崇禧集團。

10月2日,在四野中路大軍向衡寶地區白部主力展開攻擊之時,東路軍亦兵分三路突入粵北,逼近曲江。15兵團由大庾、龍南出發,向粵北翁源、新豐挺進。10月6日,43軍與粵贛湘邊縱隊一部在翁源會師。曲江之敵63軍懼殲棄城逃跑,4兵團佔領曲江。我兩兵團部隊冒着大雨,沿着通往廣州的道路奮勇追擊。至9日,43軍進佔官渡、青塘後,向佛岡推進,44軍亦佔領新豐。

餘漢謀置南撤的39軍於佛岡,63軍於清遠,與防守從化、花縣的50軍、32軍及駐增城的109軍,構成最後一道防線。對於這一部署,陳賡與鄧華決定不給敵以準備之機,命令部隊要不顧天降滂沱大雨,不顧山路泥濘崎嶇,長途奔襲,徹底摧毀敵之防線。

10月10日,43軍127師克服重重困難,以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於當日黃昏進至佛岡城郊,包圍了守敵39軍307團。該團2000餘人,美械裝備並積極構築防禦工事,準備死守。11日下午,127師發起總攻,敵307團再頑強,也抵不住127師這個主力拳頭,戰至12日17時,將該團全殲。與此同時,128師奔襲花縣,途中殲敵50軍一個營,13日急進至花縣又殲敵一個地方保安營。佔領花縣後,128師又以急襲手段,搶佔了高塘墟鐵橋和仁和墟公路橋,保證了部隊順利向廣州挺進。

43軍右翼的44軍,132師於12日向廣州東北的良口、從化追擊,途中殲滅守軍一部,繼而沿廣從公路向廣州急進。131師於13日佔領增城,接着又佔領了石灘火車站。此時,陳賡兵團40師也進佔清遠縣城。

我軍逼近廣州,餘漢謀於14日下令西撤,我陳賡兵團轉西追擊、截擊,鄧華兵團繼續向廣州攻擊前進。剛奪下花縣的43軍128師382團分兩路沿廣花公路向廣州市區疾進,14日19時半進至東北郊沙河圩,然後由黃花崗、大北路突入市區。21時,佔領總統府、行政院、省政府等機關。接着,又在黃沙火車站殲滅未及逃跑的國民黨軍千餘人。44軍132師亦從東郊進入廣州市區。至此,廣州市宣告解放。

10月下旬,沿西江西逃的餘漢謀部主力在兩陽地區被我陳賡兵團追上並圍殲,廣東戰役勝利結束。鄧華、賴傳珠率15兵團部進入廣州,44軍軍部及132師擔任警備任務。11月初,廣東軍區成立,領導機關由15兵團兼,葉劍英任司令員兼政委,鄧華、賴傳珠分任第一副司令員和第一副政委。

我軍隨後發起廣西戰役,15兵團調43軍參戰,11月下旬在粵西羅定、信宜地區集結,協同陳賡4兵團堵截殲滅敵第3、11兵團,以粉碎白崇禧所謂的“南路攻勢”。43軍不愧是主力王牌,11月28日晚,129師於粵桂邊北流地區殲滅敵第11兵團部大部5000餘人,擊斃兵團副司令胡若愚。30日晚,128師在博白縣城全殲敵第3兵團部,活捉兵團司令張淦。對此,林彪致電43軍予以表揚。之後,43軍又參加了欽州以北殲敵第10兵團和追殲敵第1兵團的戰鬥。廣西戰役中,該軍共殲敵3.4萬餘人。

1950年2月,曾先後隸屬過14、12兵團的第41軍改歸15兵團建制,由廣西容縣開赴廣東淡水、高要、惠陽等地執行剿匪任務。

解放海南島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剛結束,四野就馬上着手攻打海南島的工作。海南島當時屬廣東管轄,15兵團解放並經營廣東全省是早就確定的任務,由15兵團來組織渡海登陸作戰是責無旁貸。考慮到15兵團所屬的48軍尚在贛南,44軍還要警備廣州及肅清省內殘匪,43軍一個軍進攻海南島兵力不夠,決定增派12兵團的40軍參加海南島戰役。林彪致電赴蘇訪問的毛澤東,毛澤東回電同意並告誡一定要吸取三野金門作戰失利的教訓。

據此,四野令40軍、43軍並配屬兩個炮兵團及工兵一部,向雷州半島集結,組成渡海作戰兵團,由15兵團鄧華、賴傳珠統一指揮。作為從東北黑土地上殺出的兩支勁旅,慣於陸地作戰,所向披靡,而渡海作戰卻是個新課題。為了能順利渡海,15兵團經過3個月的艱苦努力,收集到大小船2000餘隻,僱請水手、船工4100餘人。同時各部隊先後展開了思想政治教育動員和海上練兵運動,苦練夜間海上編隊。

練兵期間,43軍128師382團發生了副排長魯湘雲率8名戰士以木帆船打敗兵艦和40軍119師356團土炮艇打敗洋炮艇的事件,證明了木帆船、土炮艇不僅可以渡海,而且能打敗兵艦,讓廣大官兵深受鼓舞,渡海恐懼漸除。更為有利的是,島上堅持鬥爭的瓊崖縱隊派人以偷渡的方式前來聯絡,讓15兵團首長認識到,在缺乏大批機動船隻的形勢下,可以採取“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渡海作戰方針。

◆海南島解放時,15兵團和瓊崖縱隊領導人合影,前排居中為鄧華,左二馮白駒,左四韓先楚,左五李作鵬。

海南島守敵約10萬人,陸軍5個軍19個師,海軍有第3艦隊,空軍有4個大隊戰機45架,可謂是陸海空立體防禦,總司令薛嶽擬將防禦重點置於瓊州海峽正面及其兩側,不要縱深配備,不讓我渡海兵團有可乘之機。

1950年3月5日晚,40軍118師352團渡海加強營共800餘人從雷州半島西南之燈樓角起渡,6日下午14時突破敵軍艦、飛機攔阻,在瓊北白馬井地區搶灘登陸成功,與瓊崖縱隊一部會師。首次偷渡成功,極大地鼓舞了渡海部隊的勝利信心。3月10日13時,43軍128師383團加強營1000餘人,乘21只木帆船從湛江東南之硇洲島起渡,11日9時在瓊島東北部文昌縣海岸登陸成功,在瓊崖縱隊部隊接應下,殲敵一部進入根據地。

緊接着,3月26日和3月31日,渡海作戰兵團又組織了兩個團又一個營成功實施了第二批偷渡。至4月1日,我軍已有8000多人登上海南島,大大增強了接應力量。

4月15日,15兵團前指下達強渡瓊州海峽,大舉登島作戰的命令。40軍和43軍組成的西、東兩路軍之第一梯隊2.5萬人,於4月16日19時30分,分別由40軍軍長韓先楚、副軍長解方和43軍副軍長龍書金率領,乘350艘木帆船和少數機帆船,從雷州半島南端數個港灣同時起渡,途中以夜戰、近戰重創敵攔阻軍艦。17日凌晨2時,到達臨高角、海口以北的海面。在先遣登陸部隊的接應下,43軍部隊在玉抱港、才芳嶺登陸成功,40軍也在6時於博鋪港一線海岸搶灘登陸。我軍迅疾突破敵灘頭陣地,鞏固了登陸場,控制了瓊西北地區沿岸各要點,並擊潰敵62軍、64軍部隊的反撲。

薛嶽急調5個師馳援,我43軍128師在黃竹、美亭地區包圍了敵32軍一個多團,127師也佔領了風門嶺、平頂山、裙帶山一線阻擊陣地,敵主力發起猛烈進攻,妄圖實施反包圍。鄧華敏鋭地判斷敵人主力已集結於美亭,正好開展一個大的殲滅戰。遂令43軍堅守陣地,40軍插至美亭東西兩側,與43軍又形成了合圍態勢。21日晚戰鬥結束,敵軍全線崩潰。23日8時,我軍解放海口。

24日凌晨,我渡海登陸第二梯隊2萬餘人陸續在天尾、後海一線登陸。25日,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率部進入海口,與鄧華率領的渡海兵團領導機關和部隊勝利會師。薛嶽見大勢已去,下達總撤退命令。我40軍和43軍兵分三路向榆林、北黎、八所等地區展開猛烈追擊。至5月1日,我軍解放了海南島全境,渡海登陸作戰取得完全勝利,共殲敵3.3萬餘人。

萬山紅遍

1950年4月中旬,海南島戰役即將取得勝利時,四野又着手解放萬山羣島(由大小48個島嶼組成)的部署,決定以15兵團44軍131師(欠391團),廣東軍區江防部隊及部分加強炮兵,配屬29艘艦艇(船),總兵力共1萬餘人,組成攻島部隊,由第15兵團副司令員兼廣東軍區江防司令部司令員洪學智統一指揮,並建立了前線作戰聯合指揮所,總指揮為131師師長劉永源。這次陸海軍協同作戰,在解放軍戰史上還是第一次,也是人民海軍第一次海戰。

海南島解放後,國民黨海軍部分艦艇及潰敗部隊逃到萬山羣島,與原守島部隊組成“粵南羣島指揮部”,共約3000餘人,由海軍第3艦隊代理司令齊鴻章任司令,配備有“太和”號護衞艦,“永寧”、“永定”號掃雷艦等艦艇共30餘艘,總噸位約1萬噸。

5月中旬,根據洪學智“力求早打快打”的指示,聯合指揮所分析情況後,確定採取近戰夜戰打法和以打兵艦為主,穩步前進、逐島攻擊、依島攻島、突然奔襲的作戰方針。廣東軍區江防部隊不僅缺船,而且現有的艦艇型號雜亂、性能低下,旗艦“桂山”號排水量僅358噸。官兵大多來自陸軍,不懂航海登陸作戰戰術、技術,有的連海都沒有見過。相反,敵人艦艇總噸位遠超我方,艦上人員也都受過專業訓練。

5月25日,利用凌晨夜色,我軍以“解放”、“桂山”、“前進”、“勞動”4艘艦艇為第一梯隊,從中山縣唐家灣出發,前往突擊垃圾尾敵艦隊指揮中心及青州、三角山島嶼。

4時50分,“解放”號首先駛近垃圾尾島港口,忽見錨地竟停着大小敵艦30餘艘,情報有誤!但作戰計劃已無法改動。艇上黨代表王大明、副隊長林文虎當機立斷,指揮艇長梁魁庭乘敵人不備,利用夜色在敵艦羣中迂迴穿插,迫近開炮。一艘只有28噸的小炮艇,竟然敢於面對總噸位數千噸的強大艦隊主動發起攻擊。沒有絲毫準備的敵艦羣頓時陣腳大亂,梁魁庭從閃爍的燈火信號中迅速判斷出敵旗艦,指揮火力集中射擊“太和”號,使其艙面中彈起火,艦隊司令齊鴻章在炮火中被炸飛右臂。失去指揮的敵艦在黑暗中相互碰撞、射擊,不明所以的敵守島炮兵也盲目向海灣開炮。此時,“桂山”艦也到了垃圾尾島近岸,與“解放”艇互相配合,對敵形成夾擊。

◆東北邊防軍戰士在鴨綠江畔觀察對岸。

天明霧散,國民黨海軍發現港灣內只有解放軍1艘小炮艇和1艘不大的登陸艦,大為驚詫和惱怒,便組織港內艦艇和守島部隊的火力進行還擊。我“解放”號多處中彈,人員傷亡很大,彈藥耗盡,火炮被毀,艇長梁魁庭駕艇衝出重圍後返航。“桂山”艦遭到敵艦艇的集中炮擊,通信聯絡中斷,艦長犧牲,機艙也中彈起火。艦上人員衝上島後,被敵人包圍全部壯烈犧牲。

此時,我部署在垃圾尾島東側海域待機的“先鋒”、“奮鬥”艇分別與敵海軍25、26號炮艇遭遇,我不畏敵猛烈炮火,全速逼近,以海上拼刺刀的方式將敵兩艘炮艇全部擊沉。

7時許,392團、393團先後登陸青洲島和三角山,登島部隊迅速架設了炮位。26日晚,停泊在垃圾尾島港灣的國民黨海軍艦艇,除留少數擾亂交通線外,主力撤至三門島、外伶仃島和擔杆列島。27日3時,我以一個連乘機攻佔垃圾尾島。之後,又以步兵連(排)攜帶山炮攻佔了大頭洲島和大、小蜘洲島。

28日,國民黨海軍從台灣增援護衞艦、登陸艦各2艘、掃雷艦4艘和炮艦數艘,連日在小青洲、牛頭島以北海域遊弋,炮擊已佔各島的我登陸部隊和運輸船隊。30日下午,登陸三角山、大頭洲的炮兵,放敵艦進入有效射程,突然開火,當即擊傷3艘,斃傷艦上人員數十名。30日至6月5日,登陸部隊佔領東澳和大、小萬山等島,迫敵退守三門、外伶仃、擔杆各島。

不久,國民黨軍又從台灣續援“信陽”號驅逐艦和炮艦數艘,馳抵三門海域。登陸部隊於6月26日夜,突襲並佔領三門島,連夜部署已裝載重炮的艦艇和陸炮進入伏擊位置。27日5時50分,我以猛烈的火力,襲擊敵艦艇泊地,擊沉敵炮艇1艘,擊傷驅逐艦1艘,掃雷艦和炮艇各2艘。

登陸部隊於7月1日佔領外伶仃島後,颱風季節來臨,敵艦艇全部撤回台灣。8月3日,392團兩個連登陸擔杆列島,殲敵140餘人。8月4日,又乘勝攻擊並佔領了直灣、北尖、佳蓬列島。至此,萬山羣島(除蚊尾洲外)宣告解放。是役,歷經72天,我軍陸海協同,解放了40多個島嶼,殲滅國民黨軍700餘人,擊沉敵海軍艦艇4艘,擊傷12艘,繳獲各種艇船11艘及大批武器彈藥。參戰部隊在戰役中英勇頑強的表現受到了軍委、海軍及中南軍區的嘉獎。

組建東北邊防軍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根據毛澤東主席“必須馬上採取應付最壞情況的措施”的指示,7月13日,中央軍委作出了《關於保衞東北邊防的決定》,確定以第15兵團部替代第13兵團部,轄第38、39、40軍及駐齊齊哈爾的第42軍,抽調炮兵第1、2、8師及7個特種兵團共25萬餘人,組成東北邊防軍,任務是保衞我國東北邊防,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

此前,原定為中央預備隊的13兵團已部署在中原地區,因13兵團部仍在廣西兼廣西軍區,剿匪建政工作繁忙一時無法脱離,兵團司令員黃永勝只帶了極少人員到鄭州,指揮機構很不健全。但形勢變化刻不容緩,中央軍委和四野領導決定將廣州的鄧華15兵團部改為新的13兵團部,迅速北上。以鄧華取代黃永勝,也是考慮到他比較穩健、全面,再加上剛成功指揮了解放海南島戰役,引起中央重視。

東北邊防軍組建之初司令員兼政委為粟裕,蕭勁光和蕭華分任副司令員和副政委。因粟裕身體患病療養,一直沒有到職,邊防軍指揮機關始終未建立,各項訓練及準備工作主要由13兵團承擔部署。各部隊於7月底至8月中旬先後在中朝邊境附近的安東、輯安、本溪、通化、鳳城等地區集結待命,暫由東北軍區領導和供應。

8月初,毛澤東主席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出東北邊防軍將來可以“志願軍”的名義入朝參戰,避免和美國公開宣戰。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10月初越過“三八線”,朝鮮戰局急劇變化,戰火迅速燒向中朝邊境。

10月8日,毛澤東主席發佈命令:“着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從西北緊急調來的彭德懷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總參謀部、東北軍區抽調了百餘名幹部組成指揮所隨其到達安東。10月18日,彭總指揮所與13兵團部合併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13兵團番號取消,兵團領導人除政委賴傳珠調總幹部管理部外均到志願軍總部任職,鄧華為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韓先楚、洪學智任副司令員,解方任參謀長,杜平任政治部主任。爾後,中央軍委又調第50、66軍赴安東、輯安,作為戰役預備隊。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跨過鴨綠江,正式進入朝鮮境內。10月25日,40軍部隊打響了抗美援朝第一槍。在朝期間,志願軍的勇士們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浴血奮戰,創造了驚天動地的英雄業績,迫使對方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保衞了新中國邊防。在朝期間,鄧華全力協助彭德懷指揮作戰,併成為志願軍第二任司令員兼政委,被外軍戰史列為“韓戰四傑”之一。彭德懷亦多次感嘆:“鄧華作戰勇敢,細心,出了些好主意,是個好幫手!”

永彪青史

朝鮮戰爭停戰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部分部隊繼續留在朝鮮,幫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1958年志願軍先後分三批撤離朝鮮,但他們的故事,並沒有就此終結。我國在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內保留有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作為最後的志願軍,一直常駐板門店繼續執行監督朝鮮停戰協定實施的任務。1994年12月15日,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面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奉調回國。至此,中國人民志願軍才真正成為歷史。

由15兵團到新13兵團,再到東北邊防軍、中國人民志願軍,這支部隊進軍中南解放廣東,跨越瓊州海峽解放海南島,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無論是軍史還是國史,都重重記下了一筆。作為領率機關的延續,在1958年10月志願軍總部回國前,最後一任司令員楊勇上將建議將其與武漢軍區合併,作為機動的指揮機關,這樣不僅能保存這個機構,而且能夠應付意外的情況。彭德懷把楊勇的報告轉呈給毛澤東,毛澤東閲後未明確表態。1959年1月,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建制均被撤銷,大部分幹部分配到解放軍各總部工作。

◆1958年志願軍回國,受到祖國人民熱烈歡迎。

15兵團最初轄屬的3個軍發展延續如下:

43軍,1952年7月軍部與海南軍區合併,稱海南軍區兼第43軍,1961年8月撤銷43軍番號。1968年9月,在廣西柳州恢復43軍番號和建制。1969年10月,43軍移防河南洛陽,轉隸武漢軍區,擔任戰略預備隊任務。1979年2月,參加中越邊境自衞還擊作戰。1985年,百萬大裁軍中,43軍番號再次撤銷。

44軍,1952年10月,該軍番號撤銷,各師分調,軍部併入中南軍區海軍機關。所屬130師調入新成立的54軍,是我軍唯一參加過抗美援朝、對印、對越三次重要對外作戰的步兵師。131師師部調給海軍,改為海軍航空第3師。132師調歸海南軍區兼第43軍,一直駐守海南島。157師也在1949年6月劃歸江西軍區,組建袁州、上饒軍分區。

48軍,1951年3月,該軍免兼贛西南軍區。1952年4月,軍部改為新的21兵團部。同年11月,又改為第55軍軍部。1985年,55軍番號撤銷。

本文為大魚號作者原創

轉載請聯繫《黨史博採》

侵權必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725 字。

轉載請註明: 【兵團傳奇】鄧華兵團——第十五兵團傳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