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嶽墓》
自古,忠臣良將並不在少數,他們始終效忠於自己的國家,在國家危難之際總是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抗日戰爭中就有很多這樣的英雄人物,如狼牙山五壯士、江姐等;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在這一場戰爭中以筆墨來喚醒國人的愛國之心,也正是有了這些烈士們的無畏付出,我們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不僅在近代有着令人尊敬的英雄,在古代同樣也有。讓人耳熟能詳的當屬抗金名將岳飛了,在1142年時岳飛因被秦檜安上莫須有的罪名而害死。岳飛死時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安葬,他的屍首還是當時的獄卒冒着生命危險將其帶出,因此只能草草安葬他,為了日後能夠找到岳飛的安葬處,這個獄卒在墳邊種了兩課橘子樹以作標記。
後來,新皇繼位,也就是宋孝宗,他為岳飛平反,並且將岳飛的墳墓遷到了西湖的棲霞嶺邊上。岳飛英勇抗金卻被秦檜陷害一事也漸漸被大家所知曉,秦檜也因此被大家所憎恨。時間流逝得飛快,朝代雖然已更迭到明朝,但是大家對於秦檜的厭惡卻從未停止,他一直是人們心中陷害忠良的奸佞小臣。在1475年時,有一位浙江的布政使因痛恨秦檜而在岳飛的墓前修建了秦檜的跪像,讓他對岳飛懺悔。
不僅是這位布政使痛恨秦檜,就連普通的百姓都對他深惡痛絕,每每經過秦檜的跪像就忍不住上前去鞭打幾下。久而久之,秦檜的跪像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而損壞,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秦檜跪像就是在1979年時重新修鑄的。
據史料記載,秦檜在最初也是一位忠臣良將。他於1090年出生於今江蘇南京一帶,在25歲時考取了進士,這也是他入朝為官的開端。在他入朝十一載時,金兵南下包圍了當時的都城汴京,為了儘快地結束戰爭,宋欽宗接受了當時金兵提出的割地求和,彼時的秦檜和其他的三十五位大臣是堅決反對宋欽宗之決定的,他們認為這是屈辱的,於大宋而言是不利的。秦檜在此時還是一位極力抗金的忠臣,為何到後來成為了一位被千古唾棄的奸佞了呢?
原來,在金兵南下一年之後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變”,秦檜是隨宋欽宗一起被抓到金國作為俘虜的官員之一。金國為了收買這些宋朝大臣,他們以非常豐厚的金錢來誘惑,不接受者皆被處死,這其中便張叔夜等人愛國將士。秦檜雖然在此之前還是一位忠臣,但是面對利益的誘惑和生命的威脅下,他妥協了,活着回到南宋的他從此之後他便成為了金人的走狗,而奮勇抗金的岳飛也就成為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為而來除掉岳飛用了一些為人不齒的手段。
從第一個秦檜跪像鑄造至今已經過去了將近六百年的時間,在這段歲月中,秦檜的後人也是對這位祖先抱有怨言的。在清朝時期就有一位他的後人考取了狀元郎,這位狀元郎不願説自己是秦檜的後人,他為自己的姓氏感到羞恥。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秦檜的後人從未為他喊過冤,但是在近幾年的時間中卻有為他喊冤的秦氏後人。
這些喊冤的後人中有一位代表人物,他名為秦良,是秦檜的第三十二代孫,也是南京中學的一位老師。在2005年時,他在媒體面前表示,真正想要殺死岳飛的是宋高宗,而非秦檜;在岳母墓前修建秦檜的跪像也於理不合,畢竟岳母在岳飛死前很久就已經離世,和秦檜並沒有直接關係,因此秦檜的跪像應該拆除。
雖然秦良的説法是有些道理的,但是岳飛和秦檜的事情並不能以兩個家族的事情來看待,二者之間的關係是為國家大事。其次,秦檜和岳飛作為上百年來愛國教育的人物,秦檜的跪像於國民而言有着深刻的意義。對於拆掉秦檜跪像的提議,岳飛的後人自然也是極力反對的,雖然過去了幾百年時間,但是其中深刻的意義並不能在一瞬間改變。
作為秦檜後人的人們,心中可能會對此抱有不滿,但是大可不必因此而感到羞愧,因為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秦檜的附屬,只要做到問心無愧,那麼秦檜也只是歷史上存在的一個人物而已。
秦檜和岳飛的歷史故事也告訴我們,平凡的我們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國家雖不能成為一個忠臣良將,但是我們始終都不能做一個叛國之人。我們能夠做的便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於己能力範圍內守護好自己的國家便已足夠。
參考資料:
《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