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景山學校的教育理念帶到崇禮,讓校園“活”起來

幾年前,如果問崇禮的家長願不願意把孩子送到一中,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不願意。現在,情況不同了。

2018年8月24日,北京景山學校牽手崇禮區第一中學,掛牌成立北京景山學校崇禮分校。胡彥麗擔任執行校長,和其他7位幹部教師來到崇禮,共同助力崇禮教育發展。

“知道崇禮這座小城,是因為北京冬奧會。”胡彥麗之前對這裏瞭解並不多。到了之後她才發現,在整個張家口市,崇禮一中遠遠落後於其他學校。由於教育基礎薄弱,許多有條件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了外地讀書。胡彥麗在家訪中發現,學校貧困生的比例很高,許多家長因為打工無暇顧及孩子,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聞不問。甚至有家長告訴她,能讓老師看着孩子長長身體就行了。

其實,作為崇禮的唯一一所完全中學,這裏的硬件條件並不差,教室裏面都有攝像頭、錄播服務器,不但可以錄課,還有可以遠程教學的大屏幕。

“還是教育理念沒跟上。”胡彥麗説,在北京,同齡的孩子掌握的信息量很大,而在崇禮,學生的信息化素養並不高;學校各種校園活動開展得少,已經三年沒辦過運動會,體育課也很不規範。

按照景山學校“全面發展打基礎,發展個性育人才”的教育理念,胡彥麗決心從改變教學理念入手,讓整個校園“活”起來。

崇禮分校掛牌不到一個月,學校就舉行了第一屆秋季運動會。胡彥麗耐心地做老師們的工作,從賽程安排到志願服務都精心組織,整場運動會非常高效,增進了全校師生的凝聚力。學校又連續兩年組織學生到北京遊學,參加景山學校的文化節、科學節,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

一開始,有的家長不理解,學校不好好教書,搞這麼多活動有什麼用?胡彥麗解釋,以前學生學習效率低,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而學。這樣做,是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也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通過開展豐富的活動,校園裏不再死氣沉沉,學生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去年5月,學校還迎來了美國牛頓公立中學的8名師生,中外師生同吃同住同上課,這不僅在學校,就是在崇禮也是歷史上頭一次。一週的交流活動結束了,崇禮的孩子收穫了外國小夥伴。

“教育是‘百年樹人’,理念的變化也許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必將碩果累累。”從教幾十年的胡彥麗,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

不知不覺,胡彥麗在崇禮已經工作了兩年。學校各方面正悄然發生着改變。高一、高二在上學期的全市統考中,上線率在市裏排名上升了很多,這讓全校師生倍感振奮。

一次,胡彥麗在餐廳吃飯,遇見了一位初三學生家長。這位家長對她説:“我相信你們,我就讓孩子在這裏上高中,哪兒也不去了。”合作辦學以來,崇禮生源外流的情況開始好轉。大家都説,景山學校的老師有水平、負責任。

56歲的胡彥麗已經把崇禮當作了第二故鄉。前不久,她被評為崇禮區第四屆“最美崇禮人”。在她心中,這個獎的分量很重很重。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王琪鵬

編輯:陳聖禹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7 字。

轉載請註明: 她把景山學校的教育理念帶到崇禮,讓校園“活”起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