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走讀生”和“住校生”,誰更優秀?初中三年過後,結果顯而易見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經典

文/凌説

初中這個時段,可以説是教育生涯中,學生最開心的階段。小學時,年齡較小,對什麼都好奇,經過這6年的學習,脱離了童年的稚嫩,熟悉了學校的集體生活。到了高中,即將18歲,高考的壓力,家長的期盼,再加上緊湊的課程,勉強的苦中作樂罷了。

只有在初中這個13歲、14歲的年紀,既沒有過多的學業壓力,很多事情又可以自己拿主意,多麼美好的年齡。並且,在這個時候,距離成年還有段時間,學生們都會有一些特別的變化,我們稱之為“青春期”。

為什麼會分為住校生和走讀生?

作為從孩子到成人的過渡階段,初中校園對學生們來説既神秘又嚮往。因為,初中和小學的建設比例是不同的,對於鄉鎮來説,小學會有3所4所,但初中,只有一所。

不是所有的學生走路或者是騎自行車就能到達學校,像是稍微遠一些的鄉村,即使所在的鎮裏面有高中,也是離家非常遠。很多的初中生會選擇住校,平時在學校生活和學習,週末和假期時才會回家。

當然住校生也並不都是離家遠的,還有一些由於家長比較忙,沒有時間管孩子,就選擇讓他住校,一來方便自己,二來學生在學校也能更放心。這兩類學生雖都住校,但過得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在思想認知和做事方面,也大有不同。

走讀生,就是我們熟悉的早上起牀去上課,晚上放學就回家吃飯的學生。這樣的學生生活在家中,除了學習不同考慮其他的問題。並且還能隨時隨地和家長分享學校中的事情。和住校生相比,活得相對簡單和輕鬆。

當然,不管是走讀生還是住校生,大家都是在一個集體裏面學習的。那麼二者,有哪些不同,誰更優秀呢?

走讀生和住校生,都有哪些不同?

“走讀生”的優點和不足

初中生畢竟還沒有成年,作為走讀生,可以得到家庭更好的照顧。並且每天都能見到父母,趁着吃飯的時候就可以和父母進行溝通,對健康成長而言,是非常好的。也更方便家長隨時幫助孩子調整心態,完美的度過青春期。

走讀生的時間非常自由,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校外生活,無形中就增長了見識,能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新鮮的人和事,視野更開闊,懂得自然就比同齡人多了。

但是走讀生的生活完全依賴着家長,沒有很好的生活技能,也不瞭解生活的苦楚。並且,上下學的路上,可能會遇到一些意外,沒有很好的自我保護和自我防範的能力。這樣還是很危險的。

“住校生”的優勢和缺點

在14歲的年齡選擇住校,可以説是提前的鍛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完全脱離父母的庇護,生活上的一切都需要自己來掌控。不僅是生活方面,學校中的大事小情,都是自己做決定。遇到事情能及時完美的解決,是走讀生比不上的成熟。

在住校的期間,和同一宿舍的同學會產生深厚的友誼。在這個過程中,能更好的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為他人着想。以後也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但是住校生適應了集體生活,受到父母的照顧就少了,需要幫忙時,第一時間找到的不是父母,而是同學,也會造成孩子和家長關係的疏遠。況且,初中正是青春期,孩子很多的心裏變化,家長不能第一時間掌握。

孩子沒得到及時的反饋和有效意見,勢必會造成成長和學業雙方面的影響。並且集體生活很容易被帶“跑偏”,一個學生有壞習慣,也會影響到其他的同學。若是沒有及時的糾正,路走歪了,想回頭,就難了。家長錯過了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遺憾的。

走讀生和住校生,各有各的優秀

走讀生和住校生,都是初中生,兩者都還是隻有十幾歲,各有各的優秀,沒必要非得分出高低。綜合而言,住校生會比走讀生更加的成熟,經過三年的鍛鍊,多了一份擔當和責任感。

自己親身經歷的,和聽別人説起的,完全不是一碼事。住校生自己為自己撐起一片天,自己經歷成長的酸甜苦辣,其中的好與壞都是自己消化吸收的。住校生的意志更加的堅定,做事目標更明確,因為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走讀生也有自己的閃光點,也不必去刻意同化,做好自己,最正確。如同花一般的年紀,一定要盡情的綻放啊!

討論話題:大家覺得初中這個階段,走讀生好還是住校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