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萬擊敗60萬大軍,廉頗:打秦國我唯唯諾諾,打燕國我重拳出擊

在三國演義當中出現過一個情節,講的是關羽攻陷長沙之時,遇到了當時的長沙名將黃漢升,關羽一看他是個老頭,立馬嫌棄他年齡太大,説了一句“關某的大刀,不斬老幼”。這黃漢升卻反駁關羽道:“廉頗六十,尚有餘勇”

今天要聊的就是這位六十歲的老將廉頗,他在中國的歷史當中有着非常深遠的歷史意義。相信很多人就會奇怪了,廉頗是個武將,哪裏來的文化呢?廉頗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在我們的中小學課本當中也有所展現,講的就是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13萬擊敗60萬大軍,廉頗:打秦國我唯唯諾諾,打燕國我重拳出擊

當時的廉頗還是趙國出色的一名將領,藺相如在“完璧歸趙”的任務當中表現得非常出色,於是被封為了趙國的上卿,這讓當時的廉頗非常不高興,僅僅是完成了一個任務,官職就直接封的比他還要高。惱羞成怒的廉頗就在此之後揚言要侮辱藺相如。

藺相如在得知情況之後,一直選擇以迴避和容忍,不與他發生任何爭執,這也讓當時藺相如的門客非常好奇。藺相如解釋説,秦國之所以對趙國非常敬畏,正是因為有我和廉頗將軍護着這趙國的江山,我對廉頗將軍容忍,是因為我不想因為兩個人的矛盾,使得國家因此遭受巨大的損失。

13萬擊敗60萬大軍,廉頗:打秦國我唯唯諾諾,打燕國我重拳出擊

廉頗再後來得知了藺相如説的話以後感到非常羞愧,無地自容,於是親自把荊條背在了後面,前往藺相如的家中去負荊請罪,這個內容就出自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相關記載。正式因為這個典故的出現,且流傳了幾千年,廉頗也成為了“文化傳承”的代表。

而我們今天要説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在廉頗與秦國交戰的時候非常顧忌,唯唯諾諾,在與燕國進攻的時候卻又表現的異常勇猛呢?廉頗作為流傳古今的一代名將,自然不可能是因為害怕這樣的因素從而退縮,那麼真正的隱情又是如何呢?

13萬擊敗60萬大軍,廉頗:打秦國我唯唯諾諾,打燕國我重拳出擊

戰國的長平之戰是非常出名的一場戰役,其中以趙括“紙上談兵”以及“白起坑殺四十萬名俘虜而聞名。在這場戰役當中,廉頗與王齕也有一場非常激烈的大戰。相傳在當時王齕向韓國出兵,韓國上黨的許多百姓因此紛紛逃亡到了趙國境地之內。

趙國本就與秦國之間有着許多的歷史矛盾,因此當趙國決定向秦國用兵的時候,就派了當時的趙國名將廉頗帶領十萬兵馬前去支援韓國,卻並沒有打過當時士氣正旺的秦兵,並且被秦軍一舉攻克了趙國的前線據點二樟城和光狼城,這場戰役顯然是趙國敗給了秦國。

13萬擊敗60萬大軍,廉頗:打秦國我唯唯諾諾,打燕國我重拳出擊

廉頗對於失敗的因素開始痛定思痛,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量之後,他開始整頓起軍隊,並且改變了自己的戰略方針。趙王得知廉頗此時避戰不出,因此非常氣憤,便把軍隊的統治權由廉頗換成了趙括。這一舉動,卻讓秦國最終在長平之戰中輕鬆取得了勝利。

其實廉頗閉門不出的方式並不是因為害怕秦軍從而唯唯諾諾,而是因為當時的廉頗選擇以逸待勞的方式勾引着秦軍進攻,從而使得秦軍的實力開始疲憊,因此露出破綻。只是當時的趙王並不理解廉頗的思路和想法,於是將帥權交給了紙上談兵的趙括,最終才輸的一敗塗地

13萬擊敗60萬大軍,廉頗:打秦國我唯唯諾諾,打燕國我重拳出擊

結語:廉頗重拳出擊的戰役就是當時與燕國的敲代之,這場戰役是當時春秋戰國所有戰役當中為數不多的一場精彩大戰,廉頗也正是在這一場戰役當中以少勝多,大破燕國的軍隊,並且乘勝追擊奪得了當時燕國的五座城池。在當時的趙國還流傳着一句俗語:“廉頗在戰,趙國無憂。”

本想着將趙國徹底打崩的燕國,怎麼都沒有想到,實力不如自己的趙國卻把自己打的這麼慘,這也足以見得廉頗的軍事實力之高。並且在敲代戰役之後,廉頗被趙王拜將封相,成為了趙國真真正正的頂樑柱。同時,廉頗因為“負荊請罪”的典故,從而得以流傳千古,被後世的歷朝歷代當成了“廉頗六十,上有餘勇”的精神典範。

舉報/反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1 字。

轉載請註明: 13萬擊敗60萬大軍,廉頗:打秦國我唯唯諾諾,打燕國我重拳出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