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建築塵封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公元643年,唐朝貞觀十七年。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那些曾經對唐朝有巨大功勳的功臣,命閻立本畫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於皇宮凌煙閣內。
這就是歷史上極為有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以長孫無忌為首,以秦瓊為末。這二十四個人,都對唐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座凌煙閣自告成之日起,就有了重大的意義,成為後來唐代豪傑們功成名就的象徵。
比如後來的詩人李賀,就曾作過這樣一首詩: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户侯。
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流傳極廣,想必是很多人都聽説過的。
不過,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當中,卻唯獨有兩個人,比較特殊。
唐太宗李世民,以賢明寬厚而聞名。所以貞觀一朝的功臣,也大多得以安享晚年,並沒有像後來明朝洪武年間那樣,出現功臣被大肆屠戮的事情。不過,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當中,排名第十六的張亮,以及排名第十七的侯君集,卻顯得有些不同。
這兩個人,是唐朝開國功臣當中,少有的沒有得以善終的。
那麼,張亮和侯君集這兩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同?為何會只有他們兩個,最後不得善終呢?
這就要分別説説他們兩個人的經歷了。
首先,是排名第十六的鄖國公張亮。
張亮出身貧寒,和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功臣不同,是一步步坎坷走過來的。張亮早年只是個農民,後來隋末天下大亂,投奔了瓦崗寨李密,歸屬於李績麾下。再後來,李密投降唐朝之後,李績割據一方,有些舉棋不定。在這個過程中,張亮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最終説服了李績,讓李績坦然歸降唐朝。
張亮由此立下了大功,繼而開始青雲直上。在加入唐朝後,張亮成為李世民天策府的成員,並且逐漸受到李世民的信任,成為天策府的骨幹。武德九年,隨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越發激化,作為李世民麾下的重要成員,張亮曾被李建成告發,説張亮謀反。張亮被捕之後,雖然被嚴刑拷打,卻死不認賬,更沒有供出李世民想要謀反的事情。
張亮被捕之後不久,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後來又逼迫李淵禪位給他。在登上皇位後,李世民對張亮頗為感激,認為張亮對自己足夠忠誠,對其越發的信任,封其為右衞將軍,後來又歷任要職。
然而,在此之後,張亮卻開始有些居功自傲。更要命的是,張亮開始漸漸認不清自己的位置,到處收義子。到了最後,張亮竟然收了五百多個義子,遍佈軍中!
如果説,張亮只是驕狂,李世民或許還能夠容忍。看在往日的功勞上,最多也就是責備幾句。但張亮錯就錯在,不該收那麼多義子上!要知道,這些義子大多身居要職,以張亮為核心的這股力量,已經對李世民的統治有了威脅。
貞觀二十年,張亮被人告發,説他私養義子,意欲謀反。最終,張亮被斬首於長安,死後沒收了全部家產!連帶着他的那些義子,也被殺了個乾淨。
如果説,張亮死的或許還有些冤枉的話。那麼,凌煙閣內排名僅次於他的侯君集,可就是死得其所了。
侯君集,初唐時期名將。在軍事上的才能,僅次於後世得以入武廟十哲的李靖和李績二人。
侯君集出身於官宦之家,不過其家族卻又不是特別顯赫。和張亮不同的是,侯君集出道之始,就進入了李世民麾下,算是李世民麾下最早的一批班底了。所以,對於侯君集這個人,李世民是極為信任的。
後來在玄武門之變當中,李世民之所以能下定決心,發動政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侯君集的鼓動。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李世民登基之後,對侯君集十分的重用。
而侯君集本人,也沒有辜負李世民的厚望。在接下來的數年當中,先是跟隨李靖大破吐谷渾,後來又獨自率軍攻破了高昌,然後建立的安西都護府,統轄西域。
順便説一句,侯君集攻破高昌,建立安西都護府這件事,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第一次將西域納入版圖,是漢武帝時期。後來漢朝滅亡後,到了三國兩晉之後,中原王朝實力漸漸衰弱,逐漸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從三國到隋朝,數百年的時間裏,中原王朝都未能再直接轄制西域,最多也就是讓西域諸國名義上臣服。
然而,隨着侯君集攻破了高昌國,建立安西都護府。廣袤的西域,終於再次迴歸中原王朝的懷抱。
憑此一功,侯君集足以被歷史永遠銘記。
而對於侯君集的功勞,李世民也是非常的重視,對其更加重用。
然而,在侯君集立下這等不世之功後,僅僅過了三年,李世民就不得不將他處死。
原因很簡單。因為從西域歸來的侯君集,實在太過狂傲,竟然鼓動太子李承乾謀反!
侯君集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當然也不是平白無故的。因為按關係來説,當時太子李承乾,要叫侯君集一聲岳父。而在貞觀十七年這一年,當時的李世民,特別寵愛次子李泰,更是有了要改立太子的跡象,所以侯君集為了自己的女婿,也不得不提前謀劃。
當然,這次謀反,還未真正進行,就被告發了。在事情敗露之後,太子李承乾被廢除了太子位,流放到了黔州,兩年後病死於當地。而侯君集,則是以謀反罪被殺。李世民念在其昔日功勞,並未株連其家族,只是將其妻兒流放嶺南,算是很對得起侯君集了。
總歸貞觀一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當中,大多可以善終,唯有張亮和侯君集這兩人是例外,最終被處死。就連以貪污驕狂聞名的劉鴻基,李世民都只是稍作處罰,後來仍是讓其陪葬昭陵,歸還其爵位。
可見,在李世民心中,對這些功臣,還是十分看重的。奈何侯君集和張亮兩人,犯得是謀反這種原則性的錯誤。對於古代的帝王來説,謀反這種錯誤,就算是親兒子,都不能容忍,更何況是所謂的功臣呢?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