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所學校,首先要評價這所學校的校長。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陶行知
鄉村小學校長是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力量,雖然他們面臨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難題,但是他們堅守在一線,通過創新為鄉村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來自株洲市茶陵縣舲舫中心小學的譚自雲就是一位這樣的鄉村校長,他還入選了“2020年馬雲鄉村校長計劃”,全國共20名,他是湖南省唯一入選的鄉村學校校長。
“挺意外的,全國有這麼多的優秀校長,走出去總感覺自己做的還很不夠。”譚自雲謙虛地説,這次能夠入選“馬雲鄉村校長計劃”心裏還是很激動,“這是一種榮譽,也是對我的一種鞭策,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加堅定做好鄉村教育工作。”
紮根農村,堅持做好農村教育
“我接受過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農村學生的不易。”譚自雲出生於1975年,老家在茶陵湖口鎮。兒時,譚自雲最佩服的就是村子裏的一位譚老師,拿起毛筆就能灑脱地寫對聯,張開口就能唱出動聽的小曲,受到村子裏每個人的敬重。那時候譚自雲總夢想着自己也能夠成為一名老師。
讀五年級那年,父母將譚自雲轉往縣城求學。但這次經歷,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多所學校不願接收,認為農村學生基礎差,無法跟上進度。父母想盡了辦法,才找到一所接收學校。
初中畢業,在別人面臨着選擇是讀高中還是讀師範的時候,譚自雲竟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攸縣師範。
譚自雲説,記得爺爺説過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有本事的人,到了哪裏都有飯吃!”
渴望成為一名教師的譚自雲,在三年師範學前期間,抓住每個機會鍛鍊自己,參加過校美術興趣小組、書法興趣小組、校級籃球隊、校級舞蹈隊,如同海綿一樣盡情地吸收着水分。
1994年,中師畢業後,譚自雲被分配到了茶陵縣平水鎮中心小學教書,在鄉村講台一干就是十幾年,從最初面對學生的稍許羞澀,到站在三尺講台的鎮定自若,他始終堅持做好農村教育,堅守善行人生。
最差小學,成為農村小學中的“一流”
地處湖南省茶陵縣的舲舫鄉中心小學是一所典型的鄉村小學:“留不住!”是這所鄉村學校面臨的急迫問題。相當多的優秀學生跑到城區學校去讀書,教學能力比較強的優秀老師也通過各種途徑調進城裏。學校條件簡陋,老師不安心,家長不安心,學生不安心,連校長也不安心。十年裏,這個學校的校長像走馬燈似地換過七八個。
2017年,擔任茶陵縣城一所知名民辦學校小學部校長的譚自雲,來到距離縣城20公里外的農村學校,挑起校長一職。
但剛到學校,他就遭到當頭一棒。
“28,是個吉祥的數字,但對我來説是個傷心的數字。剛剛接手學校,就有28位教師找我簽字要去城區。”譚自雲回憶説,這所小學校園環境當時在全縣倒數,老師洗澡都要去食堂燒水,再拎回宿舍洗。老師、學生生活都非常艱苦。他知道強扭的瓜不甜,最終,那一年走了28位教師,佔全鄉教師的三分之一。望着老師們開心離開的背影,他一個人站在操場上,眼淚差點都掉下來了。
“要發展好鄉村教育,建設出農村精品學校,關鍵在教師,難點也在教師。”譚自雲深有感觸地説,沒有教師的成長,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更不會有一所學校的成長。
基於舲舫中心小學的實際情況,譚自雲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突破口,他親自帶着36歲以下的36名教師,成立了“鄉村青年教師俱樂部”,每週星期三晚上,圍繞上好一堂課、讀好一本書、寫好一篇論文、寫好一筆字、講好一個教育故事、做好一個讀書報告等“六個一”開展活動。
這一年,開展了36場活動,有36篇論文、36堂錄像課獲得省市一等獎。在管理能力培養方面,他實施1+N模式,讓行政根據崗位因人而異帶N個徒弟,鍛鍊教師管理能力,就這樣,學校人人都有舞台,人人都有盼頭。
要讓教師成長,校長自己得先成長,譚自雲堅守課堂一線,每個學期給老師們上一次公開課,每年上一次賽課,2019年譚自雲執教的思政課《家的記憶》獲得教育部優課。他也成為了株洲市小學道德與法治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湖南省小學道德與法治網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4年後,譚自雲讓這所校園環境曾經在全縣墊底的小學,一躍成為農村小學中的“一流”:2020年獲得教育部第一批“鄉村温馨校園”稱號。
讓鄉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
“一顆有生命力的種子,在遇到適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氣和一定水分等適宜的環境時,就會發芽吐綠、枝繁葉茂。”這是譚自雲的座右銘,也是他的教育理念。有了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教育水平也就有了保障。
“舲舫是將軍之鄉,所以結合本土特色,確定了‘紅色舲舫 善行人生’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全力推進善德、善智、善體、善美、善勞的‘五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譚自雲介紹,為突出德育實效,學校將國家課程與《將軍故里 紅色舲舫》校本課程相結合,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同時,學校徵地16.6畝,用於學校勞動實踐基地,學生們成了“小農夫”。
2019年,學校成立“舲舫教育基金”,譚自雲通過各種渠道,聯繫上了一些愛心老闆。有了愛心資金,這裏的鄉村孩子第一次穿上了整齊的校服。
“讓鄉村孩子享受城市般教育,不是照搬城市教育,而是發掘鄉村教育優勢,探索城鄉教育優質均衡。”譚自雲説。
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學校還訂購經典圖書拓展學生課外閲讀,聘請專業藝術教師擔任各社團課程,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此外,還成立了留守兒童週末活動中心,每月為留守兒童過一次集體生日會,努力實現“讓鄉村孩子享受城市般的優質教育”的辦學目標。
為有效提升學校的教育品質,譚自雲將教室裏的白板全部改成了觸摸屏的教學一體機。電腦室、同步直播的錄播室一應俱全。孩子父母現在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終端看到孩子們上課的實時情景,老師也開始主動利用這些設備回顧課堂過程,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譚自雲介紹,舲舫中心小學留守兒童約佔七成。為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力度,茶陵縣舲舫小學還設立了留守兒童之家。有自主學習室、舞蹈室、心理諮詢室、硬筆書法室等教室,免費為留守兒童提供教育管理、心理諮詢等服務。
在譚自雲的推動下,2018年舉辦的湖南省第7屆優秀班主任論壇德育論文大賽上,舲舫中心小學有33名教師獲得一、二等獎;2019年株洲市“一師一優、一課一名師”優課評選中,全茶陵縣中小學共有23堂獲市優課獎勵,而舲舫中心小學就佔了9堂。舲舫中心小學不但解決了自己學校優質師資不足的問題,還為茶陵縣教育系統培養了不少人才。
瀟湘晨報記者陳張書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户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注:xxcbwx,24小時報料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