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光孝寺,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吳騎都尉虞翻謫居於此講學,多植訶子樹,時人稱為虞苑,又稱訶林。虞翻後人施其宅為寺,名制止寺。圖為光孝寺中門及大雄殿。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罽賓國(今克什米爾)僧曇摩耶舍到廣州,在此建佛殿,奉敕譯經傳教,改寺名為王苑朝延寺(俗稱王園寺)。其後,又易名為乾明法性寺、乾明禪院、崇寧萬壽寺、天寧萬壽禪寺、報恩廣孝禪寺。圖為光孝寺天王殿。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易名光孝寺。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獲敕賜光孝禪寺匾額。1650年清軍南下,炮轟廣州城,光孝寺也籠罩於戰火之中。清軍入城後,光孝寺被佔為兵營,隔年又由於廣東貢院在清軍入城時毀於戰火,故把光孝寺作為貢院。期間,光孝寺進行過修建。圖為光孝寺碑殿。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1903年,光孝寺被廣南中學、八旗小學佔用。1912年,被廣州第二十七小學佔用;1913年被廣東法官學校、警監學校和廣東課史館三單位佔用;1938年,被廣州鳴松學校、廣東大學附屬中學佔用。圖為光孝寺鼓樓。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1938年日本侵華,傀儡政權曾一度佔用光孝寺作為偽政府的“和平救國軍總司令部”。1974年8月,光孝寺進行全面復建和修葺。圖為光孝寺迦藍殿。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蹟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圖為光孝寺大雄寶殿五祖像。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大雄寶殿神龕上供奉的是華嚴三聖:中間的佛像高5米多,是世界教主釋迦牟尼如來佛;侍立在他兩旁的是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在釋迦牟尼兩旁的兩位菩薩,左邊是文殊師利,又叫大願菩薩,右邊是普賢,又叫大行菩薩。這一佛兩菩薩三尊佛像合起來稱作“華嚴三聖”。圖為光孝寺大雄寶殿。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六祖殿在瘞發塔的旁邊,建於北宋真宗年間,是為紀念六祖惠能而修建。內有座六祖惠能的雕像,為近年所雕,神態安祥,表情中充滿了智慧。而在六祖殿前還有一隻大木魚,木魚為佛教法器之一,刳木為魚形,中鑿空洞,扣之作聲,魚頭是朝外的。圖為光孝寺六祖殿。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光孝寺六祖像碑。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八角七層,高7.8米,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瘞發塔建於唐代,形制十分精緻。這類隋唐時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國至今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之一,在廣東省僅存5座,除瘞塔外,還有潮陽靈山寺的大巔祖師塔、龍川縣佗城的正相塔、新會市龍興寺的石塔和玉台寺的鎮山寶塔。圖為光孝寺的六祖瘞發塔。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睡佛殿在大雄寶殿的西側。殿內這尊睡佛採用緬甸白玉雕成,長4米,重6噸,刻的是釋迦牟尼的涅像。整座睡佛頭西面南,作側卧狀,體態自然,面部表情十分安祥。傳説當年釋迦牟尼為了傳播佛教,幾乎走遍了整個印度半島。80歲時,在拘屍那伽附近的娑羅對樹下入滅(圓寂)。後來所有的卧佛像都雕成了他圓寂時那樣的姿勢。圖為光孝寺睡佛像。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在大雄寶殿的東西兩側,還有兩座鐵塔,這是南漢國在廣州遺留下來的古蹟。西鐵塔建於南漢大寶六年(963年)清末時塔殿倒塌壓壞四層,現剩下三層。東鐵塔是南漢大寶十年(967年)建造的,高7.69米,共七層。這座塔的基座上有盤龍圖案和蓮花寶塔,鑄造得十分精細,這可算是國內發現的最大、最古老、最完整的鐵塔。圖為光孝寺西鐵塔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1 字。

轉載請註明: 1910年嶺南名剎光孝寺舊影,造就了“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美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