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隊為什麼要一次次登珠峯?

  全世界有14座超過8000米的高峯,其中喜馬拉雅山系就有10座,珠穆朗瑪峯又是其中最高的山峯。

  那麼,世界最高峯是怎麼被發現的?1841年,英國人佔領印度後,喬治·埃佛勒斯特爵士被派駐到尼泊爾任測繪局局長,就是他記錄下了珠穆朗瑪峯的位置。幾年後,根據當時的測繪條件,測出了這座山峯的高度大概是8840米。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裏,英國人組織了很多探險隊,他們從中國西藏境內向這座山峯發起衝擊,經過7次嘗試都沒有成功。

  1953年5月29日,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諾蓋帶着登山隊從珠峯的南坡,也就是尼泊爾,登上了珠峯的頂點。當時的照片裏他們揹着氧氣瓶,沒有氧氣瓶人類不可能上得去。

  1960年2月,中國登山隊向着珠峯出發了,有214名隊員。一個登山隊需要這麼多人嗎?實際上只有幾十個是真正登山的隊員,其他人負責後勤、保障、醫療工作。

  在這支登山隊裏有46名科學家,1958年到1960年期間,他們已經在這個地區進行了很多次科學考察。主要是觀察珠峯的天氣變化。在登頂前兩年,科學家在珠峯大本營做了長達兩年的觀測,把這個地區的天氣變化摸得很清楚。

  終於在1960年5月25日,我國有3名登山隊員王富洲、貢布、屈銀華從北坡登上珠峯。他們代表中國第一次衝上高峯,轟動世界。人民日報發佈了頭版頭條的報道,説人類第一次戰勝了珠峯北坡的天險。因為從來沒有人從珠峯北坡登上過珠峯。

  1975年春,測繪隊又一次登上珠峯,在珠峯頂上插了一個紅色的測量專業儀器——覘標,測繪隊員可以通過測繪儀器觀察覘標,計算它的相對高度,最後確定珠峯的高度,當時給出了非常精確的數字8848.13米。

  珠峯的這次科考,也是大型科考的一部分,從1970年到1990年大概20年的時間裏,我們國家對整個地區進行了大範圍的科考,發現了很多新的物種和新區域的一些新現象,同時也發現了很多礦產,科學家們根據這些發現出版了87本專著和5本論文集。

  2005年5月22日,測繪隊員又一次登上珠峯峯頂,把覘標設置在那裏。這次測繪隊員提前了好幾個月,從黃海的海平面一直測量到那裏,最後給出了非常精準的數字,8844.43米。1975年測的時候沒有能力把雷達背到山頂上看雪面的厚度,這次我們把雪的厚度3.5米減掉後,就得出更真實的高度。

  2008年北京舉辦了奧林匹克盛會,中國派出國字號的登山隊登上珠峯,在珠峯峯頂完成了史無前例的火炬傳遞,南北坡交接以後,奧運火炬在珠峯峯頂點燃。

  城市裏有污染和霧霾,其實南亞地區的霧霾也非常嚴重。那麼,那裏的霧霾能不能翻過喜馬拉雅山到達我們的青藏高原?2016年,我們進行了一次珠峯科考,3個月的連續監測表明,南坡的一些氣流可以在48小時內經過高空的傳輸穿過喜馬拉雅山到達青藏高原內陸的很多地區,也就是説南亞地區的污染物可以到達我們國家。

  在2010年左右,科學界一個頂級期刊發表了一篇論文:斑頭雁可以在12—24小時內飛躍這座山,它可以巧妙地找到山谷裏的氣流協助它快速地飛過這座山,這也給我們很好地認識這座山、在這個地區開展研究認識鳥類行為帶來啓發。

  回望歷史,珠峯科學考察又經歷了什麼?從1958年到1960年,我們花了那麼長的時間認識這個地區的天氣情況,並用來協助隊員登山;到2005年,我們再次對這個地區進行研究時,知道這個地區的氣候發生了變化;到2016年,我們知道這個地區的污染物可以進入到高原。

  包括我在內,我們很少真正意義上能夠踏足珠峯的峯頂,但是科學的認知是沒有邊界和頂峯的,我們在接近一個頂峯以後,其實前面還有路,還要再進行下一個攀登。

  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又啓動了,科考隊員2000多人,分5年時間進行全面考察。相信以後大家有機會的話,也可以通過我們設置的一些項目到科考隊員的身邊,進入到青藏高原,來感受這個地方的變化和它的自然風貌。

  我想説的是:我們應該把勇攀高峯的精神貫穿到永不停止的探索中。珠峯是有高度的,但是對於科學、對於自身完善的認識則是峯高無限、探索不止,我們需要永遠地攀登高峯。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2 字。

轉載請註明: 科考隊為什麼要一次次登珠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