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南宋反抗蒙元征服的最後一戰,發生1279年的崖山。但對於當時的小朝廷而言,這樣的掙扎已是無奈的最後一拼。早在整整四年前,他們就已經在一場反擊戰中,消耗了自己全部的軍事資源。戰場絕非兵力稀缺的南部海岸,而是在可以控制長江中下游的關鍵節點--焦山。
絕望中的迴光返照
面對元朝的進攻 南宋基本上無力支撐下去
1275年,隨着荊湖的失守與丁家洲戰役的慘敗,南宋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不僅整條長江放線崩潰,連江南的很多地方都先後投降。朝廷上的主戰派與主和派,卻依然爭執不休。在這種氛圍下,臨安的朝廷,
做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們一邊不斷求和,一邊又殺死蒙古人派來的使節。事後,一邊答應懲處斬殺來使的將領,一邊又直接給肇事者們以鉅額封賞。這種精分的極點的行為,徹底激怒了枕戈待旦的元軍,讓他們準備加速推進。
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人,南宋朝廷不得不任命主戰派的張世傑為保康軍承宣使及總都督府軍,希望他能挽回敗局。
雖然是陸軍將領出生,張世傑卻因此成為了指揮南宋殘餘水師反擊的最終人選。臨危受命的他也明白,自己接手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爛攤子。湖北等地的淪陷,已經導致長江下游的幾個防區間,交通中斷。在江南直接受到元軍威脅的情況想,北面江淮地區的宋朝領地,竟沒有辦法派出一支部隊支援。
臨危受命的主戰派 張世傑
所以,張世傑明知兵力不足,戰力不及,還是決定要主動出擊。
因為南宋方面必須奪回臨安外圍的防線,打通和兩淮地區的交通。這樣才有機會去集結長江南北的殘餘力量,去和蒙古人進行最終決戰。
1275年3月,張世傑派部將閻順和李進一起,進軍安徽的廣德。同時派謝洪勇進軍湖南的平江,劉師勇與李三進軍蘇南地區的常州。
各地民眾和義軍紛紛響應,滁州民眾更是將投降的王應龍抓起來送到江北的揚州斬首。閻順則先在浙江安吉擊敗了冒進的蒙元漢軍部隊,然後順利向北,拿下了廣德。宋軍的士氣瞬間大振,終於有了可以繼續作戰的希望。
張世傑策動的一系列反擊 暫時拿回了不少要地
另一個好消息來自江北的鎮巢。
這裏是南宋重要的軍鎮,並在周圍地區都淪陷後,才投降到蒙元一邊。蒙古統帥伯顏對此地非常重視,派遣了一些來自高加索與俄羅斯地區的阿速軍駐紮,負責看守宋朝的降軍。
宋軍降將洪福想要反正。但他又知道自己的軍隊,根本不是這一小隊阿速軍的對手。於是他設宴款待阿速軍的千户阿塔赤和也烈拔都兒,將兩人灌醉後殺死。
接着,原屬於南宋的漢軍也發起突襲,將毫無防備的阿術軍,全部殺死。
面對南宋方面的突然反擊,蒙元方面暫時也無能為力。
由於西北方向上有海都掀起的叛亂,忽必烈讓伯顏停止南下步伐,很多主力被調回北方參戰。宋軍得以乘虛而入,享受迴光返照般的榮光。他們在這年的5月,收復了江北重鎮揚州,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全部戰略目標。
精鋭的阿速軍被消滅 讓江北的宋軍覺得已經奪回了優勢
楊子橋的悲劇反擊
覺得時機成熟的張世傑發起了更大規模的反擊
1275年5月,更多勤王軍抵達臨安。張世傑認為的最佳時機已經到來,便着手開始策劃更大規模的反攻。
他聯合了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和殿前都指揮使張彥,計劃讓李庭芝從江北揚州向南面的瓜洲進攻。張彥則從南面的常州向長江邊的鎮江進攻。至於他本人率領的水軍,將會從下游出發到鎮江附近的金山。
三路人馬還約定,在7月1日一同出發。
如果這個計劃能夠成功實施,那麼南宋將會奪回控制長江下游的關鍵節點。
這樣一來,不僅兩浙和淮東地區的聯絡可以恢復,大江南北的宋軍也能彼此接應。這對於已經喪失戰略主動權的宋朝而言,無異於一針續命的強心劑。等到元軍完成北方的戰事,他們就必須重新再打一場類似襄陽或丁家洲這樣的水陸大戰。
張世傑的反攻計劃
然而,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這年的6月下旬,長江的江面上,突然颳起了西北風。江北的李庭芝認定上游的友軍,將趁着這股風進攻,於是下令部隊提前動手
。6月27日,他派手下悍將姜才率領20000部隊從揚州出發,襲擊了元軍駐守的楊子橋。這時,元軍在楊子橋只有8000人,由漢軍萬户史弼指揮。他自知無法抵抗這麼多南宋精鋭部隊。便連夜派人向在南面圍困真州的阿術求援。
姜才決定趁對方援軍未到,搶先拿下楊子橋,因而下令部隊連夜進攻。
為了攻擊元軍建立的設防營地,宋軍士兵們扛着柴草衝鋒,試圖填敵營周圍的壕溝。蒙元一邊的漢軍,則按捺住馬上反擊的念頭,在暗處等待宋軍慢慢靠近。隨後用各類投石器與弓弩一起,發起密集射擊,瞬間把隊形紊亂的宋軍擊潰。眼見進攻無果,姜才下令收兵,準備天亮再戰。沒想到阿術在接到告急後,馬上就解除了對真州的圍困,下令部隊迅速趕往楊子橋。
在江淮流域 度水前進的元軍
第二天凌晨,阿術的部隊就趕到了北邊的友軍營地。眼見奇襲的效果已經消失,姜才決定列陣與阿術的部隊正面對決。
雙方的軍隊同時沿着河岸佈陣,宋軍擺出了他們經典的三疊陣,在第一排士兵前放置拒馬,以對付蒙古人的騎兵。後面是就地坐下的長槍手,負責在敵方騎兵突破防線後阻擋他們。在後面依次佈置大量弓弩手,兩翼還有少量騎兵掩護。
看到宋軍戰陣之後,阿術知道不能強衝,便派張弘範帶領騎兵去主動誘敵。
張弘範雖然是漢軍出生,卻也在北方練就了一身騎兵戰法。他帶着部分騎兵發動衝鋒,在遭到宋軍的弓弩射擊後,佯裝敗退。姜才見狀立刻率領騎兵追擊,步兵也打開陣型跟着騎兵追。
三疊陣是宋軍僅有的禦敵戰術
姜才的信心來自於他的部隊。其麾下步兵全是淮軍精鋭,騎兵更是由收編的內亞外族組成。所以就算正面對決,也不怕蒙古人。
但這些南宋最後的精鋭騎兵,很快遭到迂迴至側翼的元軍弓箭射擊。張弘範本人也使出一記回馬槍,將在身後追擊的一名回鶻騎兵刺死。全軍隨即展開反撲,迫使追擊的宋軍步騎兵都混亂的擠在一起。
宋軍雖然一度重組隊形,卻已經不能扭轉自己被包圍攻擊的現狀。雙方從凌晨打到黃昏,最後還是體力不支的宋軍先行撤退。
為了不被因速度較慢而落在後面的步兵阻擋,姜才甚至帶着內亞騎兵們,揮刀砍向自己的步兵同僚。靠着這種非常不義的手段,終於有部分人逃出戰場,躲入了揚州。
元軍騎兵的反戈一擊 迅速擊潰了宋軍騎兵
被包圍的張世傑
揚州方面的潰敗 並沒有讓張世傑打消作戰計劃
姜才兵敗的消息傳來,張世傑發現自己佈置在江北的兵力,已經無力再戰。他不得不聯合沿江制置使趙溍和知泰州孫虎臣的艦隊,集結萬艘戰艦出發。
雖然已經摺損了最精鋭的陸戰部隊,張世傑依然對自己的水軍抱有信心。
過去的宋元交戰,宋軍往往使用更為傳統的內河船隻應付。但張世傑此次帶來的卻是經過技術改良的海船。南宋發達的海上貿易,讓很多阿拉伯裔定居廣州和泉州等港口。宋朝得以從穆斯林手中學會了造船的龍骨技術,戰艦得以擁有更好的航海性能。張世傑的艦隊裏,就全是經過這種技術革新的黃鵠戰艦與白鷂式戰艦。留守南方的元軍部隊,主力只體型較小的“水哨馬”。和海船相比,就好似玩具一般不堪一擊。
元軍的大部分戰船都比宋軍要小很多
依仗強大的艦隊實力,張世傑無視自己沒有大規模水戰經驗的事實,按照約定的日期向焦山進軍。然而張彥卻突然跳票,沒有按時出發。
導致原定的三路進擊計劃,最後變成了張世傑一方的孤軍深入。更糟糕的是,已有防備的阿術命令張弘範帶着1000艘兵船,搶先掃蕩了上流江面的宋軍,確保張世傑的艦隊無法得到任何支援。
不為所動的張世傑,依然以宋朝水軍慣用的模式佈陣。
他下令用鐵索將戰艦綁定,每10艘船組成一個相互支援的分隊。為了讓士兵獲得更為穩定的作戰平台,他們更是使用鐵碇,將船定死在原地。這樣的佈置,首先是為了在遠程交火中強化大船特質。其次,便是在近距離交戰中,也能形成局部兵力優勢。
張弘範 元朝滅宋的先鋒之一
7月2日,阿術登上石公山觀察宋軍戰陣。看到張世傑的佈陣,這位有着豐富對宋作戰經驗的悍將,頓時心花怒放。元軍也將計就計的定下了火攻之策。
考慮到張世傑的外援已經被全部切斷,元軍的策略也自然從擊潰宋軍變成了圍殲宋軍。
在正面戰場上,
參政董文炳負責攻擊宋軍艦隊的右翼,招討使劉國傑負責左翼,萬户忽頼出負責中央突破,阿術本人則在後方負責整個戰場的指揮。
此外,阿術還命令萬户懷都率領部隊在岸上掩護,水軍萬户王琛的艦隊沿着長江南岸迂迴,完成對宋軍後路的包抄。同時之前派去執行掃蕩任務的張弘範,將帶着他的1000艘戰艦,從上游進攻焦山北面的宋軍。
至此元軍的包圍圈,佈置完成。整個計劃都可以説與之前的丁家州之戰是如出一轍的。
經過技術改良的宋朝海船
火焚宋軍
裝備有投射火器的元朝大型戰艦
戰鬥正式打響後,元軍右翼的董先生打出大將的旗幟,坐着他的內河輪船,搶先發起攻擊。左翼和中央的元軍也緊跟着董先生的分隊,一起發動攻擊。
大量的
箭矢、砲石在兩軍艦隊間飛舞,場面十分壯觀。
下了必死決心的宋軍,卯足勁要和蒙古人死磕到底。
憑藉大船的高度和鐵索帶來的穩定性,宋軍不僅火力更猛,還在跳幫戰鬥中獲得局部上的人數優勢。這場水戰很快就變成了一場發生在木頭陸地上的步兵混戰。沒有技術優勢和騎兵支援的元軍,一時間也無法擊敗對面的宋軍步兵。戰鬥從早上打到下午,元軍都沒能攻破宋軍的鐵索連環。
宋軍依靠大船結陣抵抗元軍小船攻擊
但幫助宋軍頑抗蒙元的一個重要因素,並不掌控在他們自己手中。
由於當時的江面上颳着東風,逆流而上的宋軍戰船,沒有馬上暴露出機動力不足的問題。這些船隻本來裝備的划槳數量就非常稀少,在鐵索連環的狀態下,也不方便使用。
到了下午1點左右,江面上的風向突變。阿術等待已久的時刻,終於到來。
他挑選了1000名擅長弓箭的軍士,乘坐大船從兩翼出擊,向宋軍戰艦發射點火的箭矢。許多宋軍戰艦的風帆和桅杆被火箭擊中後,開始燃燒。火焰很快隨着桅杆燒到甲板和船艙,又順着鐵索燒到了彼此相連的其他戰艦上。但沒有張世傑的命令,宋軍戰艦都不敢私自砍斷鐵索,更不敢私自起碇。大火很快就吞噬了整個前排艦隊。張弘範指揮的小船,也趕到側翼攻擊軍心不穩的宋軍。他們依靠數量優勢,包圍了進退不得的宋軍戰船,一口氣就俘獲了80艘大船。
正在指揮艦隊的元軍將領
眼見大勢已去,張弘範只能下令撤退到夾灘避難。但在夾灘,等候已久的王琛對宋軍展開迅猛突襲。
宋軍經歷了大半天激戰,又被火焰燒的污垢蓬面,早已沒有繼續戰鬥的精力。整個艦隊被瞬間擊潰,失去秩序的向下遊方向逃竄。
此戰過後,宋軍在長江下游重組的艦隊,基本上損失殆盡。
僅僅是被俘獲的黃鵠式和白鷂式戰艦就有七百艘之多,被俘的士兵多達10000人。除此之外,在火攻時被燒死、煙燻、淹死和敵軍殺死的宋軍,也超過了10000人。
在火攻幫助下 四面圍攻宋軍的元朝水師
戰役後續
焦山之戰的失敗 讓南宋失去了一切希望
7月3日,張彥的軍隊才開始遲到的進軍。伴隨他的是平江都統劉師勇以及他的兩浙軍隊。他們基本以水軍為主,卻偏偏上岸在呂城與阿塔海的元朝淮西軍交戰。結果被善於陸戰的對手,殺得大敗。
至此,張世傑的三路大軍全部戰敗。
焦山之戰的失敗,影響太過深遠。
張世傑原本想要趁着伯顏不在的時候,打通長江南北。結果不僅沒有成功,還浪費了江浙地區所剩無幾的軍隊。這迫使臨安的南宋朝廷,將全部15歲以上的平民都編入軍隊。其中很多小孩甚至沒有四尺高,卻也美其名曰“武定軍”。
南宋的敗亡也預示着蒙古對東亞大陸的控制確立
當然,臨安的遺老遺少們也知道,憑藉臨時糾集的平民,是不可能和如狼似虎的蒙古人抗衡的。當伯顏從大都返回之後,他們就立刻派柳嶽去和伯顏談判
。在盛氣凌人的伯顏面前,柳嶽聲淚俱下地控訴賈似道誤國,以至於亂殺蒙古使節。他還乞求伯顏看在新皇帝太小,皇太后年紀也大了的份上,給南宋最後一次機會。
可惜,伯顏已經不想再吃這套。他直接表示:
趙家當初欺負老柴家孤兒寡母,從他們手上搶走江山。現在蒙古人從趙家的孤兒寡母手上拿走,這就是天道輪迴!
隨着蒙元軍隊的兵臨城下,“武定軍”一鬨而散,南宋只能選擇投降。綿延三百年的趙家江山,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審判日。儘管還有張世傑、文天祥和陸秀夫這樣的人,為其謀求苟且。但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無法用自己稀薄的才能去扭轉整個大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