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比教他打回去,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自從孩子們入園後,老母親們的心從未放下過。

後台有寶媽私信君君説發現娃在幼兒園被欺負了,雖説和老師溝通過了,但也知道老師不能一直盯着,所以還是很擔心。

在孩子被打的處理方式上,家長們一般分為兩派,且各有各的道理:

1.被人打了當然要教他打回去呀,性格是從小養成的,小時候懦弱長大怎麼能剛得起來?

2.打回去未免有些粗暴,暴力不是解決事情的唯一方法,還是要教孩子温和地處理。

究竟哪種説法更正確呢?不急,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

家庭心理學家傑拉德和李察曾做過一項關於兒童攻擊行為和行為強化的實驗。

他們在幼兒園共記錄了2583次孩子之間的攻擊事件,如打人、搶玩具等,實驗結果表明:

在面對攻擊時,有80%的孩子沒有選擇反擊,而是哭泣、退讓,結果則是下一次仍會被欺負。

只有20%的孩子進行了反擊,他們有的反擊成功了、有的反擊失敗,也有向尋求老師和家長幫助的。

結果發現,自己反擊成功的孩子,很少再被欺負;反擊失敗的孩子,之後還會被欺負,且更頻繁。

而老師或家長的介入會讓攻擊者收斂自己的行為,或者轉移目標。

看完之後,家長們是不是覺得讓孩子打回去果然是有效的?

其實不然,讓孩子打回去在短期內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孩子被欺負?比教他打回去,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仔細想想,你的孩子就一定能打贏嗎?萬一在扭打中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怎麼辦?

對於性格較為温和的孩子來説,讓他在受到欺負時動手打回去其實有點難度。

孩子反而會因為覺得自己做不到爸爸媽媽的要求而感到自責和愧疚,下次遇到類似問題甚至不敢開口告訴爸爸媽媽了。

更何況,有些孩子在見識到暴力的力量後,會從被攻擊者轉變為攻擊者。

還擊的智慧

蔡康永在《奇葩説》裏説:“我們相信還擊是必要的,相比還擊的力量,我們更要培養孩子還擊的智慧。”

對此,君君十分贊同。作為家長,我們該做的是教會孩子有智慧地反擊,不是任人欺負也不是以暴制暴。

1. 建立權利意識

孩子被攻擊的時候下意識退讓,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擁有哪些權利,對什麼事可以説不。

孩子被欺負?比教他打回去,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我們平時要注意給孩子傳遞自我權利的意識,比如:

“寶寶,這個玩具是屬於你的,你有權利決定要不要給別人玩。”

“身體是你的,別人不能隨便打你、推你知道嗎?”

只有讓孩子先明白自己有哪些權利,他才能學習如何維權。

2.語言震懾警告

幼兒園裏發生的攻擊行為大多數都不是惡意的,屬於小打小鬧的範疇。

因此可以教孩子大聲地用語言來震懾和警告欺負自己的小朋友,如:

“這個玩具是我的,你不可以隨意拿走,如果你想玩可以和我商量。”

“你走開!打人是不對的,如果你再推我,我就生氣了。”

家長和孩子可以在家裏進行演習,鼓勵孩子大聲地堅定地説出這些話,這樣才能達到震懾的效果。

孩子被欺負?比教他打回去,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3.尋求幫助

我們要告訴孩子當語言震懾沒有作用時,可以向老師求助,或者回家告訴爸爸媽媽。

上面那個實驗結果表明只有20%的孩子會選擇反擊,説明有很多孩子在受到欺負時並不懂得向老師和爸爸媽媽求助。

有時候孩子受到了欺負不會自己説出來,家長可以用聊天的方法來了解:

“寶貝今天玩了哪些玩具啊,和哪個小朋友一起玩的,玩得開心嗎?”

孩子被欺負?比教他打回去,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如果孩子向你反映在幼兒園裏遭到了欺負,家長要先安撫他的情緒,然後和老師瞭解情況。

在處理完後,要告訴孩子,如果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要向大人求助。

4.培養孩子的體格和性格

除了上面説的這些方法,在平時我們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體格,如果孩子看上去就很強壯,別人大抵不敢去欺負他的。

在身體變強壯的過程中,孩子的心靈也會進一步強大,“沒有人可以輕易欺負我,因為我看上去很強大”,這是初步建立起來的自信。

自信樂觀的性格,讓孩子敢於對他人説不。

好的性格也能讓孩子交到很多好朋友,當他被欺負時,就有小夥伴能夠幫助他了。

孩子被欺負爸媽肯定很心疼,不過相較於讓孩子打回去,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權利、有能力反抗別人的攻擊顯得更為重要。

你家孩子有過被欺負的經歷嗎?你是怎樣解決的?

來源:贏在起點早教學園(ID:ElitebabyLand)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歡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配圖:攝圖網

孩子被欺負?比教他打回去,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3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被欺負?比教他打回去,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