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筱沐
定稿:筱沐
有一種“友誼”,比早戀還可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小學生、中學生學會了説髒話、打羣架。
他們不聽家長告誡,也不聽老師教誨,性格變得越來越奇怪,家長老師已經無從下手。
小李家的女兒今年剛上初二,由於女兒成績不錯,小李並沒有太乾涉女兒的生活。
畢竟孩子接下來就要面對升高中、考大學的問題,壓力很大,所以平時很少會主動詢問孩子有什麼問題。
可突然有一天,小李發現女兒每天回家都很晚,會時不時的丟出一兩句髒話,甚至還會對同學有攻擊行為,不良行為越來越多,再也不是原來懂事的樣子。
果然,在不久後的一次月考中,女兒的成績一落千丈,直接掉到了班級後十名,這對媽媽小李的打擊非常大,越來越擔心女兒是不是遇到了麻煩。
經過多方打探才知道,女兒最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是個“問題少年”,她們的關係非常好,但那個孩子卻有很多壞習慣。
如今的女兒被她同化,性格越來越急躁,處理事情的方式也變得很極端,沒想到,原本乖乖的女兒還是被“垃圾友誼”影響了。
小李面對如今變成這樣的女兒不知如何是好,想溝通但卻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有時候説多了孩子更排斥,母女之間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遠。
其實生活中類似小李女兒的孩子非常多,有些家長對孩子的突然變化會感到非常生氣,甚至將所有的錯誤都強加在孩子身上,從來不會主動問孩子,“你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大家都知道,當孩子進入某個學習階段的時候,他是屬於某個集體的,就算是小學生,他們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孩子的性格發生轉變,很可能是被其他問題少年影響,而這背後的心理因素,很可能就是從眾心理導致的。
生活中,相信沒有人是真正願意變成孤僻的人,絕大多數人更希望自己能快速融入某個圈子,成為圈子中的一員,小孩子們也是這樣。
而且孩子在成長階段還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會主動模仿自己圈子中的人,非常願意配合圈子中其他人的行為。
久而久之,就會因為從眾心理誤入歧途,變成家長心中的“壞孩子”。但實際上,他們未必真的就是壞孩子,也可能只是一時的不成熟而已。
首先就是對物質的追求。
如果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金錢觀培養,他們在上學後很容易被其他同學同化,出現攀比行為,因為他們也希望裝扮出一副很有錢的樣子。
其次是對異性的渴望。
任何時候,家長都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小,他們什麼都不懂,當他們進入小學後,心理會快速成熟。
而且因為有其他同學的影響,他們會很快明白對異性渴望的心理,這是孩子們進入青春期最大的一個表現,此時他們就會無心學習,變得不學無術。
另外就是對朋友的需求。
人類永遠是羣居性生物,每個人都願意也更傾向於加入某個羣體,尤其是剛剛上學的小朋友,對朋友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
但很多孩子並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他們或許只是因為“他對我好”或者“和他一起很開心”,就願意和這個孩子交朋友。
如果這樣不看品質的交朋友,孩子們就容易被帶壞,等家長髮現的時候一般是發現孩子已經“變了”的時候,此時再糾正是很難的。
當孩子出現3種追求的時候,多半已經被“垃圾友誼”影響到了,家長最好能及時發現,及時幫孩子解決問題,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遠離這種友誼。
中國人講究“多個朋友多條路”,在社交的問題上比較開放,但對於年齡偏小的孩子來説,他們是無法分辨真假對錯的,此時就需要家長出面幫忙。
比如家長要告訴孩子“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道理,告訴他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好的友誼”,只有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良好的友誼對自己的積極影響,他們才會越來越優秀。
但如果孩子已經被垃圾友誼影響到,家長首先要保持一定耐心,要正確引導孩子出現的問題,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或者“朋友”的問題時,他們自然會形成自己的判斷能力。
這對於孩子找朋友,培養正確積極的友誼才是最有幫助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只是只有學習這一件事,任何你認為是小事的問題,對他們都會造成很嚴重的蝴蝶效應,尤其是交朋友的問題更不能輕易忽視。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正處於垃圾友誼中嗎?有哪些壞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