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戰役前,彭德懷釋放一百個美軍俘虜,成功葬送2.4萬美軍

戰俘,是戰爭勝利者捕獲敵方的人。按照國際慣例對待戰俘,應該要遵從人道主義,而且繳槍不殺,這個古今中外不成的規定。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雙方都有對方的戰俘,哪怕是美國的王牌軍隊,也被我志願軍擒獲了不少戰俘。

志願軍對“聯合國軍”戰俘實行的是人道主義管理,執行寬待俘虜政策,不打不罵,不辱人格,及時治療他們的傷病,使這些戰俘深受感動和教育,他們贊志願軍是一支正義之師,仁義之師。

關於戰俘的問題,敵對的一方肯定會覺得恥辱,但對於勝利的一方來説,戰俘也是重要的籌碼。按照不成文的約定,一般是在戰爭徹底結束後,雙方才會交換戰俘。但是在第二次戰役前,彭德懷卻釋放了一百名美軍俘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第二次戰役前,彭德懷釋放一百個美軍俘虜,成功葬送2.4萬美軍

1950年10月25日,為了保家衞國和國際援助,因朝鮮的請求,數十萬志願軍火線殺入朝鮮,並迅速發動了第一次戰役,給“聯合國軍”以迎頭重擊。在雲山之戰中,志願軍39軍大敗美國王牌軍——騎兵一師,俘獲了數百名美軍。

對於這些放下武器的敵軍官兵,我志願軍實行的是人道主義,不僅不殺不打不罵不搜身,而且寬大處理。對於我軍的優待俘虜,甚至連美國軍史也不得不承認。

約瑟夫·古爾登在他的著作《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中寫道:“在第一次戰役中,中國人對俘虜,尤其是對傷員,表現出令人驚訝的同情心。”

事實上,優待俘虜是不成文的約定,但真正能夠執行的只要我軍。喜歡虐囚的美軍、日軍、德軍自不必説,蘇軍、朝鮮人對戰俘從來都是毫不客氣的。

第一次戰役後,我軍進入了短暫的休整,準備進行第二次戰役。彭德懷則制定了“內線作戰,誘敵深入”的方針。在誘敵深入方面,我軍首先節節阻擊敵軍,然後丟棄一部分破舊的槍支,營造出一種潰不成軍、丟盔卸甲的假象。

但是負責誘敵的三三五團在飛虎山阻擊了整整五晝夜,抗擊着南朝鮮軍隊一個師和美軍一部極其頑強的進攻,斃傷俘敵一千八百人。

此時彭德懷發現聯合國軍的北進速度不快,原來是第三十八軍頂得太狠了,讓麥克阿瑟北進的決心猶豫了,於是決定讓他們抬一下手。三三五團奉命撤退,令進攻的聯合國軍大喜過望。

當天,三三五團即轉移到九龍里一帶,繼續設防誘敵。志願軍打打跑跑,雖然美軍已經錯誤地認為“是向北逃竄的殘部”,但是進攻的速度還是太慢。這個時候,彭德懷意識美軍的顧慮太多。

於是,彭德懷、鄧華致電軍委,建議釋放一批戰俘。因為這樣的舉動至少可以收到兩個效果:一是表明中國軍隊的人道主義精神,二是進一步打破敵軍怕殺的心理。

毛主席對這個建議大加讚賞,立即回電:“你們釋放一批戰俘很對,應趕快放走,而後應隨時分批放走,不要請示。”

第二次戰役前,彭德懷釋放一百個美軍俘虜,成功葬送2.4萬美軍

11月20日,抓獲俘虜最多的39軍接到命令,立即釋放100名有傷、有病的俘虜。對於志願軍的基層官兵們來説,他們是有些想法的。畢竟他們辛苦奮戰,抓了那麼多俘虜,現在卻説放就放,實在讓人不好想。

徐斌洲告訴戰士們:“我們還可以向的俘虜們這樣説:志願軍沒有彈藥和糧食,運輸線被切斷了,現在準備回國。讓這些俘虜告訴他們的上司,以此迷惑敵軍。”

在做通將士們的政治工作後,39軍開始分批釋放俘虜,經過教育和包紮治療後,各師將首戰雲山的100名美軍俘虜在陣地前的公路上釋放。

許多被釋放的俘虜都感動地流下了眼淚,他們通過英語翻譯説:“我們永遠也忘不了這個時刻!”“我們今後再也不會打中國人了。”“萬分感謝再會!”

同時,第四十二軍也在誘敵中開始釋放戰俘。為了讓戰俘相信我軍在連連敗退,軍部命令部隊故意在撤退的路上丟下些槍支和揹包。

第三十九軍在釋放戰俘前,志願軍的軍官面對戰俘們講話,內容是:我們不是什麼主力部隊,我們向後轉移了,不打仗了,我們沒有彈藥和藥品,準備回國了。

第二次戰役前,彭德懷釋放一百個美軍俘虜,成功葬送2.4萬美軍

志願軍的釋俘行為在國際上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在西方軍人眼裏,主動釋放俘虜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行為。因此在麥克阿瑟看來,志願軍怕了,是在乞求“聯合國軍”寬恕。中國人之所以優待俘虜,恐怕就是要向“聯合國軍”示弱。

而從俘虜們的話語中,麥克阿瑟更加強了這樣的錯覺。這些士兵説:“中國軍隊的政委告訴我們:你們的凝固汽油彈太厲害了,請不要再炸我們了!”“我們沒多少人,就是想保護鴨綠江的幾個水電站,沒有它們的電力,咱們東北的工廠根本不能開工。”

有了這個情報,麥克阿瑟“恍然大悟”,於是就放心大膽派兵北上,實現他殲滅北朝鮮的妄想。就這樣,麥克阿瑟不顧兵家之大忌,分兵向彭德懷設下的陷阱進發。

第二次戰役前,彭德懷釋放一百個美軍俘虜,成功葬送2.4萬美軍

11月21日,西線的聯合國軍已經進至麥克阿瑟制定的“攻擊開始線”,完成了戰役的全線展開。

在東線,由麥克阿瑟直接指揮的美第十軍,轄美陸戰第一師、美第七、第三師由長津湖向武坪裏、江界方向進攻。南朝鮮第一軍團指揮南朝鮮首都師、第三師沿東海岸向圖們江邊推進。

至此,聯合國軍已經全部被誘至預定戰場,進入了一個西起清亭裏,經泰川、雲山、新興洞到寧邊以東的約一百四十公里的弧形突出地帶的大口袋裏,在這個大口袋的口上集結着預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共九個軍。

彭德懷夢寐以求的戰機終於來到了。

11月25日,志願軍對“聯合國軍”發動了排山倒海一般的反擊。第一次戰役沒有打好的38軍在這場戰役中大發神威。在志願軍凌厲的攻勢下,表面強大的18萬“聯合國軍”,隨即便迎來了美國陸軍史上史無前例的潰敗。

此戰中,“聯合國軍”有3.6萬人被殲滅,其中美軍佔了絕大多數,斃傷2.4萬人。美軍第二師、陸戰一師基本失去了戰鬥力。

第二次戰役前,彭德懷釋放一百個美軍俘虜,成功葬送2.4萬美軍

第二次戰役歷時29天,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戰略意義最為重大的一次勝利。隨着志願軍收復平壤、元山,美軍開始大撤退,一直退到了三八線以南地區。志願軍不但徹底粉碎了“聯合國軍”所發動的“聖誕節攻勢”,而且將戰線由清川江推至三八線,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外)的全部領土,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

都説捨不得孩子就套不住狼,雖然在第一次戰役中釋放了100名俘虜。但在第二次戰役中,我軍俘獲的美國兵反而更多了。光38軍一個軍,就俘獲了1008名美國兵。

志願軍取得的勝利震驚了世界,在全世界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它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國際舞台上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在近代一直落後捱打的形象。

至此,再也沒有人會認為中國軍隊是一支可以輕易侮辱的力量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6 字。

轉載請註明: 第二次戰役前,彭德懷釋放一百個美軍俘虜,成功葬送2.4萬美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