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長安的董卓好夢不長,郿塢堆積了足夠三十年食用的糧食,本想着大事如果能成自己坐擁天下,大事如果不成自己可以躲進郿塢裏混吃等死,愉快的過完自己的後半輩子。可是他千算萬算最終還是失算了,沒想到自己最終是死在了郿塢的外頭,而且死後被曝屍在大街上展覽,還被老百姓點了天燈。可是更讓他沒想到的是,成也呂布敗也呂布,曾經砍了丁原腦袋的這位義子,如今卻又調轉槍口砍了自己的腦袋。董卓數十年的準備,一朝得償所願,卻最終美夢成空。
董卓死後,作為權力象徵的漢獻帝就成了香餑餑,先是腦袋不是很清楚的王允,得到了大權之後一改之前可憐巴巴的樣子,變成了一隻下山的大老虎,對於曾經和董卓扯上關係的人,逮到誰就咬誰,甚至連海內名望的大學者蔡邕都殺害了,這個王允可真的是很沒腦子、沒有情懷。結果,最終也是自食其果,被狗急跳牆的李傕郭汜等人要了老命,我們只能説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在王允死了之後,漢獻帝就成了軍閥手中的玩具,被幾路人馬搶過來搶過去的,最後流離失所,可憐巴巴的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這個時候,中原的各路勢力都覬覦漢獻帝這個''奇貨'',腦子清楚的人都想將這個權利的象徵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奉天子以令天下''。其中這些聰明人裏面就有,曹操帳下的荀彧、程昱、郭嘉等,袁紹帳下的沮授、田豐等,劉表帳下的蒯越、劉先等,這些三國頂級的聰明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因為這些老闆們腦子反應太慢,最終還是讓曹操握住了這張王牌,可見選擇一個腦子清楚的老闆是有多麼的重要。
曹操擁立漢獻帝之後,將皇帝當成一個寶貝藏在家裏,他利用這個寶貝得到了大漢朝的正統,為他籠絡了大量忠於漢室的人才,因為有皇帝在手的政府才能稱得上合法的政府,同樣都是要當官,為什麼不到合法的政府去呢?看到曹操一副緊張兮兮的樣子,很多諸侯大腦反應過來了,原來擁立小皇帝好處這麼多呀!袁紹這個時候後悔的腸子都青了,就跟曹操商量讓他將皇帝遷到鄄城,因為鄄城離袁紹的地盤比較近。曹操這個時候是寧可不要老婆,也不會放棄漢獻帝這個大寶貝,所以心裏很不爽斷然的拒絕了袁紹的要求。但是因為當時的袁紹很強大,所以就給了袁紹一個大將軍的封號,藉此來緩和兩人之間的矛盾。
袁紹很坦然的接受了大將軍的官職,但是因為皇帝被曹操牢牢地抱在懷裏,袁紹這個大將軍其實也就是個空頭名號,他説的話根本無法代表朝廷,反而不如曹操這個司空,可見曹操是一個十足的實用主義者。
官渡之戰後袁紹一蹶不振,不久之後就病死了,曹操帶兵一路碾壓,袁紹的二兒子袁熙率眾投降,而袁譚和袁尚哥兒倆一邊內鬥一邊抵抗曹操,不久之後袁譚城破被殺,而袁尚帶着殘兵投奔烏桓。因為烏桓很早就和袁紹玩的挺好,所以袁尚也想着藉助烏桓的力量東山再起。這個時候,北方的勢力已經基本被消滅,只剩下了烏桓的勢力和遼東太守公孫康,曹操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荊州的劉表了。
但是因為袁尚和烏桓在曹操的勢力的北面,如果不解決這股勢力,曹操在南征的時候就很容易後院起火,所以曹操決定先滅掉這股勢力。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因為烏桓距離中原地區很遠,出征一次可能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回來,而許昌離着劉表又很近,自己一旦遠征烏桓,萬一劉表率軍襲取許昌擁立獻帝,那自己可以説就得不償失了。所以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同意徵烏桓,只有郭嘉主力曹操遠征,郭嘉認為劉表這人腦子慢,而且他對於劉備很不信任,所以一定不會襲取許昌的。
郭嘉還真是神了,劉表還真就老老實實的看着曹操遠征,直到後來曹操得勝歸來,徹底的統一了北方之後,沒過幾年就把荊州給滅了。很多人看到這裏簡直是把郭嘉奉若神人,那麼劉表到底是怎麼想的呢?他不可能不知道曹操把北方收拾明白了之後,第一個目標就是離他最近的荊州,劉表真的老糊塗了嗎?
當然不是,劉表深深地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眼前還有更大的顧慮,那就是劉備。劉表請神容易送神難,最後不得不把劉備安排在新野,而新野正好在荊州最北邊的南陽郡,是荊州最靠近曹操勢力的地方之一,可見當初劉表將劉備打發的遠遠地也是慎重考慮過的。但是這個時候如果要襲取許昌,那就一定繞不開劉備,一者劉備的軍隊戰鬥力很強,如果要打許都就離不開他,二者新野的位置也是打許都繞不開的,這個時候就給劉表出了一個大難題。
因為地球人都知道劉備不會久居人下,所以劉表本身對劉備就很防備,當劉備提出襲取許昌的時候,劉表內心的第一反應就是劉備要整事兒,事實上這個時候劉備也確實是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劉表如果派劉備去襲取許都,就一定要給他兵馬錢糧,這時候可想而知劉備一旦成功就會跟劉表説拜拜了,這個事根本不用懷疑,這樣劉表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而如果劉表自己出徵不帶劉備,那他出徵的時候荊州必然空虛,以劉玄德的性格不太可能放着到嘴的肥肉不要,因為劉備曾經有多這樣的不良記錄,最起碼劉表是這樣認為的,一旦失去了荊州的個把郡縣,給了劉備立足之地和發展的機會,那自己就更危險了。所以基於對劉備的考慮,劉表其實很難有大的動作,畢竟劉表這個人實在也是能力有限,看着關羽、張飛這樣的虎將對他虎視眈眈,他肯定不敢冒這麼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