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今看世界
82年前,那場發生在中華民國首都血色蔓延的南京大屠殺中,有這樣一位西方女性,她的女子學校保護了上萬名中國婦孺難民。美國政府要求她離開,當她選擇留下,她就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主任,美國人明妮·魏特琳。
她是一個有勇氣和信念的女人,作為國際紅十字委員會的重要成員,她指明要特別保護婦女和女童不被侵華日軍傷害。她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西科爾小鎮的一個鐵匠家庭。因為貧窮,12歲時,魏特琳被送到鄰居家生活,冬天最冷的幾個月都在放牛,她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勤奮勇敢的個性。
1912年,畢業成績優異的魏特琳加入了海外基督教傳教士聯合會,被派往中國。她花了兩年時間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並根據自己姓的諧音給自己起名華羣。那時的中國,倡導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魏特琳對這些完全不能理解和接受,她決心致力於幫助窮人和促進婦女教育。1919年,她又回到美國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成為南京金陵女子大學(1930年以後改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代理校長。
在金陵,她帶領學生為貧困的居民建立了免費的診所和小學。在週末,她經常拜訪窮人,併為他們解決問題。因為她的中文名字叫華羣,所以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華小姐”。這位在中國教書20多年的美國女性,對於這片東方熱土的感情非常深厚。
可這一切寧靜卻被一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給打破了。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的宛平城藉口士兵失蹤,打響了侵華戰爭的第一槍,這就是七七事變。隨後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可敵我力量相差太大,經過淞滬會戰後中國軍隊全面撤離上海,往南京撤退。日軍大舉向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殺來,南京保衞戰打響,12月13日隨着中華門的失守,南京宣告淪陷。日軍開始大規模有預謀的屠殺手無寸鐵的軍民。其中最慘無人道就是針對中國婦女和女童的強姦殺害。
之前一些在南京的外國教授和外國友人商議過,一旦日軍攻入城池,他們計劃仿效上海,在南京建立難民安全區。魏特琳就是其中一個。她提議將金陵女院作為難民安全中心。同時致信美國駐華大使館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從地理位置和建築物的牢固性來説,作為安全中心再合適不過了。”可是她沒有想到,這個建議在隨後的日子裏,會成為壓在自己肩上難以想象的重負。
由於南京大屠殺開始,整個城市火光漫天。而金陵女院是專門收容婦女兒童的難民所,南京淪陷後,越來越多的女性進來躲避。魏特琳絲毫不敢懈怠,一面組織校內教職員工巡邏校園,一面請來為“國際安全區”服務的外籍男士輪流守夜。她每天奔波在學校各處,將校園裏做實驗用的雞鴨、教師宿舍裏的牛奶果醬和喊叫着的婦女,從日本兵手裏一一奪回來。日軍咒罵她,用血跡斑斑的刺刀在她臉上亂晃,甚至打她耳光,但魏特琳毫不退讓。這得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啊!由於收容的是女性,很快,這裏也成了日軍的“眼中釘”。
強姦輪姦的不斷髮生,魏特琳開始去日本領事館抗議,在她的強烈要求下,日本領事同意她在學校門口張貼告示,禁止日本兵無理闖入,並派來憲兵維持秩序。
可是,這張告示也並沒有換來應有的和平。1938年1月28日,日軍宣佈關閉所有的安全區,所有難民必須在2月4日前回到家裏。魏特琳決定不顧日軍的命令,儘自己所能讓她們留下,並收留屬於別的難民營、回過家但無法待下去的女性。
在那些孤立無援、極度恐懼的中國人眼裏,魏特琳就是“希望”的化身、現世的“活菩薩”,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甚至每天都為魏特琳磕10個頭。這是多麼的無奈和心酸。在那些恐怖與絕望的日子裏,魏特琳不斷地安慰與鼓勵難民,給予她們堅持的信心和勇氣,她反覆告訴大家:中國沒有亡,也不會亡,日本一定會失敗。
但由於日軍瘋狂地強姦、屠殺,驚恐萬分的女人和孩子們紛紛湧入,魏特琳要承擔大量的管理工作,壓力頓時增大,已經遠遠超過了她的預期。這也使她承受了太多,思想和心理壓力太大而得抑鬱症。1940 年5月14日,在多方的勸説下,魏特琳離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回國治病。日軍在南京城中的暴行使魏特琳精神受到嚴重創傷,她病情不僅沒有好轉,還眼看着自己一步一步滑向懸崖邊緣。”1941年5月14日是魏特琳離開中國一週年的日子,這位一向堅強倔強的女性卻選擇了打開廚房的煤氣,結束自己的生命。
她在生命的最後幾天裏還曾對友人説,假如她還能再生一次,她還要為中國人民服務,中國是她的“家”。上萬名婦孺因為這位同樣柔弱的女性,免遭屠戮得以存活。保護難民的使命感讓她在血淚中堅強,然而離開戰火的她終於承受不住非人的精神折磨倒下了。
去世後,她的墓碑上刻着四個漢字——金陵永生。因為她愛中國,更愛金陵女子學院,那裏也是她的家。她雖然出生在美國,雖然是一個女人,但她的勇氣讓多少男人望塵莫及,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軀保護了無數中國婦女兒童,逃過了日軍慘無人道毫無廉恥的屠殺虐待。她是中國人的恩人,更是南京人的活菩薩,歷史不能忘記她,中國人更不能。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