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古代經常戰爭,那麼多男丁戰死沙場,留在家鄉的妻子怎麼辦?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經典

古代的天下合久不分,分久不合,而行軍打仗免不了要徵用百姓男丁做士兵。這位將士為自己的國土捐軀,實在可歌可泣。可一個現實問題卻擺在眾人面前,古代打仗死掉那麼多男子,勢必會形成男少女多的局面,那麼留着家鄉的女子又該怎麼辦呢?


基於我國五年曆史的傳統觀念影響,古代女子一般都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可當中也難免有不少例外。在太平盛世的情況下,男女婚姻多以父母主持,結婚後妻隨夫唱,男主外女主內,和和睦睦,有了孩童,女人家就相夫教子,其樂融融。

可是一旦國家發生戰爭,各地的男丁就會被徵召入伍,成為士兵去為國打仗。屆時的男丁,有的沒結婚,有的則有家室,有妻兒。在這某些緊急情況下,幾乎整條村的男丁都要從軍出征,而剩下的就大多數是女子與老幼。


然而戰場無情,刀光劍影,總會發生死傷,有的士兵能打運氣好,且從戰役中活了下來。不幸者是大多數,有的士兵慘死沙場,無人掩埋,有的受傷過重,死於行軍半途,這時他們的妻子無疑就成了寡婦。而年輕的士兵死後,自己家鄉的女子則無男丁可嫁,逐免不得成為大齡剩女。


不過古代對於男丁戰死,留守女子的問題,我國曆代朝廷都有過一些政策或補貼。諸如知道某個縣鎮從軍男丁多戰死,便准許當地的婦女改嫁,且有一些補貼。如此一來,僅能保證國內人口繁殖,及時生育男丁,已備將來兵源,還能增加勞力,促進農業生產。

不過有些朝代的女性地位較低下,如宋朝時,皇帝就不準戰死士兵的妻子改嫁,還發布相關法規給予禁止。當時宋朝風氣比較注重女子結婚後的忠貞,認為改嫁是對原有丈夫的不忠誠,所以要求婦女一輩子給亡夫守活寡。

除了改嫁、守寡,更有甚者是一些剛烈的女子,唯原配丈夫不愛,知道遠方的他作戰犧牲後,一時間無法接受,感覺整個世界瞬間崩塌了,因為生無可戀,竟選擇自殺殉情,有的上吊、跳河、割腕等,這種情況,在古代士兵戰死時,家中寡妻經常這樣做,可謂是可歌可泣。

這些都不外乎最慘,更慘的是一些女子隨夫打仗,一旦自方大敗,她們就慘遭敵人的俘虜,從而成為敵方的發泄工具,有的女子從此背井離鄉,被押往異國區域,從此給那裏的男人生兒育女。

那麼我國古代到各個王朝到底戰死了多少男丁,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粗計數據。

三國時期,大約在東漢末年157年左右,中原大地約有5600萬人口,打仗到魏國時期公元263年,僅剩下730萬人口,死去的大部分的男丁,總人口損失高達88%。隋朝晚期,天下混亂,各地方農民軍起義對抗腐敗的隋朝,期間紛爭不斷,公元611年隋朝總人口在4600萬上下,唐朝初期,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期間,再統計人口,僅有1236萬人。此間損失73%人口。

唐朝之後,西晉朝廷引發“八王之亂”還有五胡亂華慘禍發生,整個中原百姓死傷無數,當兵的更是九死一生,最嚴重的是我國華北地域,大部分鎮鄉村都是空無人煙,早死光了。

之後根據資料顯示,北周時期總人口近900萬,南宋則只有468萬,到了大明王朝末期,清兵入關,各地起義軍又蜂起雲湧,李自成一眾軍閥,引發多地大規模戰事,使得明朝的總人口5200萬,來到大清建立後,1652年就僅剩下了1450萬,總死亡率約73%。上述死亡數據,大多是在戰爭中死去的男丁,而剩下單身的女子人數是多少,大家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