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一年級小學生愛上數學
濟南市章丘區曹範學區學校 邢介進
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説,數學往往顯得比較抽象、枯躁,因而缺乏學習的興趣。那麼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數學呢?
一、 從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入手,培養學生的興趣。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選擇現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內容,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事物入手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認識幾和第幾”時,書上有這樣一個練習:看到一隻只小動物排隊上山時,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我忙抓住機會問:“上山的小動物有幾隻?”“誰排第一?”“小狗排在第幾?”學生們搶着回答我的問題。接着我對他們説:“誰能像老師一樣來出幾個問題考考其他小朋友?”這時教室裏小手林立,學生們提出了:“小貓排在第幾?”“小熊排在第幾?”“誰排在第3?”“排在第4的小動物是誰?”等問題,其他學生都爭先恐後地回答。接下來再出示一幅小動物下山圖,不用多説,學生們仿照剛才的做法,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另一些學生則爭先恐後地回答。
二、抓住學生的心理,讓抽象的數字“活”起來。
“好玩”是學生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學生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設置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如:讓學生扮演故事裏面的角色,或者扮演生活中的人物。當回小售貨員算算加減、分分玩具、水果;當一回小老師,給同學們講講課……這樣,在遊戲中就培養了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三、多創造條件,讓學生“動”起來。
皮亞傑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繫主客觀的橋樑,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好動又是兒童的秉性。因而在教學中,要重視直觀操作,為學生充分提供“玩”的機會,讓學生分一分、擺一擺、拼一拼、數一數等,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同食物相結合,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多感官協同活動,在活動中把學生推向主體地位。例如有位老師教學“6和7的認識”時,設計了“讓學生用手中的小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案”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先用六根小棒擺。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生1:擺成了字:白、只、平、元、田。
生2:擺成了符號:>=<
生3:列成了式子:1+1=
生4:搭成了梯子 :
生5:建成了小屋:
生6:設計了蝴蝶結和電視機:
生7:繪出了雪花和小草:
生8:擺成了圖形:
再填上一根時,學生巧妙的挪動和添加,邊讓小屋按上煙筒,“白”字變成了“早”字,小草變成了花盆,蝴蝶結變成了風車……
由此可見,教師放手讓學生操作,可以培養學生敏捷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索,由苦學變成樂學。
四、 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
兒歌是小學生接觸最多而且最喜歡的語言表達形式,具有簡短精悍、朗朗上口等特點。因而,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把枯躁的學習知識編成兒歌,讓學生誦讀,學生興趣倍增,而且記得牢。如教“10的組成和分解時”可以編這樣的兒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來唱十字歌,一湊九、二湊八、三湊七來四湊六,兩五相湊剛剛夠,九和一、八和二、七三、六四也好湊,兩數相湊都是十,做加做減想到它,又對又快用處大。”這樣不但能迅速地熟記10的分解和組成,而且還為學習加法打下基礎。
再如,教學“認識1-10”時,編這樣的歌訣:“1像小棒,2像小鴨,3像耳朵不太差;4像三角小旗,插在地上隨風飄;5像稱鈎6像哨,7像鐮刀牆上掛;8像葫蘆9像勺,10像小球愛棒打。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進行數學教學,不但鞏固了知識,培養了學生文學素養,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五、設計趣味性作業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練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就會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探索,從而優化自己的認識活動,促進學習。”學生對作業是否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業的內容是否新鮮、有趣。他們對於內容枯燥、形式單調的作業感到乏味,因此,我們可以給一些枯燥的作業創設一些情境和活動,讓作業充滿趣味性。使學生一看到作業的內容就來勁,就躍躍欲試,把作業看作是沒有負擔的學習,樂在其中。如在學習了“20以內的加減法”後,設計了一道“幫助小兔找門牌號”的遊戲性作業,即:小兔接到小熊打來的電話,邀請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説,它家的門牌號是19號。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區一看,傻了,原來這裏的門牌號都是一些加減法算式,你們能幫幫小兔找到小熊家嗎?另外,為了改變原有計算題枯燥、乏味的現象,設計了一些如“啄木鳥給小樹看病”、“小猴闖關”、“小鳥找家”等帶有童趣味的遊戲性作業,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六、 鼓勵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生活背景不同,每個學生的思考角度不同,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所以,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在一年級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例如,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教材上有這樣一道習題:已知買的蘋果和梨一共是15個,從桌上看到有3個蘋果和2個梨, 想一想梨可能有多少個?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因為口袋裏還有幾個蘋果和幾個梨是看不見的,蘋果和梨的個數是不確定的,因此梨的個數應該是在2個到12個這一範圍內。這類開放性的習題富有思維空間 ,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基點上展示才智、發揮特長。
壹點號智簡課堂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