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滑板不配穿Vans?滑板精神的核心是什麼?

原標題:不滑板穿什麼Vans???

離了Vans,中國的一半潮人不知道今天的衣服怎麼配鞋。穿Vans的理由可以有很多種:舒服、耐操、百搭、顯腿長……但當你遇到一個真正的滑手,這些理由都成了Faker的藉口。

“你會滑板嗎?你懂Off the Wall的意思嗎?”

被他問住後,腳蹬一雙好鞋的適意都會一瞬間化為羞愧和疑惑。

這只是潮人與板仔的歷史積怨的一角。穿不到一千塊的潮牌單品已經和穿睡衣一樣稀鬆平常,在板仔的語境裏,卻足以上升到政治正確的高度。

當街上的AJ比三葉草還多,Nike的Dunk SB成了標誌潮人身份的真正尖貨。上萬男孩們在抖音上展示自己的滑板鞋,還必須拽上一句:

“誰還不是個Dunk男孩了?”

然而真滑手總會在評論區一語戳破Dunk男孩們自我滿足的幻象。

“不滑板你配穿什麼Dunk?”

男孩們心愛的鞋子剛到手還不捨得下地,被懟得手捧愛鞋滿心委屈。他們不再是走在潮流前沿的Dunk男孩,而是盲目跟風的“潮流寶貝”。

不止Vans和Dunk,任何一個基因裏與滑板相關的款式和品牌,你只要敢穿在身上,就等着成為板仔的靶子。

他們嘲笑模仿者,一件Supreme洗成粉的了也不捨得丟,聊起thrasher火焰Logo的各種變體還頭頭是道,滑板反倒成了裝模作樣時可有可無的裝飾。

“裝成會滑板”懶人包

真拎起板,他們卻連正確的拿板方式都不會,看起來像極了幫女友提包的尷尬直男。

我們誠摯建議大家不要這樣拿板,它會讓你臉上寫滿“我是菜雞”

到了18、19年,滑板服飾爛大街,板仔眼中潮人的行為性質從拙劣的模仿變成了赤裸裸的挑釁。得威脅一下,他們才知道什麼叫Respect。

在“不滑板可以穿Thasher嗎”這個知乎問題下有位知友回答:

“滑手正確的態度是,既然你穿了,那我就教你滑板吧。你不想學?那我揚手就給你一板子。”

考慮到部分滑手是練動作都不戴護具的狠人,他這話可能不是危言聳聽。

等板仔的打假行動進行到高潮,潮流寶貝不僅在網上挨噴,在現實生活中都可能遭遇他們審視的目光。

緊跟潮流本可以揚眉吐氣,可你現在路過滑手常光顧的地形或是滑板社,都要放下捲起的褲腳,好蓋住Huf襪子上的大麻葉子。

板圈圈外人難以理解這種近乎霸道的執拗。現在lo娘、JK、異裝癖上街都沒人敢攔着,而自己只想穿件舒服的T恤都要被人拷問。

他們可能是復刻了一整套寬鬆休閒的Look,雖然不會跳下五個台階,也覺得身輕如燕走路帶風。也可能僅僅上身了一件T恤或者一雙板鞋,用解構主義的態度消化了板仔風。

高跟鞋踩不了板,脖子上掛了太多五金,可能讓你在Ollie時磕掉門牙。一件Thrasher卻平衡了這套與滑板無關的華麗裝備,增添了些許隨性。

相比於Gucci、Prada的高高在上,滑板品牌價格更親民。而莆田廠家介入後,荷包羞澀的年輕人無需再仰望有品牌贊助的時尚博主,自己輕鬆就能成為街頭的風景。

去Livehouse蹦個迪,踩你腳的三雙鞋裏就有一雙Vans,門外草叢裏吐的十個人裏就有一個穿Supreme。他們無意接近街頭文化,卻如願以償地沾了點潮流的光。

最開始,他們不用戰戰兢兢,畢竟“滑板鞋很帥”和“穿衣自由”,是當代人的兩大共識。想穿得帥的平常心願,沒有人會指摘。

然而現在,連穿搭博主介紹個和滑板相關的品牌,都要先請這羣時尚警察們手下留情:您別Diss,我投降保命。

如果説穿着是身份認同的一部分,那麼板仔把服飾視為自己的領地,寧可少滑兩次板也要捍衞領土的尊嚴。在這場攻防中,沒有一個穿潮牌的路人能獨善其身。

潮人與核心玩家的矛盾不僅限於板圈。只要敢把地下文化、運動文化的元素穿上身,就逃不過被硬核玩家公開奚落。

當搖滾樂隊復古T恤成了時尚,追趕潮流的人也經歷了同樣的困惑。網紅模特、卡戴珊家族的Kendall穿了件Slayer樂隊的T,另一天卻又發推:“我不懂怎麼有人欣賞得了重金屬。”

作為回應,重金屬樂隊Slayer的吉他手Holton在T恤上印上“殺死那羣卡戴珊。” 哪怕是引領風潮的時尚教主,在真正的Pro面前,屁都不敢放一個。

一向逆來順受的無辜路人,也厭倦了這些硬核玩家的邏輯:穿個衣服,哪來那麼多戲?

“那穿AJ就得打籃球,穿Timberland就得會伐木,穿Levis得淘金,穿wtaps得打仗,穿Undercover得當卧底……”

我尋思你戴個十字架吊墜也沒見你做禮拜啊?”、

在外人眼裏,2020年了還有人綁架他人的穿衣自由、強迫他人瞭解自己的文化,搖滾人、籃球少年、rapper、板仔,不再是酷的代表,而是多了點流氓式的自嗨。

玩了十年滑板的老OG告訴我,其實“不滑板不配穿Vans”的説法多來自剛開始滑板的小白。連個Ollie都做不出,只能幹瞪着bro們上天入地,總要貶低下路人才能樹立自信,彷彿這樣才能説服自己與所有人:咱也是板圈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最初的滑板店,就是靠賣滑板服飾,來曲線救國贊助街頭滑手。所以真老OG對大家穿Vans都喜聞樂見:

“穿!不僅要穿,還要穿正品!DC、Emerica都要穿!沒有你們買周邊,品牌商哪來的錢贊助我們啊?”

相比於身份認同的外在標誌被同質化,OG和pro真正的唏噓,在於滑板品牌背後的精神在被主流稀釋。

叛逆是滑板精神的核心,在物質匱乏的90年代,中國第一批滑手,就是頂着這股精神拓荒。

互聯網不普及的時代也沒有滑板視頻,少年們練招都是靠進口商品店淘來的雜誌裏的幾頁滑板畫面,大家傳看、複印,用馬克筆塗色,再配合想象力還原招式。

“我們最早練Ollie上台階,都是直接抬前輪往上撞,不會跳也不知道怎麼跳。有的用國產板的孩子還生生把橋撞掉了。”

在那個年代不存在當下潮流圈層的爭鬥。任何對新興文化的探索,都站在主流的對立面艱難生長。

最早進入中國的滑板商鮑威爾在Vans的紀錄片《Love Letter China》中回憶那個年代不無遺憾:

“家長並不想讓他們的獨生子女成為一名滑手,他們希望孩子們去學習數學、英語,上小提琴課。

孩子們的課餘時間都被佔用了,沒有小孩去當一名滑手,我們盡力了。”

Vans紀錄片《Love Letter China》截圖

社會和家人一併看不順眼的,還有板仔們鬆垮的穿着。今年39歲的“中國滑板第一人”車霖回憶:

“當時被説得最多的就是‘奇裝異服’。如果把現在的一些所謂潮牌的設計拿到當年,肯定要被噴死。”

而現在,電視上有了明星滑板的綜藝,奧運會加入了滑板項目,搭配包臀小皮裙的Vans顯露出些許油膩。滑板被主流吸納,成為潮、酷、颯的象徵,那份挑戰主流的勇毅卻始終小眾。

《Thrasher》已故主編Jake Phelps就公然噴過穿Thrasher的明星:

“街頭才有真正的狠貨。鮮血與痂,還有什麼比這些更Real?”

比起火焰Logo,鮮血與痂才是反叛者的勳章。而你雖然花幾百塊就能買一雙Vans,卻體驗不到腳蹬Vans滑出自己最漂亮的Line時,自由不羈的心境。

當商業化的泥沙傾瀉而下,沒有哪個個體可以扭轉它的方向,也沒有誰該被捆綁。任何一個圈,都有核心玩家、邊緣玩家,和徘徊在圈外的集體無意識。

車霖説,滑板品牌的大眾化,只在表面上沖刷了滑手的獨特。

“只有真正的滑板才是滑板人最獨特的。誰都可以模仿滑板人穿着,也可以模仿滑板人打招呼、説話,只有滑板是模仿不了的。一旦模仿滑板,他們就也成了滑手。”

別説這時代只有街頭,沒有文化。延續街頭文化,你自己要先滑上街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0 字。

轉載請註明: 不滑板不配穿Vans?滑板精神的核心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