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高考作文的要求,相對來説真的不算高,只要在沒錯別字的情況下保持語句通順,中心思想明確,以及字數達標,達到這幾點高考作文的分數一般來説都不會太難看了,不過作文要想拿到滿分,那就沒那麼容易了,畢竟高考作文能夠拿到滿分的人,絕對算得上是有文字天賦之輩。
然而就在江蘇省2010年高考中,有一位名叫王雲飛的考生,這傢伙不按套路出牌,用文言文寫了一篇作文,連閲卷老師看了都頭疼,光是作文中的“生僻字”就有30個之多,連閲卷組長為了批改這一作文,光是註釋就寫了2000字,不難想象,這篇作文是得讓閲卷老師有多崩潰。
節選一段這篇《綠色生活》的一小節,就足以讓大家知道有多兇殘。
“今天下多災。北國井冞,陣主復至,當與孔張俱歾。南域之霖,大禹洊存,只得扼腕而嘆息。人不咎己而咎旱魃,不誚己而諑共工。未之可也。闤闠所趨,不可恈恈。當思子孫後代,人己知之。然行之效,則體躆廟堂者思之,媕娿之徒,棄不婟嫪,國之大蠹,捐而必究。”
雖然網上譯文已經有了,但一篇作文能夠設置如此高的閲讀門檻,王雲飛究竟做得對還是不對呢?橫看豎看,還真沒什麼辦法特別客觀看待這件事了。
首先,高考作文本質上並不是讓考生做文學創作,説到底也只是考驗一些考生的文字輸出能力,例如在一個小時之內,能不能把一篇800字的作文寫好,就好像:如果我要招聘一位司機,我有必要以賽車手的標準去要求他嗎?完全沒必要。
另外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為什麼近年來的高考都大多數是命題作文呢?而不是詩歌散文這一類呢?這就體現了一個更加明顯的問題了,因為詩歌跟散文,評價起來有太多的主觀因素,一首詩歌一篇散文,很有可能這個閲卷老師喜歡,而另一個閲卷老師不喜歡,從而影響分數,這對考生定然是一件影響很大的事。
畢竟高考分數相差幾分,最後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這類例子每年都數不勝數,所以不難理解高考作文才選擇了這種相對簡單的模式,就看考生能不能在有要求的情況妙筆生花。
回到王雲飛的問題,那麼他這種先例,會不會成為高考之中的主流呢?肯定不會。因為這類文言文作文肯定算得上是萬中無一的例子,這跟王雲飛的天賦也有着莫大的關係,從他同學口中可以得知,王雲飛能夠閲讀文言文如同看白話文,足以體現他這其中的天賦。
最終王雲飛被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破格錄取,因為誰都能看得出來,能夠將文字玩轉得如此爐火純青,這足以體現王雲飛的文字功底有多好。
沒人會反對因材施教,如果能夠在自己擅長的範圍下,將自己愛好做到極致,還是非常可取的,硬逼着孩子學一些不喜歡的東西,可並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