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人際關係不好的孩子,往往會有三種表現,教你幾招助娃逐步改善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經典

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能決定孩子的性格走向,甚至影響到未來。

執筆:毛寧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我們常説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家長帶來的原生家庭性格是一輩子也無法脱離的,而人際關係這項孩子進入社會之後的必修課,其實也和父母有關。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這幾天幸孕姐回了趟老家,就聽説了一件很讓人唏噓的事情,之前有位家庭家教很嚴,對唯一的兒子更是管教極嚴,不僅每次考試都要求是第一名,更是嚴令禁止他隨意和別的小孩玩耍。

但比較讓人羨慕的是,這家的兒子一直保持着全校第一的好成績,甚至還直接出國了留學,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在出國之後,一直無法融入國外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不僅學習一落千丈,完全跟不上課業進度,生活中也因為不善與人交際,換了多個寄宿家庭還是不合適。

後來沒辦法,只能暫時休學回家休養,沒想到的是本來就內向的孩子,這回更是直接話都不講了,不僅人際關係不好,患上了抑鬱症。

其實大家都説這背後很可能是因為從小他父母的教育有關,畢竟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一輩子,從小在那種壓抑的環境下成長,也難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人際關係不好的孩子,往往會有這些表現

1、不會好好説話

很多人都知道,“好好説話”是成年人必備的一項素養,而有些孩子在“口出惡語”後也會有很多人説“這孩子家教不好”,從道德層面來講,這確實屬於家教的範疇。

但根據國內外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大部分存在“説話難聽”和不懂得語言藝術的孩子,其童年往往都處於一個比較壓抑和不自由的環境。

因為能夠好好説話的前提是,孩子能夠學會溝通、澄清和據理力爭,而這在兒童心理學上來講,恰恰就是願意與他人建立交流的開始,心理健全的孩子很容易做到這一步,人際關係肯定不會差到哪裏去。

2、不懂得共情

“共情能力”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同外界建立聯繫的途徑,痛他人所痛,喜他人之所喜,這是理解的最高層次。

而在小時候能夠被人理解,並且在原生家庭中被同等對待過的孩子,自然更夠更好的感受他人的情緒。反過來如果一個孩子從小不曾被父母理解,沒有被共情過,自然也很難在別人身上實施,從而無法理解他人,在人際交往上更加困難。

3、不會關注情感

有些人際關係好的孩子,其實從小就能看出來,比如之前網上流傳過了兒童自行車比賽中,剛開始就有位寶寶摔倒,而旁邊的孩子放棄了衝刺選擇過來扶起摔倒的同伴,在他的眼中,關於他人的情感已經超過了其對自身成功的專注度。

而很多不善人際關係的人,往往很難理解他人的行為,因為他們往往只關注自己,敏感而且喜歡用道理和數據溝通,因為這些可以控制,但情感不行。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1、溝通與傾聽

不要以為小孩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比誰都敏感,內心豐富但還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因為父母如果長期忽略理解孩子的重要性,就會使得其內心得不到理解,更加封閉不願意交流。

2、多帶孩子出去

眼界與見識,是一個孩子情商的奠基石,只有多與人相處,把握住人際交往的規律,才能更有自信去放開自己,接納他人,孩子的世界很純粹,只要一點點光亮,他們會自己找到合適的夥伴與交流。

對於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都以為有學校就夠了,實際上,家庭教育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套《學校學不到的成長課》以漫畫的形式,表面是在説成長,實則是在教導孩子如何獲得幸福,能夠讓孩子受益終身。

以漫畫的形式,給孩子寓教於樂的心理,家長也不需要過度限制孩子看漫畫,反而可以點燃閲讀和學習的熱情。

從心理、生理、安全和愛等方面帶來漫畫教育,帶給其自我管理、社會交往多方面的完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