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的歷史上,有三大戰役貫穿組成了這一百年間的風風雨雨,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雖然三國時代的戰爭十分頻繁,但是這三場的戰爭意義、以及深遠的影響卻是其中最大的。
每一個瞭解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從一開始,便在桃園結義中義結金蘭。他們三個人的友情隨着出生入死的考研變的更加堅固,這兄弟三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地一路走來,從鎮壓黃巾軍、長坂坡大戰、赤壁之戰後三分天下,兄弟三人從沒有分開。但是蜀國建立之後,即將發生的事情卻讓他們陰陽兩隔。
有一句歇後語叫做:"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説的是赤壁之戰後,面對曹操依舊有捲土重來的危險,孫權將"荊州"借給了劉備,要求他一起聯合起來抵抗曹軍。公元215年的夏天,劉備趁孫吳不注意,奪取了益州,孫權大為不滿,勒令劉備將荊州歸還給自己,劉備不作回應。於是吳蜀對峙開始,由於曹操趁此時開始威脅漢中,兩害相遇取其輕,劉備主動提出求和,於是從此之後,蜀國和吳國暫時以湘江作為兩個國家的分界線。
劉備轉過身去應對曹操的攻擊,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漢中之戰,劉備打出了順風局。著名的定軍山戰役就是在劉備收復漢中的這個時候發生的,老將黃忠寶刀未老,在定軍山殺死曹操大將夏侯淵,為收復漢中奠定了重要基礎,而張飛、趙雲、馬超都立了不少戰功,蜀軍面對接二連三的勝利,士氣大漲。這是劉備最開心的時候,但也恐怕是劉備生命中最後開心的時刻。
收復關中,劉備的五虎將除了關羽之外,都揚刀立馬,乘興而歸,但是關羽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百里之外的荊州駐守,眼看兄弟們打了勝仗,而自己只能喝悶酒,心中極不是滋味。要知道劉備冊封五虎將,關羽排行第一,説明關羽是劉備認可的手下實力最強的將軍,渾身武藝卻得不到地方施展,甚至感覺自己被兄弟們遺忘孤立。
關羽一旦無法平心靜氣,那麼剛愎自用、匹夫之勇就取代了理智,他決定要在沒有得到軍令的情況下,大膽出擊,證明自己依舊是當代武神。他忘記了當初劉備、諸葛亮派自己鎮守荊州的一片苦心,那就是荊州位置的重要險要,以及荊州承受的壓力只能由關羽出馬才能抵抗。此時在漢中落敗的曹操眼光落到了荊州這裏,他知道孫權痛恨劉備霸佔荊州不還,於是一番交涉後,二人準備設計奪取荊州。
關羽就這樣帶着自己的主力離開了荊州,準備大展拳腳。他沒想到餘下的生命中,他再也無法回到這個地方。此行的目的地是攻打樊城、襄陽,在戰役過程中,關羽還是那個戰神,著名的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龐德就是發生在這時。曹仁也被關羽圍困了足足三個多月,曹仁受到極大的精神壓力。
東吳陸遜向關羽獻上一封信,信中大肆吹捧哄騙關羽,關羽於是以為陸遜只是膽小怕事之徒,從此鬆懈了荊州的防備,居然抽調荊州、公安的兵力前來攻打曹仁。這個錯誤的決定使得關羽無意間給自己設下來絆腳石,但是關羽還沒有察覺到危險的來臨。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這天晚上,呂蒙把自己的戰船改造偽裝成了商船,把自己以及士兵們都穿上了商人的衣服,趁着天黑,騙過了荊州城外烽火台的士兵,到了二更天,船裏的精兵傾巢而出,烽火台裏的士兵們還來不及反應就喪失了性命,天還沒亮,荊州城就這樣被呂蒙攻下。
消息傳來,人心震動。公安的守將傅士仁害怕關羽會怪罪下來,倒戈向東吳投降。孫權看到一代武神的部下居然背叛了他,轉而投靠自己,大為稱快。於是他讓傅士仁再去南郡勸降那裏的守將糜芳,糜芳信念動搖下,也背叛了蜀國。
曹魏大將徐晃此刻正在楊凌破駐紮,軍中的情報探子突然傳來消息,荊州已經被東吳攻下,他喜形於色,認為關羽得知之後必定無暇顧及其他,於是發動閃電般的偷襲,奪取佔領了郾城、四冢。關羽兒子關平前來報告,對自己的父親關羽説荊州已失。聽到這個消息後,羽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神搖弋之下箭傷復發,正要思索平靜,寨外殺聲四起,
徐晃前來挑戰。本來關羽可以閉門不出暫時休養,但高傲的關羽不能容忍敵軍的挑釁,撐起一口氣,拖着箭傷上陣,和徐晃前後大戰了八十多回合。若是平常徐晃根本不會是關羽的對手,可是關羽有傷在身,心神不定,二人變成了維持平手。此時曹仁出城,和徐晃一起攻擊關羽,關羽眼看不敵,轉身而走。
關羽放不下荊州,快馬回去想一看究竟,順着漢水一路向南,關羽軍中對突然轉變方向迷惑不解,思想開始混亂,而之前隱忍不發的陸遜直接攻下了關羽南下必經之路的夷陵、姊歸,切斷了關羽前進的道路。一路長途奔襲,只能暫時去往麥城。關羽知道自己已經勢力單薄,身陷重圍,尋求外援卻沒有一個人前來,眼看情形一天比一天危急。孫權方面每天往關羽軍中投遞荊州城中,士兵們家人寫來的書信,説自己在東吳的照顧下生活很好,不應該再繼續與東吳為戰。這樣的心理戰使得軍心動搖渙散。
麥城是個小城,關羽準備在其中等待蜀漢的救援,但是敵軍沒有給關羽等待援軍前來的機會,每日騷擾攻城,並且援軍遲遲不到,關羽決定自己突圍,但此刻他的士兵居然無心戀戰,等到突圍成功走到漳鄉附近,身邊居然只剩下十多人。天黑道路不清,關羽的馬撞到了敵軍設計好的絆馬索,失去戰馬,關羽很快被擒。一代戰神關羽就因為剛愎自用,疏忽大意,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其實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三國冊》中,這段故事論的事實都沒有一個能夠最終定性的答案,但是我們都要以一種理性去看待問題背後的真相,用這種態度去學習它。我記得北師大的歷史學教授曾這樣説過,學習歷史事件不僅僅是為了知道過去發生過什麼,更是為了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好的理解現實中看似不正常的事情。這就是一個人的精確的判斷力了,這很重要。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讓你我他都能夠養成一種客觀理性的思維方式去對待自己和處理問題,擁有更好的生活狀態和更高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