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五唯”立“多維” “青椒”三年評教授

成都中醫藥大學職稱改革拓寬人才成長路徑

破“五唯”立“多維” “青椒”三年評教授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

日前,成都中醫藥大學職稱評審結果公佈,2016年進入學校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的青年教師章津銘,2017年晉升副教授,今年,33歲的他,作為網友口中的“青椒”,已經拿到教授職稱。

不受年限和職稱層級限制,破格晉升教授,這是成都中醫藥大學為優秀青年人才搭建的快速成長通道。近年來,成都中醫藥大學深入推進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對人才進行多維度評價,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弊端,拓寬人才成長路徑,有力激發了教師員工的創新創造活力,學校發展呈現出新氣象。

  破除“五唯”,近20個渠道可評職稱

這次獲評高級職稱的臨牀醫學院教師楊旭紅,是四川省第四批援安哥拉醫療隊隊長,獲得過全國援外醫療先進個人。在安哥拉的兩年時間裏,他帶領醫療隊開展新手術、推廣新技術,組織藥房改革,為當地羣眾及華人華僑開展義診,傳播中醫藥文化;藥學院教師黃立華,主動請纓參加扶貧攻堅戰,擔任涼山州鹽源縣田灣鄉黨委副書記、鄉綜合幫扶工作隊隊長,實現了從博士到戰士的轉變。

“他們把科研和論文寫在中國大地和非洲人民的健康事業上,是學校立德樹人的典範。”學校相關負責人説,該校創新性地提出“先評後補”“適當減免”的評審辦法,包括楊旭紅、黃立華在內的4位老師都獲得了高級職稱資格。

通過此次改革,職稱晉升通道大為拓寬。除了論文、課題,還有多達近20種渠道,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個人獲獎、指導學生獲獎,甚至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等也被納入,參評者任選3項即可。

“評教授要幾篇文章、幾個課題?這樣的問題我們已經無法回答了。”學校相關負責人説,職稱評定已由過去的“人去適應條件”徹底轉變為“條件來適應人”,沒有“達標”論文、沒有主持課題也能晉升職稱。這次職稱評審,沒有任何一名教師因為沒有SCI論文被拒之門外。

“不唯”不是“不要”,而是更加重視成果質量。此次改革,學校將衡量論文質量的期刊分為A、B、C三類,包含10餘種檢索源,特別是大大增加了人文社科類的期刊種類,兼顧了自然科學、人文社科兩大類教師的需求。

“我們制定了量與質的轉化通道,體現質、量並重的評審導向。”學校相關負責人舉例説,對教學工作的考核也不僅僅停留在課時數量、文章數量,更加重視教學質量的評價、教學效果、專業建設情況等。

  分類評價,體現學科和崗位特點

得益於此次改革,成都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長期從事中醫典籍古文字和中醫名家醫史、醫案整理研究的李國臣終於評上了高級職稱。

“本學科上一次評出高級職稱,還是9年前。”李國臣説,中醫藥傳統文化與文獻的教學研究工作與自然科學有着很大差異,按照既往職稱評審辦法,該學科研究人員職稱晉升困難。

為保護傳統文化和民族歷史,鼓勵開展中醫藥傳統文化與文獻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在此次職稱評審制度改革中,成都中醫藥大學首次將該學科單列,並實施代表作評審制,按“老辦法”不具備任職條件的也能晉升職稱。李國臣以1篇論文和1本著作作為代表作,通過省內外專家的盲評、推薦,一致認可其學術水平和研究方向,順利晉升高級職稱。

“不唯論文、課題,不搞‘一刀切’,實現學科分類評價、工作性質分類評價。”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改革,職稱評審開展“多維”評價,崗位分類更加細化、評價標準更加豐富,實現了教師羣體分類、晉升通道分類。

根據學校發展定位,學校首次新增中醫藥基礎課程崗位類型、中醫文化與文獻研究特色崗位類型,特設跟師傳承、發表學科特色期刊、代表作評審等評價指標。對實驗技術崗位的評價,一改過去等同於教師崗位的評價方式,突出崗位特點,以新技術、新服務,重參與、重合作為指標,重視累計貢獻。

“過去學校職稱評審條件設置更符合自然科學類學科、基礎學科的人才評價標準,對人文社科類學科老師難度非常大。”該校國學院院長鄔建衞説,現在辦法改革了,分類評價、多維評價,老師們又看到了希望,工作又有了激情。

  把立德樹人、突出質量貫穿於人才評價全過程

成都中醫藥大學“飛説微語”思政微信公眾號在四川省及全國中醫藥院校中小有名氣。這是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馬飛主持創辦的,作為課程思政的延伸陣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解答和引導大學生關心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在青年大學生中頗受歡迎。新媒體的傳播與影響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典型案例,在職稱評審時,成為關鍵的一項,突破原有職稱條件的限制,使馬飛順利晉升副教授。

通過改革,服務於教育教學老師的晉升類型和通道增加,除了原有的教學型以外,又單獨設立了思政教師、輔導員的晉升類型,還針對基礎類專業教師、長期從事本科教學的一線教師進行了政策傾斜。同時,大幅度增加了教學工作的條件選項,甚至可選擇的數量已經超過科研的可選條件,從教改課題、教改論文、教學競賽到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指導學生獲獎全覆蓋。

成都中醫藥大學的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對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的考核評價也更加明確和嚴格。將高校教師職業行為“紅七條”納入“一票否決”範圍,明確“一票否決”的執行情況和時限區間,還設置了對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的測評環節。

正是突破常規的、大力度的改革,使學校有了入職3年即評教授的第一人。章津銘説,此次改革打破了論資排輩的傳統,以實績論英雄,更加關注老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的成績。青年教師的成長和晉升難題,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得到了有力回應。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18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24 字。

轉載請註明: 破“五唯”立“多維” “青椒”三年評教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