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鴻門宴上,項羽根本沒拿劉邦當敵人,他認為的敵人另有其人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經典

楚漢爭霸前期,鴻門宴的故事,中國人基本都知道。

可以説,在中國歷史上,除了鴻門宴外,沒有哪一頓飯能吃得如此驚心動魄!不知當年項羽是用什麼美味佳餚來款待劉邦的,最終,卻是酒無好酒,飯無好飯。因此,後人經常用“赴一場鴻門宴”來比喻身陷某種圈套或是深入虎穴的危險。


話説,當年“項莊舞劍”,按照計劃,是要除去劉邦的,那麼,為何後來卻沒有了下文了?有人看到這,甚為可惜,若是項羽當時果斷點,這個天下不就是他的了嗎?不過,再看他進咸陽後的表現,若是他真當了這皇帝,百姓能過上安穩日子麼?

《史記》中有這麼一段文字:“項羽為人僄悍猾賊,諸所過無不殘滅。”這是楚懷王和下屬們開會時,得出的一個結論,當時楚懷王是名義上的“總指揮”,仗都打的差不多,這個天下歸屬問題,就提上了日程,論兵力,劉邦絕對比不過項羽,應連他的50%都沒有,但若論“仁義”,劉邦要甩出項羽好幾條街。


後來,楚懷王就定下了一個約定:“誰先入咸陽,誰就是王。”結果,劉邦領先項羽一步。是劉邦運氣好麼?是項羽被秦兵的主力拖住了,這樣才讓劉邦輕鬆獲勝。但是,劉邦心裏有數,這件事項羽不會放過他,於是,就想看看項羽對那個約定的反應。

項羽果然沒有讓劉邦失望,帶着兵也想進入咸陽,結果,被關門外了,所以,項羽的心中很是惱火。鴻門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上場了。這時,雙方都得到了對方的內部消息,劉邦得知項羽要攻打他,而項羽獲悉劉邦要稱王。當時,劉邦又不想和項羽死磕,於是,就放低身段,跑項羽那喝酒去了。

范增先是勸項羽不要操之過急,劉邦進了咸陽後,財色都不要,可見他的野心不在這。後來,劉邦來喝酒,這機會太好了,雖然,有個樊噲在一邊,但耍點小計謀,一樣可以痛快除去。可項羽和劉邦居然聊得很投機,愣是將這個機會給放走了,范增見此,也放棄了項羽,跑去劉邦那,後來,還做了不少事。


難道真是項羽和劉邦之間聊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覺麼?

後來,就有人分析,大家在談論這件事時,往往忽略了一個人物,那就是楚懷王。當時,這位雖然是名義上的“領導”,但是,在項羽看來,他還不能越過楚懷王來做事。其實,從這一點來看,項羽骨子裏還是遵循“君臣”那套規則的。他沒殺劉邦,因為,他那時還沒將劉邦看成是自己的“敵人”。

都説,項羽空有武力毫無智慧,如果真是這樣,他又如何能撐到最後和劉邦對決呢?他只是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也就是剛愎自用,沒有多想幾步。他當時只以為,自己比劉邦晚入咸陽,就是因為楚懷王戰略上的指導不利於他,害得他晚了一個月。這時他還依舊高估自己的能力,覺得劉邦不是他的對手。

從兵力上看,的確如此。

他這時的心境有了變化,他叔叔項梁和他,一直擁立楚懷王,一路征戰辛苦,但是,到頭來,卻是自己不能為王,他心裏能不憋屈麼?不過,他之前也同意了這個約定,如今要反悔,可不是君子該做的事。他索性要徹底毀約,於是,就殺了楚懷王。

這時的項羽,已經毫無顧忌了,他可以決定自己的任何行動。而那邊的劉邦,其實,對他行為已經早有防範,於是,二者在喝了一頓酒後,就開始了正式廝殺。只是這時項羽的身邊,已經沒有什麼謀士了,仗打到這個時候,不是硬拼就能獲勝的,劉邦已經在人心所向上,就獲得了贊成票。

其實,再看這段歷史,項羽應算是個至情至性之人,劉邦先入了關,他不多想這件事的後果,而是怨恨楚懷王不該這麼“約定”。若是換了其他的人,估計早就和劉邦隔空鬥心機了,還會在一起喝酒麼?估計派個刺客過來還差不多。

項羽當時不殺劉邦,應是有種“願賭服輸”的心態,他不怪劉邦,再説人家態度還那麼好,還帶着禮物來,什麼白壁和玉斗。二人喝得高興時,項羽居然將曹無傷給供了出來,還説都是曹無傷惹的事,讓他想歪了。項羽若是有點心機,能將自己的“卧底”告訴別人嗎?

項羽作為漢朝開創者劉邦的勁敵,曾與劉邦爭奪天下,漢朝歷代君主對項羽的態度多是貶大於褒。而司馬遷卻不同。揚雄《法言》雲:“太史遷,曰實錄。”“子長多愛,愛奇也。”正因為司馬遷的“實錄”精神和“愛奇”思想,不以成敗論英雄,才刻畫出具有鮮明個性的項羽形象。

項羽只是想明着做事,只是這天下的事,很多都是謀劃着來。不然,當時楚懷王那麼約定,他能看不出其中的貓膩麼?他為何聽不見那些謀士的意見,也許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小人做的事,不夠坦蕩,還不如戰場上真槍真刀見高下。所以,當時他將楚懷王當成了自己的假想敵,於是,就放過了劉邦。

不過,劉邦想的卻是項羽不除,他的位置可就做不安穩。所以説,一個是主動部署在前,一個是憑自己想法做事,勝敗在劉邦入咸陽時,其實就已經有了定論。

參考資料:

【《秦漢史》、《史記·項羽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