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他高考用甲骨文寫作文,得6分卻被名校破格錄取,導師:我教不了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經典

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為了到達理想中的象牙塔,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以博得高分。每年高考完後,都會有一批高考奇才出現,為人們津津樂道。

如14歲考入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何碧玉,2004年高考的山東理科狀元王端鵬等等。而歷史上高考中還有一個奇葩人物 ,他就是以甲骨文寫作的一名四川考生——黃齡。

“別出心裁”:甲骨文寫作

經歷過高考的人都曾被老師反覆叮囑過,寫文章時一定要出新意,這樣才能在眾多的試卷中脱穎而出。眾多考生也是在作文上挖空了心思,只為博得閲卷老師的青睞。

比如01年江蘇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該考生便大膽地採用了古白話文的方式進行寫作,新穎獨特,更是成為江蘇省有史以來第一篇高考滿分作文。

此外,還有03年高考作文《吊屈原賦》以及10年考生用駢體古文寫的《綠色生活》,無一不是高考滿分作文史上的佳話。所以此後的考生羣起效尤,紛紛創新文體,來給閲卷老師留下深刻印象。

而黃齡拿甲骨文來寫作的事情,更是轟動一時。黃陵在高考短短几十分鐘之內,用甲骨文寫作八百字的文章,簡直難以置信!甲骨文是已知的最早的文字,距今年代久遠,認識難度可想而知。當年閲卷老師看到這篇文章後,因無法識別甲骨文字體,只得上報給四川大學古文字學院的教授進行解讀。

在經過教授的一番認真解讀後,將黃齡的文章翻譯成簡體文。在由閲卷老師進行專業的評分後得出結論,黃齡的作文與高考命題作文要求不符,因此只得了6分。

雖然黃林的高中語文老師發文,聲稱這篇篇文章理應給到48分,但是無奈申訴失敗。所以黃齡的高考總成績只有428分,在當年的高考情況下看來,他的分數只能報考一個專科院校。

高校不拘一格降人才

高考過後的黃齡雖然成績不如人意,但是憑藉在甲骨文方面的優勢,很多大學也為他打開了大門,包括西南財大,湖南大學等等名校。

破格錄取人才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比如數學交白卷的臧克,在高考作文上只寫了三句話:“ 人生永遠追逐着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

本來,按照他數學完全沒分的這種情況來看,想上一所好大學不是很現實,可他卻得到聞一多先生賞識,被破格提拔錄取。同樣的情況,蔣方舟,從七歲便出版第一部詩歌總集的天才作家,同樣因為優秀的文筆,成功通過了清華自主招生的考試,被清華大學破例降60分錄取。

所以也有一些高校認為黃齡是不可多得的甲骨文奇才,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宗旨,也為他打開了通道。

在一眾的名校中,最終黃齡選擇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並且用了僅僅兩年的時間,他便被調劑到了四川大學的本部,進入了專門的歷史文化學院進行學習。

可以説,黃齡以一個專科的高考成績最後成功考入985高校,實現了華麗麗的轉變,這種運氣也是無人匹及。

投機取巧,古文字達人人設崩塌

黃齡在進入四川大學後,得到了四川大學的極度重視。四川大學甚至為他專門請了退休教師何崝,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教授。可是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在僅僅教授黃齡幾個月後,何崝老師便向學校提出了辭職申請,並説自己教不了他。

“我希望能在大學裏繼續攻讀語言文字方面的專業,能進一步對甲骨文進行研究,深入學習古文知識。學成之日,就是我進孔子學院去教書之時!"

這是黃玲在接受採訪時的原話,當年的學子發出了凌雲壯志,信誓旦旦的言辭更是獲得了輿論的一片支持,覺得不應該被應試教育的分數所束縛,而埋沒一個人才。但是他在現實中的所作所為真正向我們展示什麼叫做打臉,話説得有多狠,現實打臉就有多慘。

何崝老師評價他道:這個學生有些浮誇,靠不住。他並沒有真正的靜下心來鑽研學問,只是一味地吹噓自己,實際的實力卻不可語之。

老師曾多次勸導他不要接受外面的記者採訪,可他卻依舊我行我素,大肆吹噓炫耀自己。老師多次勸説無果後,憤怒之下,提出了辭職申請。

種種事實表明,黃齡以甲骨文寫作很有可能只是作秀行為。首先,黃齡並不是第一次參加高考,他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後選擇了復讀。

並且在復讀期間認真研究了高考作文要求,發現並沒有明令禁止不能用甲骨文,於是便利用了高考作文這一漏洞。

而且他的那篇甲骨文離題萬里,很有可能是在考試之前便精心準備好的,所謂的古文字達人,依小編來看,極有可能在高考巨壓下的孤注一擲,以甲骨文寫作博輿論博出彩,來求得一線生機。

而且更令人惱火的是,即便黃齡以投機取巧的方式得到了四川大學給他伸出了橄欖枝,他並沒有好好珍惜。

面對如此優秀的老師,如此優質的教學資源,他卻不思進取,貪慾享樂,虛度時間,荒廢青春。以至於現在他毫無建樹,只是過上了一般人再普通不過的生活,完全已經“泯然眾人矣”。可悲可嘆也!

去除浮躁,腳踏實地,方有建樹

李大釗先生曾言:“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我們做人要踏踏實實,做事更是要腳踏實地,精益求精,方能無愧於心,不負國家的栽培。

無論是 “一輩子只幹一件事的精神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的大國工匠孟劍鋒,還是數十年如一日,紮根西北大漠,為敦煌奉獻一生的樊錦詩院士,又或者是深藏功與名,隱姓埋名研製核潛艇30年的黃旭華教授。

踏實、堅持、執着、精益求精,他們言傳身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深刻詮釋了何為大國工匠,何為工匠精神。

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名逐利,渴望一日成名,坐擁千萬財富,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迷失了本心,迷失了自我。可是哪有什麼一夜成名,有的只不過是百鍊成鋼。

就像一棵樹一樣,只有腳踏實地,沉下心來,將根深深扎進泥土裏,才能茁壯生長。命運饋贈給你的禮物,在暗中已經為你標好了價格。

不要相信什麼不勞而獲,機會永遠留給的是有準備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腳踏實地,務實做事,戒驕戒躁,清掃浮躁之風,唯有如此,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推動社會跨越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