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初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中國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驅,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獨立,毅然選擇走上革命道路,發揚百折不撓的意志,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念,有的父子當紅軍,有的兄弟幹革命,用年輕的生命和滿腔熱血,在這條鋪滿血與火的道路上,寫就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在這一時期,也有一家老小全部都去參加紅軍,他們冒着槍林彈雨,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留下載入史冊的傳奇佳話。這裏介紹一家九口紅軍,最後革命勝利只剩下三兄妹的故事,其英雄事蹟足以驚天地泣鬼神!令人蕩氣迴腸,無比敬仰。這家人的主人叫李惠榮,妻子叫王理詩,是四川省達縣碑牌河場曾家灣村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裏祖祖輩輩都在務農,有田不夠吃,靠租地過活,當時軍閥苛捐雜税名目繁多,家庭生活十分清苦,一家七個孩子幾乎都是在飢餓中度過的。
李惠榮不得不背糧食翻越大山,到一百二十里外的縣城換鹽,賺錢餬口。正當這家人在軍閥橫徵暴斂下痛苦掙扎幾無生路,這時平地驚雷,徐向前同志率領紅四方面軍入川,在地方黨組織和川東紅軍游擊隊的有力配合下,一舉創建了川陝蘇區!紅旗一展,八方呼應,勞苦大眾拿起刀槍,參加革命。
在紅紅火火革命形勢感召下,李中權一家九口全部投奔紅軍。大哥李中泮帶領赤衞隊配合紅軍作戰,二哥李中池拖着病體和四弟李中柏為紅軍籌糧帶路,五妹李中珍帶領婦女隊搶救傷員。1933年10月,李中權擔任了蒲家場紅軍游擊隊一大隊政委,回到了家鄉碑牌河,積極組織發動羣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地方政權,迅猛發展紅軍隊伍。這年年底,四川軍閥開始了瘋狂反撲,殘酷殺害紅軍家屬和革命羣眾。
李家是當地有名的紅色堡壘户,紅軍走後,反動派對這樣的革命家庭首先“血洗”。因此,在紅軍主力撤離時,李中權的父母毅然帶着年幼的弟妹們,全家投奔了紅軍。從此一家人為紅軍帶路、送信、籌糧、做飯、洗衣、照顧傷病員……不久,父親李惠榮病倒後與世長辭。母親王理詩抱着病體,帶着三個年幼的弟妹,跟隨紅軍一起爬雪山、過草地。長征開始後,母親王理詩已經53歲,而且從小就裹着小腳,但為了支持兒子,仍然跟着紅軍寸步不離,硬是用一雙小腳,一步一步地走過了兩萬多里。 在長征路上,李中權見到母親有三次。第一次是1934年4月在通江縣茅峪鎮,他正準備帶領部隊撤離,忽然發現村口上走來一位上了年紀的婦女,走近一看是自己的母親,伸手拉住了她。出發的軍號已經吹響,他把身上背的一袋炒米捧到母親面前説:“娘,你放心,勝利就在眼前。”
1936年3月,在山城寶興縣城他又一次見到了跟隨紅軍主力行軍的母親和四弟李中柏、五弟李中衡、小妹李中秋。親人相逢,格外高興。年過半百的母親一再對李中權説:“沒事,娘能走,能跟紅軍走下去。”母親蒼老了,因為勞累和 缺乏營養,她的腿腫得像個紫蘿蔔。這時,二哥李中池、大妹李中珍他們已在戰鬥中光榮犧牲了。一家人在雪山下的農舍裏晤面,千言萬語。多少年之後,李中權還記得母親的囑咐:“兒呀,走吧,狠狠地打敵人!”最後一次見到母親,是1936年5月,已任金川獨立2師政治委員的李中權,率部第三次過草地時,又一次遇到闊別3個月的母親,母親肚子上長了一個大毒瘡。這時,李中權雖已任師政委,但母親最需要的藥品、鹽巴,他都沒有。母子面對面流着眼淚,無言出口。
然而,老人終究承受不了如此艱苦的生活,於1936年7月7日,在長征即將勝利的前夕,閉上了眼睛。當時已是獨立師政委的李中權,哭得昏天黑地,誰也勸不住。在保衞新生紅色政權的戰鬥中,在艱苦卓絕的長征路上,李中權先後有五位親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大哥李中泮被選為碑牌河場鄉蘇維埃政府主席,任紅三十三軍赤衞團政委,帶領赤衞隊配合紅軍作戰,因奸人誣告,被無辜地殺害了。二哥李中池拖着病體為紅軍籌糧帶路,跟隨紅軍在戰鬥中犧牲。五妹李中珍任碑牌河場鄉蘇維埃婦女主席,帶領婦女隊為紅軍搶救傷員,長征時犧牲。
令人欣慰的是,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後,李中權兄妹四人終於完成了長征,勝利到達了陝北,相聚在延安寶塔山下。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兄妹四人在革命聖地留影一張,那年,李中權22歲,四弟李中柏18歲,五弟李中衡15歲,幺妹李中秋年僅9歲。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英雄的氣色和自豪感。
這次團聚後,為了革命事業,兄妹們又分開了:李中權仍在抗大工作;四弟李中柏到了甘肅慶陽步兵學校學習、工作;五弟李中衡到了三五九旅做譯電員,後不幸病逝於陝北。而小妹李中秋留在延安學習。
建國後,李中權參加抗日、解放、抗美援朝戰爭,歷任師政委、軍政委、北京軍區空軍代政委、南京軍區空軍第二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3年離休。
李中柏在部隊歷任班長、倉庫主任、師後勤處政委、軍訓練大隊政委、倉庫政委、瀋陽軍區後勤部工廠局顧問等職。離休後享受正師職待遇,因病於2002年4月18日在瀋陽逝世,享年85歲。
李中秋先在延安文工團工作,後到陝北一所紅軍家屬學校,專門學習文化,1939年初調總參通信學校第13期學習通訊工作。1940年,李中秋被調軍委總部做通信工作。1949年3月,黨中央、軍委總部進入北平。李中權、李中柏、李中秋兄妹在這偉大勝利的日子裏,也相見於北平,當然很高興。21歲的李中秋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李中秋和丈夫沈昌榮奉命調到瀋陽工作,被授予上校軍銜,任軍區訓練大隊長,於1965年8月6日逝世,享年不到40歲。
今天,在李中權將軍故居原址的基礎上修建了一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家鄉人民用這種方式來銘記這一家人在革命路上的鐵骨丹心,牢記使命,為革命事業作出的貢獻,同時,各界羣眾都來這裏舉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緬懷英烈,銘記初心,以此告慰英年早逝的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