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學習時報】;
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楓山北麓的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內,坐落着一座烈士紀念碑。穿過長長的烈士墓道,拾級而上,到達山上的烈士墓羣,在四百餘座漢白玉烈士墓碑環繞下,一座六角飛檐的傳統式六柱碑亭出現在眼前,碑亭裏安放的,正是解放一江山烈士紀念碑。
紀念碑分碑身、台基兩部分。青色花崗岩碑身正面的六邊形頂端,雕刻有祥雲及鮮花紋飾,象徵着烈士的功業萬古長青,其下方兩行五字連續方格內鐫刻着十個鎦金大字:解放一江山烈士紀念碑。其下碑面主體為浙江省人民委員會起草的碑文,全文如下:
在全國大陸和舟山羣島解放以後,逃竄於台灣的蔣介石賣國集團,在美帝國主義者的支持下,繼續竅踞我省南部沿海島嶼,並以這些島嶼為據點,不斷向我沿海地區進行騷擾,殘害人民,虜掠財產,破壞航運,劫奪漁船。面對着這種情況,我人民解放軍在人民殷切的期望下,於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奉令向一江山敵人發起進攻,在陸海空軍英勇機智的協同動作下,經二小時的劇烈戰鬥,遂將盤踞島上的蔣賊軍全部殲滅,一江山也即獲得解放。由於這一勝利,美帝國主義者和蔣賊都大起恐慌,即把盤踞於大陳、漁山、披山、南麂等島的殘軍悉數撤逃。從此我省沿海島嶼全部解放,蔣賊軍的騷擾也即煙消霧滅。
今天我全省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和平地進行社會主義的建設,這是和人民解放軍在一江山的勝利分不開的。現在我國經濟和文化正以空前壯闊的步伐在發展,人們年年都為着自己勞動的新成果和幸福的增進在歡笑。在這歡笑聲裏,飲水思源,人民都無不在心坎裏深深感謝人民解放軍的功業,尤其是追念為解放一江山而獻出他們寶貴生命的四百五十四位人民英雄。為了表彰烈士們的功業和共產主義者無我的精神,在解放一江山週年紀念日,特於黃岩縣城東北六十二里楓山烈士墓地前建立紀念碑,以作永念,使我們後世子孫能知道先輩革命的艱難,奮起學習先列的品質,承繼先烈的事業,肩負起保衞社會主義祖國的神聖責任。
浙江省人民委員會立
一九五六年一月
青嶂千年奠忠骨,丹楓萬樹護英魂。1956年1月,解放一江山島戰役勝利一週年紀念日之際,紀念碑由浙江省人民委員會(人民政府)立,同期開始修建烈士陵園。
三軍聯合作戰的偉大勝利
中國大陸全部解放後,國民黨軍隊在退守台灣、澎湖列島、金門、馬祖的同時,還佔據着浙江沿海一些島嶼。國民黨軍在大陳設立了“大陳防衞區司令部”,形成以上、下大陳島為核心,以一江山、頭門山、披山等島為外圍的、南北走向的海上防禦體系,與人民解放軍形成隔海對峙的態勢。國民黨軍以大陳為中心,不時對大陸進行襲擾,破壞漁業生產及海上交通,還妄圖以此為跳板,作為反攻大陸的灘頭陣地。於是,解放浙東沿海島嶼被多次提上中央軍委和華東軍區的日程。
如果説大陳島是台灣的“北大門”,那麼一江山島就是這個“北大門”的“門閂”。打下一江山,將造成國民黨政治和軍事上的巨大震動,給美、蔣協防以沉重打擊。大陳列島可能會懾於解放軍威勢,不戰自棄,從而一舉解放浙江沿海島嶼。最終,中央軍委批准了華東軍區先打一江山島的作戰方案。
一江山島由南一江、北一江兩島組成,面積1.24平方千米。據守一江山島的為“一江山地區司令部”,守軍共1100餘人。國民黨當局對島上防禦頗為自負,自詡為“生物通不過的鋼鐵堡壘”“打不沉的美國造軍艦”。1954年8月27日,中央軍委批准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以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戰役的大幕就此拉開,華東軍區開始進行緊張的戰前準備。9月,浙東前指經過認真討論,最終形成了作戰決心:渡海登陸作戰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奪取戰區制空、制海權,掩護參戰部隊進行戰前訓練;第二階段,三軍聯合實施登陸突擊。
11月1日,參戰部隊開始實施第一階段作戰計劃,開展奪取制空權、制海權的鬥爭,從空中和海上對戰場實施封鎖。經過兩個多月的打擊,人民解放軍掌握了戰場的制空、制海權,國民黨軍艦艇白天不敢在大陳錨地停泊,飛機也不敢飛臨大陳上空。一江山島守軍幾乎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基於對氣象的長期觀察和準確預報,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軍發起一江山島渡海登陸作戰。自8時開始實施第一次火力準備起,共歷時10個小時。其中,14時20分開始實施登陸突擊,經過3個多小時的激戰,一舉攻克一江山島。此戰,共擊斃國民黨軍519人,俘虜567人。人民解放軍犧牲454人。
解放一江山島,改變了台灣海峽的鬥爭形勢,台灣當局懾於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被迫於2月5日決定將國民黨軍撤離以大陳島為中心的台州列島。至2月25日,國民黨軍在美國海空軍掩護下全部撤離。至此,浙東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在這歡笑聲裏,飲水思源
一江山島渡海登陸作戰勝利,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國干涉,中國人民也決不會屈服於外部勢力的軍事威脅。
中國傲立於世的偉岸脊樑下,更綻放着人民幸福的歡笑。現實和平來自過去的勝利,浙江人民的安居樂業與和平勞動是與解放一江山島的勝利分不開的。軍民魚水情深,回顧歷史,觀照現實,這正是烈士們前仆後繼為之犧牲奉獻的意義所在。
青山有幸埋忠骨。烈士陵園墓區長眠着一江山島渡海登陸作戰中獻出寶貴生命的454位人民英雄中的407位,還有其他歷史時期因公犧牲的烈士144位,共計551位英烈。墓區始建於1956年1月,佈局依山就勢,全部由漢白玉築就,這顯示着浙江人民對人民解放軍歷史功業的追念,對烈士的緬懷。
楓山上的紅葉,在烈士光輝照耀下愈顯鮮紅奪目。在戰役勝利一週年紀念日,立下這一莊嚴神聖的紀念碑,是感念於烈士們的偉大功業,激勵後人繼承先烈遺志,保衞祖國。紀念碑碑文簡約大氣、言簡意賅,高度概括了這一偉大勝利的歷史脈絡,抒發了人民的決心與意志。
“在這歡笑聲裏,飲水思源”。烈士的偉大犧牲換來的,正是人民安居樂業、享受着和平生活的幸福圖景。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瞻仰憑弔,寄託着無限的景仰和哀思之情。
繼承烈士的遺志
解放一江山島戰役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戰役:它規模不大,但充滿現代戰爭的特徵,既是一場國際政治的戰略博弈,又昭示了軍民團結精神的偉大光芒。在這一場交織着血與火、智慧與勇敢、生命與精神的戰事中,我們看到了革命先輩的英勇戰鬥和無我奉獻。
以烈士羣體為代表的人民解放軍,在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不畏艱險、智勇堅定、團結奮鬥、不勝不休”的“一江山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浙江軍民乃至全國人民。烈士的不朽業績在這裏匯聚,“一江山精神”在這裏凝結,並將愈加熠熠生輝,鼓舞千千萬萬後人為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奮鬥!
離烈士紀念碑不遠的祭奠廣場上,有一座18米高的解放一江山戰鬥紀念塔,塔的一側是時任二十軍軍長廖正國的題詞“繼承烈士的遺志一定要解放台灣”,這一句,正是對犧牲烈士未竟事業的最好註腳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