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本能。
語言表達能力,是構建孩子和父母以及外界溝通能力的重要基礎。
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智力發展水平高,理解能力強,社會性發展好。
通過觀察和研究表明:語言發育良好,口齒清晰,語言表達流暢、敏捷、精確,這一方面是孩子敏鋭的思維能力的表現。
另一方面,孩子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又能夠同時促進大腦發育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讓孩子的智力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當孩子既能很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又能和父母以及他人良好溝通的時候,孩子通常會自然呈現出非常自信的狀態。
而這種孩子從小就被培養出來的自信,將伴隨孩子的每一步成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那麼,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
一、 抓住孩子學説話的關鍵時期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了自己和媽媽的溝通模式。
最開始,孩子通過“哭”來表達自己餓了、渴了、尿了等基本生理需要。
到孩子生長到2-3個月的時候,孩子雖然還不會説話,但是已經會咿咿呀呀地、哼哼唧唧地發出聲音來表達了。
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到孩子2歲半,孩子就進入語言的敏感期了。
爸爸媽媽一定要抓住這個孩子學説話的關鍵時期。
首先,家長要提高自己對孩子進行語言教育的思想意識。
然後,要給孩子在家裏創建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具體,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需要遵循的總原則是:
在生活中教孩子説話,讓孩子在生活中學説話。
孩子的爸爸媽媽,包括孩子的其他撫養人,比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要充分利用孩子周圍生活的場景,多跟孩子説話,為孩子提供説話的素材和機會,引導孩子把自己的需求用語言説出來。
比如: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吃飯、喝水、玩耍、上廁所、做遊戲的時候,我們家長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一邊自己要多跟孩子説話,一邊要讓孩子模仿我們説話。
同時給孩子輔助具體的活動,讓孩子把動手、動腦、動口結合起來,並且在和孩子積極互動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另外,除了在家裏多和孩子説話,我們家長還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玩,多鼓勵孩子和其他的孩子自由玩耍,交往。
家長經常帶孩子出門和小夥伴的交往與玩耍,通過“在玩中學,在玩中用”的方式,可以進一步增強孩子學説話的興趣,同時也不斷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因為,孩子在和小夥伴玩耍的過程中,會自然地要説話,會不知不覺地就自然進行並且完成了多次重複聽説的練習,也會學習到更多的詞彙和短語。
二、 家長自己做好示範,教孩子規範説話,鼓勵孩子把話説完整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家庭環境。這包括:
孩子的父母、其它家庭成員的文化修養、家庭的藏書量、父母對子女教育的興趣等
因為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與原生家庭環境關係密切,所以,我們通常可以通過一個孩子的語言來簡單判斷他的身份、社會地位和文化修養等等。
所以,我們教孩子説話,首先,家長自己要做出好的示範。
(一)我們家長在教孩子説話的時候,要注意用規範標準的普通話與孩子説話
不要用方言或者模仿孩子可愛的兒語與孩子交流。
比如,孩子説:“吃飯飯。”我們要立刻糾正,説:“吃飯,我要吃飯。”並且告訴孩子:“你長大了,要把你的想法説完整。”
我們還可以追問孩子:“你想吃什麼飯?你能用一句話把自己的要求説清楚嗎?”這樣來引導孩子説出:“媽媽,我想吃蛋炒飯。”
(二)我們家長在教孩子説話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組織語言,把多種主要信息完整地表達出來,讓別人聽明白。
我們在教孩子説話時,要力求孩子口齒清晰、用詞準確,富於表現力。
這對孩子逐步養成説完整的話,即學會説規範的語言非常重要。
我們家長自己平時在説話時也儘量説長句,家庭語言也不要過於簡單、刻板,可以生動、幽默些,為孩子提供好的示範。
三、 培養孩子養成閲讀的習慣
要真正掌握語言,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閲讀了。
閲讀是發展語言能力的加速器,是提高書面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可以給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閲讀可以從親子共讀開始,在引導孩子閲讀時,可以先由父母讀,然後父母與孩子共讀,接着父母與孩子各自讀書中的一段內容,最後放手,讓孩子自己讀。
關於孩子讀的書,在選擇的時候,也要逐漸過渡。
比如先讀字少畫多的書,然後讀字多畫少的書,再到讀沒有畫的拼音書,最後過渡到讀既沒有畫也沒有拼音的書。
這樣,經過循序漸進的閲讀方式培訓,既增加了孩子的詞彙量,也積累了很多知識,為孩子將來閲讀理解和寫作文,以及其他的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在閲讀時,可以要求孩子,晨間讀詩,大聲地有感情地讀;在睡前讀故事,輕聲,或者默讀;拿筆讀書,邊讀邊做記號,再到快速閲讀。
四、 用錄音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我們可以給孩子反覆播放故事錄音帶,既節省時間又學會了不少新詞彙,既增強了記憶力,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每次給孩子聽完故事後,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複述故事,讓孩子做故事接龍、續尾遊戲,再鼓勵孩子自己講故事、編故事,讓孩子多開口,想什麼説什麼,學會把內心感受和看法表達出來。
五、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學習説話
我們要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觀察事物,多動腦子。
這樣可以擴大孩子的眼界,增長知識,讓説話有內容,在孩子觀察時,要引導孩子看清楚對象,同時用語言表達清楚。
我們多帶孩子進行户外活動,在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教給孩子一些新鮮的詞彙。
比如在描述天氣很好時,可以教她用“陽光明媚、陽光燦爛”等詞語來表達,在描述顏色多樣時,可以教她用“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等詞語來表述。
同時還可以教孩子正確的發音,給孩子提一些問題,讓孩子來回答。
在郊外遊玩時,問孩子天上飛的動物有哪些,地上爬的動物有哪些,水裏遊的動物有什麼,等等。讓孩子通過觀察大自然中活生生的東西直接把它們説出來。
六、家長要留心觀察孩子的語言發育過程和能力是否符合正常水平,如果有問題,要早發現,早干預,早訓練
一般情況下,正常孩子1歲左右開始説話,會喊“爸爸、媽媽”。
家長對孩子要細心觀察,如果發現孩子過了該説話的年齡還是不説話,排除個體差異,比如孩子説話有早有晚,男孩子比女孩子説話晚等自然現象以外,如果孩子到了2歲半、3歲以後,仍然不説話,或者發音很少,即使説話,也只會説單個的字,並且説不清楚的時候,家長就要引起警惕了。
當發現孩子有問題時,家長一定不要猶豫和拖延,一定要帶孩子儘早去正規的,最好是權威的大醫院去進行必要的檢查和專業評估,結合孩子的其他表現,來綜合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
一旦確診,家長就要儘早對孩子的語言能力進行干預,積極開展科學的康復訓練,以求改善和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抓住孩子0-2歲半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掌握科學方法,教孩子學説話,發展好孩子的語言能力,發現問題,及時檢查、評估、干預和訓練,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孩子語言能力得以正常發展和提升的必要條件,更是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能夠正常學習和生活的最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