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霸權主義長期主導的世界,普遍存在着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那細胳膊細腿的能幹點什麼”“吃不了苦受不得委屈”“這工作不是你們這種女人幹得了的”……這些話無論是哪位女性聽了都惱火,不過就算嘴炮也沒用,實際行動才是證明自己最好的方式,當代社會就有一位女子用自己的經歷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女子也如男”。
劉霞出生於1970年,1989年19歲時正常參加了一次高考,那時候她的目標是蘭州理工大學,但眾所周知有一個大學目標還不夠,還得有一個具體的專業目標,畢竟雖然全國有統一的分級劃檔線,每個專業的分數卻並不一樣,然而劉霞對自己理想的專業錄取信心不是很夠,於是填了一個“服從調劑”。
命運就這樣偏離了她設想的軌道--劉霞竟然被調劑到了焊接專業,焊接專業是冷門專業不説,就業前景也差,這種差不是説找不到工作,而是工資低,最重要的是對女性十分不友好,一個是很多體力活,真的很累,另一個是工作環境亂糟糟,可能連女廁所都沒有,最後就是許多公司會明確不收女生,焊接專業的女生一畢業就會失業。
劉霞想過轉專業或者復讀重來,可是當時那個年代,能讀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家裏面是再供不起了,且親戚們緊蹙着眉頭的臉,或真的憂心忡忡或其實是幸災樂禍,都讓劉霞十分不爽快,她就想:“非得要讀出來給你們看看!”然後提着簡簡單單的行李,就義無反顧上了路,硬着頭皮學上了焊接。
開始劉霞確實苦不堪言,甭管以後出去是做設計還是做焊工,這個專業不能避免就是要上手去焊,空有一肚子理論肯定是不可以的,作為女孩子的劉霞很是受過一段時間的折磨,不過漸漸地,也可能是習慣了這樣的感受,她能從這個專業中體會到焊接的快樂了,尤其是最後成平出來時那種滿足感,會讓她一下子忘記當初的疲憊。
日復一日,當劉霞從這種沉迷中抬起頭來時,她竟然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畢業,順理成章進入上海汽輪機廠,這其實是她身份的一次巨大轉變,因為她並沒有成為一個焊工,而是成為了焊接工程師,焊工是將理想轉化為現實的人,焊接工程師則是對整個焊接進行綜合考量,要求一個人擁有焊接基礎,又要會和標準打交道,能對焊接工藝負責。
不過劉霞並沒有退縮,反而是發現自己的知識還遠遠不夠,萌發了想要進一步深造的想法,她向來是決定好了就立馬行動的人,很快就琢磨起來了如何提升自我,後來她從一個蘭州理工大學的本科生,成了上海交通大學的碩士,又成了清華大學博士,堪稱新時代“女狼人”,令人敬佩不已。
這還不是全部,真正讓劉霞在百度百科上佔據一席之地的,是她突破的技術壁壘,那時候焊接轉子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因為他們也只有少部分廠家能生產,所以價格昂貴,導致國內很被動,一直想要攻克這個難題,1959年終於開始研究該項技術,但始終一籌莫展,令人焦心不已。
劉霞瞭解到之後,立即挺身而出,立志要改變當下受制於人的窘境,她又成了當初在焊接專業時那個沉迷於埋頭作業的小女孩,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遺憾,一次次的重來,所有的一切都沒有打擊到她,反而讓她越挫越勇,最終真的讓她完成了超臨界百萬千瓦汽輪機低壓轉子焊接技術的研發,還投入了生產,國內不用看國外臉色了!
劉霞再接再厲參與了AP1000核電低壓轉子焊接技術研發項目,這顯然是比之前還要難得項目,最難難在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研發出來過,這意味着是全世界焊接工藝的空白點,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清楚了,劉霞再一次成功,對精密技術非常有自信的德國人都接二連三上面請教,還試圖挖牆腳,不過劉霞不為所動。
可以説劉霞從未言過“女權”,卻一直在踐行女權的責任,她把自己活成了“行走的女權大旗”,這可比網絡上不少嚷嚷着男女平等,實際上卻渴望特殊關照的鍵盤俠好上一百倍,須知很多機會有時候是女性自己權衡下放棄的,畢竟女性的生理結構和男性確實不一樣,而當你和劉霞一樣披荊斬棘,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談何平等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