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學生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圖書館裏學習交流。資料圖片
【大灣觀察】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並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當前,香港發揮自身優勢、把握時代機遇,積極推動國民教育,增強與內地教育交流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助力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方面努力作為,取得了積極成效。
助力教育強國建設,香港具有獨特優勢
建設教育強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建設教育強國,意味着更強的教育綜合實力、更高的教育質量、更大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等。香港教育事業具有獨特競爭優勢,可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有益助力。
香港教育質量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普遍認可。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於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持續擴大免費教育範圍,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平等接受教育。香港的高等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譽,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和教育專家。
香港教育樣態多元、充滿活力。在基礎教育層面,香港的中小學校可以大致分為官立學校、津貼學校(也稱“資助學校”)、直資學校、私立學校、國際學校五類,不同的管理方式激發了學校的辦學活力,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且優質均衡的就學選擇。在管理模式方面,香港特區政府負責宏觀調控和間接管理,各大學和眾多法定的教育機構均有各自的條例,可以自主任命或晉升教師、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行管理使用政府撥款,充分賦能學校在學術和非學術事務上的高度自主權。在升學方式方面,香港專上教育政策支持公帑資助和自資專上並行發展,體現了香港高等教育體系的多元化。
香港教育國際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一國兩制”保障了香港健全的法治及其與國際接軌的機制,為香港的自由創新提供了土壤。香港教育界通過與國際知名大學建立合作項目、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交流活動等方式,持續豐富自身的學科體系和教育理念,促進中西文化的交融與互補,培養了一批批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增進與內地教育交流合作,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迴歸祖國以來,香港的教育雖歷經波折,但在推動與內地教育交流合作方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合作辦學與交流體系。尤其是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香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抓手,致力於建立健全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內地實現了合作辦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協同合作,推動教育資源共享,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在國家和香港特區政府的支持下,香港與內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不斷開創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新局面。截至2022年9月,教育部已先後批准內地與港澳高校共同設立本科層次及以上合作辦學項目19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有3個,包括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城市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也正積極推動合作辦學項目的開展。香港高校在大灣區開展合作辦學、協同創新,為大灣區加速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發揮着重要作用。
在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方面,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也不斷深入。近年來,教育部不斷加強“內地與港澳中小學姊妹學校平台”建設工作,支持內地與港澳姊妹學校開展師生互訪、輪崗教學、合編教輔教材等形式多樣的交流學習活動。同時,支持香港辦學團體在大灣區開辦香港課程學校,為港人子弟提供一條龍中小學教育服務。香港特區政府也大力支持內地辦學團體在香港開辦內地課程學校。香港職業訓練局積極與內地的職業學院及機構開展交流合作,提升兩地職業教育和人才培訓的水平。2023年3月,由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現為“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和香港職業訓練局合作共建的粵港澳大灣區特色職業教育園區開園,標誌着灣區職教協同發展按下“加速鍵”。
與此同時,香港與內地青少年交往交流日益深化。兩地教育部門通過研修實習、暑期學校、短期考察等方式,促進兩地學生深度交流。香港推出“學生內地交流計劃”,每年提供10萬個交流名額,讓中小學生到內地不同省區市交流,多角度體驗國家在文化、經濟、教育、科學和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深化課堂所學,增進文化認同和家國情懷。
持續鞏固競爭優勢,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努力作為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需要香港發揮優勢,更有作為。如何在教育強國建設中作出更大貢獻,可從以下幾方面着力。
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持續保障教育生態良序運行。當前,香港教育部門致力於引導各學校全面開展有關憲法、香港基本法、香港國安法和《國歌條例》的教育,以培養學生對國家發展和社會責任的認知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理解。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愛國主義教育法,香港特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隨即提出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這是香港致力於建立健全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的有益嘗試。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懷,確保“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行穩致遠,是香港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有益作用的重要基礎。
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教育改革發展貢獻香港力量。一方面,香港可深度對接內地資歷框架,打造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的“立交橋”,比如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香港在學分互認、職業資格證書和教師資格互認等資歷框架內的協同作用,助力形成教育改革發展的區域整體性力量。另一方面,發揮香港教育國際化優勢,充分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服務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有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強與內地交流合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助力打造高水平教育體系,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助力中國教育國際化。“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一直是連接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建設教育強國,也需要香港繼續發揮好“超級聯繫人”的作用。香港可以充當內地與國際之間的橋樑紐帶,對外講好中國教育的故事,助力內地教育與國際接軌,助力內地學校開展國際對話,增強其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在為國家教育事業作出更大貢獻的同時,香港教育事業也必將更加枝繁葉茂。
(作者:卓澤林、舒剛波、李盛兵,分別系華南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副主任,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港澳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