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要遇到一些困難經歷很多波折。為幫助孩子順利解決這些問題,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
在疫情期間,可可就讀的幼兒園大班雖然停課,但為了讓孩子的學習不受影響,老師每天將閲讀、算術等各項作業發到家長羣裏,讓孩子完成並拍成視頻交回給老師打卡,這個過程要求家長陪同並監督完成。
可可平時是一個大方開朗、活潑可愛的孩子。
剛開始的時候,可可做作業很認真,但當進行視頻拍攝時就表現出不配合的狀態來。
她不是推三阻四就是扭扭捏捏,還找各種理由推脱,總之就是不樂意出現在鏡頭中的樣子,讓家長深感頭疼。
後來反覆了多次,可可還是對鏡頭有牴觸不能順利完成作業。
家長想了很久,終於找出了可可不願面對鏡頭的原因,並採取了相應的辦法,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
雖然孩子的性格可能各有不同,但一般在人不多或私下的時候都會有正常的表現。
那些一到關鍵時刻就產生害怕和緊張心理的孩子,是由於在各種場合經常受到家長或他人的暗示,久而久之誤以為自己真的害羞,從而出現不敢、不願表現和應對的現象。
其實,通常是人們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被孩子聽到和記在了腦海裏,並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因此,一旦遇到需要面對的人或事時,孩子就想起了那些記憶,因為懷疑自己沒有辦法做好,所以表現出拒絕、迴避的行為。
心理暗示是出自於大人的灌輸,是對孩子能力的誤解。
隨着年齡的增加,孩子有時候會發生不受家長控制的行為。
如果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經常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批評和否定,反而會強化孩子對這些錯誤行為的記憶,讓孩子無所適從可能重複犯錯,並且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
這樣既傷害親子關係,也讓孩子變得膽小、不自信,不敢面對困難。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的時候,父母不能發火或失去耐心。
要用心觀察孩子的行為,善於發現他的閃光點,然後專門記錄下來,並認真地與孩子進行交流。
這樣能讓他知道自己的優勢和父母對他的肯定、鼓勵,通過不斷地提醒和強化,讓他內心留下正向的記憶,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增強面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有的孩子遇到困難就害怕或不敢面對,導致越來越害羞逐漸失去自信。
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特別是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父母要想辦法耐心地進行引導和幫助,讓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首先需要父母多加陪伴,激發孩子的興趣、信心和創造力。
要多支持和鼓勵,採用適合孩子年齡特點或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讓孩子放開膽子進行嘗試,由被動變主動,由迴避變自願,從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陪伴孩子完成任務後,父母要讓孩子總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價,進一步強化孩子的自信力。
在總結中要讓孩子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對孩子的努力進行充分的肯定,再提出需要改進的不足,讓孩子易於接受,有利於提升親子關係。
經常這樣做之後,孩子的害羞心理很快能得到克服,膽子會越來越大,表現慾望也會越來越強烈。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父母必須讓孩子不論在各種場合都要學會積極應對,不能輕易地否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