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教育部統編的普通高中語文新教材出爐,其中增加“整本書閲讀”單元,自此,整本書閲讀成為高中教育新熱詞。今天,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辦的新時代語文教學方式變革研討會召開,會上,北師大教授、國家教材委員會語文學科專家委員鄭國民結合高中語文教育,為整本書閲讀支招。他認為,這種新的教學單元應以學生自主閲讀、撰寫筆記、交流討論為主,學生應該“唱主角”,閲讀過程中每階段應重點解決一些問題,並應有讀書筆記。
本屆論壇歷時3天,突出高端引領、問題意識、系統思考和成果優化四大特點,匯聚新課標編寫組專家、高校理論研究專家、各省市教研員、中小學一線教學名師及語文核心刊物主編,共同探討新時代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論壇設立四個模塊主題,分別為語文教育政策黨章、新課標重點學習任務羣解讀、統編語文教材教學以及新時代語文老師專業發展。
今天下午,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國家教材委員會語文學科專家委員鄭國民圍繞《語文課程開發的理念和原則——基於整本書教學的實踐探索》展開分享。
當前,為何要在高中推行整本書閲讀?鄭國民分析,這是為了解決語文教學的現實困境,語文教學存在教學內容碎片化、教學內容同質化、思維培養淺層化等問題。而新的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要求,改變強調碎片化知識和孤立技能的習得、過分關注確定性解題過程和標準答案的現狀,重點關注學生綜合運用學科思維方法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知識和技能以及價值觀念,創造性解決複雜、不確定性現實問題的能力。
基於此,核心素養所藴含的學習觀包括這些轉變,從關注碎片化學科知識技能的習得到關注複雜、不確定性的現實問題解決;從關注對他人知識的理解或反應,到關注綜合運用和主動創造知識;從關注學生學什麼,到關注如何學和學會學習;從關注自我學習,到關注團隊合作和溝通等。
在他看來,沒有一定的閲讀量,無法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而大量研究也顯示,學生的文化知識背景對於閲讀能力存在重大影響,應該從重視閲讀技能訓練轉變為重視文化背景信息。
在高中具體教學中,按照規定,必修階段整本書閲讀安排1學分,共18課時,應完成一部長篇小説和一部學術著作的閲讀,重在建構自己閲讀整本書的經驗和方法;在選修I和選修II階段要運用這些經驗和方法閲讀相關整本書,不專門安排學分。
如何開展具體實踐呢?鄭國民建議,首先應指定閲讀的作品,可從教材課文節選的長篇作品中選擇,也可由師生共同商定3到5部作品,學生從中選擇一部,要求其語言屬於典範,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思想文化水平和文化價值;課時可安排在兩個學期,宜集中使用,便於學生靜下心來認真閲讀;另外閲讀方法上,學生在反覆閲讀過程中,每讀一遍,應重點解決一兩個問題,有些地方應仔細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讀或瀏覽,閲讀時要有筆記,記下自己的思考、探索或研究心得。
整本書閲讀過程中,老師應該充當什麼角色呢?鄭國民認為老師更多是引導者的,即提出專題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引導深入思考、討論和交流,應以學生自主閲讀、撰寫筆記、交流討論為主。
整本書閲讀可以多種方式開展。他列舉了一些案例,比如,圍繞《紅樓夢》,有的學校嘗試學長開講座、紅樓知識競賽、小組紅樓講壇、大觀園情境閲讀等多種形態。
他也談到,在現行的課程環境下,尤其是課程管理和學習評價改革相對滯後的情況下,整本書閲讀還面臨諸多難題,包括如何協調課程安排與閲讀時間、統一評價和個性化學習、整體梳理與專題探究等多方面問題。他同時鼓勵一線教師多層面多方面進行大膽探索,腳踏實地、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