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 歸 茶

昔  歸  茶

雲南滇西,江河縱橫,山巒疊嶂。民族宗教,萬物有靈,傳奇故事,多如牛毛。一座山有一座山地故事,一條江有一條江的傳説,一棵樹有一棵樹的精神,一個石頭有一個石頭的靈魂。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是中華民族的囯飲。雲南臨滄的昔歸茶已被茶界視為中國名茶。關於昔歸茶的來歷眾説紛紜,可我卻在臨翔區邦東鄉一帶的瀾滄江流域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緬寧(今臨滄)及大侯(今雲縣)通往普洱景東和鎮沅的瀾滄江上,有一個用竹筏擺渡的渡口,渡筏人叫嘎裏,所以人們就把這個渡口叫做嘎裏渡口。嘎裏有個兒子叫阿喜貴,從小就跟着嘎裏在渡口擺渡,嘎裏死後,阿喜貴就接了嘎裏的班,繼續從事擺渡營生。有一年夏末秋初,瀾滄江水猛漲,嘎裏渡口已經被江水淹沒,大中小三張竹筏都沒法擺渡。阿喜貴沒事幹,就在窩鋪裏睡覺。不管對岸如何叫喊,阿喜貴權當沒有聽見,依然睡覺。一天過去了,江水跌了一點點。兩天過去了,江水又跌了一點點。到了第三天,江水跌得更多,渡口已經露了出來。阿喜貴看了看,決定開筏。

昔  歸  茶

在對岸等了三天的是一手馬幫,馬鍋頭叫趙三。這手馬幫六匹騾子三個人,得分三筏擺渡。第一筏渡五匹騾子一個人,趙三讓隨從先過,過江後把馬拴好再回頭接應。第二筏渡六馱貨物,趙三和隨從同筏擺渡,上筏時,兩人要將貨物一馱一馱地端上竹筏,下筏時又要將貨物一馱一馱地端上岸邊。第三筏只渡一匹騾子兩個人。騾子是一匹性子很壞,隨時雙腳騰空踢人的爪騾。上筏時,阿喜貴一再叮囑那個從來沒有見過的漂亮女人,叫她抓緊龍幹別放鬆,同時叮囑趙三牽好騾子,不要讓騾子亂動。就在竹筏渡到江中央的時候,忽然狂風大作,江面波浪滔天。受驚的爪騾雙腳騰空,竹筏搖晃幾下之後就被波浪掀翻。趙三被爪騾帶進旋渦之後就沒有再冒出水面,那女人卻抱着龍杆在喊救命。阿喜貴憑着對江面水流的熟悉和多年練就的水性,迅速遊向龍杆,一方面叮囑女人千萬別鬆手,另一方面,自己抓住龍杆並將龍杆往安全的水域和岸邊推去。女人得救了,爪騾也在下游的淺灘上岸了,唯獨趙三落水之後就再也沒有露頭。這一切,在對岸的隨從看得一清二楚,隨從在阿喜貴的幫助下,趕着馬幫回家報信。沒幾天,趙三的家人來到江邊,順着江岸找了幾天,都沒有結果。趙三的管家得知秀敏的情況後,甩下一句話:從哪裏來,就回哪裏去!且説這位女人叫秀敏。她本是大户人家的貼身丫鬟,由於大户人家落難破敗,於是流落為風塵女子。馬鍋頭趙三,歷來風流倜儻,只要馬幫一到站,賣掉山貨,就去逛窯子。當他遇到秀敏後,總是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經過幾次接觸,趙三花了一筆銀子,將秀敏贖了出來。趙三家裏已經有了明媒正娶的老婆,他決定將秀敏帶回去做二房。可是還沒進趙三家的門,趙三就死於非命。秀敏很痴情地在渡口等待着,白天她順着江邊尋找,希望趙三奇蹟般的從瀾滄江裏鑽出來,晚上就被阿喜貴收留在窩棚裏。阿喜貴也多次勸秀敏返回,可秀敏説她已無家可歸,請求阿喜貴收留她。這一請求,正中阿喜貴下懷,因為阿喜貴雖然渡筏能掙幾個錢,但一直都還單身未娶。如今見秀敏哀求,於是並應允下來,收留秀敏做老婆。皮膚白淨,腰身苗條的秀敏深得阿喜貴喜愛。從此,阿喜貴和秀敏恩恩愛愛,阿喜貴負責擺渡,秀敏負責洗衣做飯。阿喜貴收到筏錢就交給秀敏,秀敏將筏錢積攢起來,準備買一片平實的地皮建蓋房屋。平日裏,秀敏不捨得亂花一分錢,但阿喜貴卻特別珍愛秀敏,只要大馬幫經過,他就會請馬鍋頭幫她買回她喜歡用的胭脂、鏡子之類的女人用品。

昔  歸  茶

公元225年冬,渡口來了近萬蜀兵,為首的是南征將領諸葛亮。諸葛亮請求阿喜貴一天之內將這些蜀兵擺渡到對岸。阿喜貴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大的陣仗,根本不敢違抗,只好一筏接一筏的擺渡。就在阿喜貴一筏又一筏渡江的時候,諸葛亮與秀敏就在岸邊閒聊。秀敏不但説了自己的身世,還將瀾滄江峽谷瘴癘嚴重,常年瘧疾肆虐,很多人因為發擺子不醫而亡的事也告訴了諸葛亮。渡完江,諸葛亮不但給了阿喜貴一些銀兩,同時還獎勵他三顆果實。他對阿喜貴夫婦説,你們只要把這三顆樹籽秧活,並將它養大,四五年之後就可以當郎中給人治病了。諸葛亮隨手從衣袋裏拿出兩個錦囊,要求阿喜貴和秀敏按照錦囊中的方法一一去做。説完,就率兵過普洱、楚雄之境到昆明,然後返回成都去了。原來,諸葛亮七擒孟獲之後,押孟獲過順寧境。就在諸葛亮帶兵押俘往馬街正義坡走的時候,由於天氣炎熱,兵士們遇到清泉就喝,結果喝到毒泉,弄啞了嗓子。孟獲戴罪立功,用香竹箐大茶樹的枝葉為料,熬湯給中毒兵士大碗大碗地喝下。第二天,嗓啞兵士恢復話語,諸葛亮高興至極,於是就按馬謖提出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方針,將孟獲安置在香竹箐附近的慶甸(今鳳山大麥地一帶),讓他繼續統治南蠻夷人之地。孟獲大喜,便將當地郎中的一些單方偏方一覽無遺地告訴了諸葛亮。諸葛亮邊聽邊記,記下了茶樹栽培方法以及茶葉的各種藥用。臨走之前,諸葛亮命令士兵摘下茶樹上的所有果實,收入囊中隨身攜帶。在班師回朝途中,只要遇到瘴癘肆虐的地方,他就發放茶籽,動員當地官民種植。只要遇到對官兵有幫助的人,他也獎勵幾顆,並毫不保留地教授種植和使用方法。後來在雲南境內的很多茶區,都把諸葛亮當作茶神供奉。諸葛亮離開渡口,率兵前往昆明後,阿喜貴和秀敏就迫不及待地打開諸葛亮留下的第一個錦囊,並按照錦囊中的提示,在窩棚左右和後面各挖了一個坑,並將茶籽種下。每天,阿喜貴臉都沒洗就離開窩棚擺渡去了。秀敏卻天天都將洗臉水澆在窩棚左右的兩個坑裏。由於窩棚裏的生活用水都用葫蘆或者竹筒從江邊背上來,洗菜、煮飯、飲用都要節儉使用,所以沒有多餘的水去澆窩棚後面的坑。幾個月後,窩棚左右兩個坑裏的茶籽發芽了,並且長得很健壯,可窩棚後面那個坑裏的茶籽卻沒有發芽。阿喜貴耪開坑一看,茶籽已經發黴,再也發不了芽了。一年過去了,茶樹已經長得一拃高。兩年過去了,茶樹已經長得一克膝高,並且開始分叉生長。又一年過去了,茶樹已經長得一腰高了,枝杈也越發越多。這時,秀敏拿出諸葛亮留下的第二個錦囊仔細閲讀,之後就按照錦囊裏寫的一步一步去試驗。他先摘一片嫩葉放進嘴裏咀嚼,一陣苦澀之後,就有一種回甜的感覺,那滋味就像吃過幾顆橄欖之後再喝冷水一樣。後來他就摘下兩棵茶樹上的一些葉片在太陽下曬乾留存。夏日裏,夫婦倆在窩棚裏遭到蚊叮蟲咬,他們就摘幾片茶葉揉揉擦擦。來來往往的人生病了,發擺子了,秀敏就抓一把幹茶葉煮煮加點鹽巴讓病人喝。寨子裏的人出現上吐下瀉了,他就先把大米炒糊再將茶葉炒到葉黃幹泡,然後以生鹽熟鹽各半做藥引煮透了讓病人喝。年深月久,當地人還真把夫婦倆當郎中了,什麼頭疼發熱上火肚泄的都來找他倆醫治。

有一天,秀敏把茶葉摘進籃子裏,卻遇上天陰下雨,無法扒開來曬,到第二天倒出來時,發現茶葉熱乎乎的發汗濾水。秀敏覺得倒掉可惜,就把小鐵鍋架在火塘上,把茶葉放進鍋裏焙乾留存。茶芽出鍋後,秀敏順手舀了一碗水倒進鍋裏冷鍋。阿喜貴上後山砍柴回來,正好口渴,發現鐵鍋裏有水,水裏還飄着幾片茶葉,於是就順手打了一碗像牛一樣海喝。喝過鍋裏的水後,阿喜貴覺得這水很特別,有茶的苦,有茶的澀,還有一股淡淡的胭脂清香。阿喜貴開始以為,是用到秀敏用過的碗才有這種香味。後來,他用開水泡了一碗秀敏焙乾的茶葉,覺得香味依然。再後來,阿喜貴親自採摘茶葉親自洗鍋炒焙並親自再泡,可泡出來的茶水還是有那種很是霸氣的胭脂清香。阿喜貴終於明白這香味來自茶樹本身,因為兩棵茶樹不但每天接納日月之精華,而且還大量吸收秀敏每天倒出的洗臉水之水分和養分。過了幾年,這兩棵茶樹開花了,結果了。在阿喜貴的無私傳教下,忙麓山村村寨寨都開始用茶籽育秧,栽種。又過了幾十年,阿喜貴和秀敏都作古了。可他們留下的茶樹依然一代傳一代,代代相傳,直至如今。剛開始的那幾百年,人們為了紀念阿喜貴夫婦,就把這茶叫做“喜貴茶”,可又過了幾百年,這“喜貴茶”就在口口相傳之中傳成了“昔歸茶”。作者 | 陳開心山還是邦東忙麓山的山,山上的茶栽了砍,砍了栽,栽栽砍砍,砍砍栽栽幾千年,至今依然生生不息。水還是瀾滄江源頭流來的水,水生大浪,大浪淘沙。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今天嘎裏古渡的流水絕對不是昨天的那一流,更不可能是幾千年前的那一灣!可最為奇怪的是,昔歸茶已經通過幾千年的歷練和演變,但那霸氣的胭脂清香依然不變。莫非阿喜貴和秀敏的在天之靈一直在護衞着“喜貴茶”的神聖尊嚴!

昔  歸  茶

- E N D -排版 | 荊 棘文字 | 陳開心校稿 | 聲聲慢選圖 | 陳開心 臨滄市攝影家協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23 字。

轉載請註明: 昔 歸 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