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清退博士研究生的新聞,真的感到‘亞歷山大’,現在一想還不如不讀博……”201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同年考上博士研究生,如果按正常的讀博時間,李雪(化名)今年6月應該就畢業了,但可悲的是,因論文遲遲未能通過,她無奈之下“選擇”了延期畢業一年。
近日,“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對該校52名超期博士研究生髮出學籍預警,有人早在2002年入學,讀博期限最長或已到18年”一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讀博壓力大、延期畢業、甚至自殺……當一眾信息接踵而來,不少人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讀博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考試、論文、婚姻、前途“或許我才是那個最焦慮的人”
回憶當時決定讀博時的想法,李雪有些意味深長地説,從小父母對她的學習便十分上心,小學時要求是“三好學生”,初中時要有一個不錯的學習成績,高中時要努力考一所好大學。而在讀研之後,父母又要求她考博,説是能為以後找一份好工作奠定基礎。於是,在準備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時,她便在父母的幫助下與現在的博導取得聯繫,並着手準備考試。
李雪告訴記者,其實考博並不容易,申請考博的研究生需要拿出兩到三篇的論文成果,這些論文都要發佈在認可度高的核心期刊上,數量和質量要求都很高,很多碩士學術成果並不能達到要求。同時,博導可能只帶幾個學生,數量少,自然要招成績優秀、科研能力強的學生,所以篩選流程比較嚴格,錄取要求很高。例如在自己那一屆同班的碩士共有7人,其中有5人選擇考博,但最終只有她被錄取。
“在大多數人眼裏,‘博士’的頭銜往往與精英、高薪、學霸等標籤掛鈎。但只有在讀博士才知道,他們或許是所有社會羣體中最焦慮的人。”
在考上博士研究生的第一年,李雪評價自己的生活還是不錯的:除了日常上課,時常會和同學一起聚餐,不時還跟導師到各地去做課題研究。但好景不長,艱苦的學術生活隨之而來:每天早上9點去實驗室,晚上11點回寢室;高質量地發表SCI文章,必須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發表在權威期刊上的學術論文或至少有兩篇發表在核心刊物上的學術論文;屢屢修改的畢業論文,論點、論據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參考大量文獻,有根有據,且沒有創新很難通過……這些都讓李雪感到十分“頭疼”。
“相比之下,當時沒讀博的同學,反而因為更早就業積累了更多工作經驗,其中有一些甚至已經買車買房了。”李雪説,對她而言,最大的壓力還是對自己前途的迷茫。如今,很多同學都已經畢業,但自己還在學校,因為延期畢業,許多晚上她都躲在被子裏哭。
前段時間,大連理工研三的一位男生在實驗室用一根麻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25歲。在遺書中,他寫道,“我的痛苦,你從未感同身受……”“實驗數據出錯、延遲畢業、沒有SCI論文,到底對碩士生和博士生來説意味着什麼?我想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白吧。”李雪説。
有人讀博最長或達18年博士不是數量上的“面子工程”
近日,一則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對該校52名超期博士研究生髮出學籍預警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其所列名單顯示,有人早在2002年就已入學,讀博期限最長或已達到18年,這讓人不禁有些瞠目結舌。
記者瞭解到,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碩博生清退已越來越普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經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多方面。
例如今年8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便發佈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從名單上的學號來看,這次被退學的很多同學讀博時間已經達到15年;7月,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發佈《關於處理超過最長學習年限博士生學籍的通知》,因超過全日制博士(含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的59名博士生,對其學籍管理將作出分類處理……
而在此前,教育部便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落實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同時提到,要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
據悉,2019年,我國博士生的延期畢業率高達40%,其中接近一半延期的時間為一年,20%的延期時間為兩年。
“國家在博士研究生計劃管理中,積極支持嚴把質量關、博士研究生分流推出比例較大的培養單位。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講,就是教育機構對博士研究生的要求越高,越會得到教育部的支持。”對此,有專家表示,相比國內其他高校,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位對社會人士更具誘惑性,因此教育部每年抽出800萬元專項經費來抽檢各大高校博士畢業生的論文,清華大學為了防止學術不端的行為,鼓勵依據學位論文以及多元化的學術創新成果評價博士生學術水平,不以學位論文作為唯一依據。
與此同時,教育部鼓勵各大高校統一標準,加大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讓不能畢業成為常態認知。市場需求是高質量的高學歷畢業生,而不是數量上的“面子工程”。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去考博認知、熱情、專注真的缺一不可
“我考博在上本科時就想好了,如果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考完博,我還準備讀博士後。”小周是某駐濟高校2017級畢業的研究生,學的是新聞傳播類專業。自畢業那年起,他便和幾個同班同學一起備戰考博,曾報考山東大學等知名高校。“我目前在一家企業上班,想考博是因為對自己專業的熱愛,想專注於這方面的研究,雖然還沒有考上,但我會繼續努力。今年準備得還行,應該能‘上岸’。”
小周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如今不論是學校剛畢業,還是社會上已參加工作的研究生,都有不少準備考博,除了對自己專業確實熱愛外,其中不少是源於工作、生活的壓力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待遇不錯,薪資可喜,也可獲得更多的機會。但真的每個人都適合考博嗎?
“博士研究生在讀博期間更專注於科學研究,相比本科和碩士,要求更持久的專注率,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考博。很多人沒有科研基礎,受身邊人影響趕工讀博士,沒搞清楚自己是否真心熱愛科研,後來才發現讀博士並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所以放棄了。”在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顏梅看來,如果不喜歡科研而是迫於社會壓力,或為了推遲就業而考,意義不大。
“在決定考博前,考生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定位和清晰的認識。即便要考博,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科領域方向,只有真正熱愛學科,對其有足夠的興趣和認知,才有可能在研究方向上取得成功。”
據顏梅介紹,目前高校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要求都有差別,很多高校目前都採取“審核制”錄取博士研究生,即對其在碩士期間的成果進行審核並進行集中面試。“大多數博士生在讀博期間都會進行科研或課題實踐,壓力肯定會有,但缺乏交流也是客觀存在。如果真的對研究領域不感興趣,可以申請更換課題或導師。”
據瞭解,如今在濟南大學,每一位博導的博士生、碩士生數量總和不能超過12個人,不同研究方向的導師所帶學生也有數量限制,這就很好地避免了導師沒有時間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問題。此外,在選聘博導時,學校也會根據各方面條件進行綜合考量。
而在今年9月,教育部也發文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指出培養單位要避免簡單化地唯論文、唯科研經費確定博士生導師選聘條件。對於師生出現矛盾或其他不利於保持良好導學關係的情況,應本着保護師生雙方權益的原則及時給予調解,必要時可解除指導關係,重新確定導師。在博士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等環節出現嚴重問題的導師,還應視情況採取約談、限招、停招、退出導師崗位等措施。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博士研究生都是四年制,這也是為了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搞科研,從而達到畢業要求。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學生存在延期畢業的問題,如果延期一年是可以理解的,大多是因在讀博期間沒有對自己的科研方向有足夠的認知,畢業論文不‘過關’。”顏梅説,學術就是學術,與功利無關。如果你真的想做博士,就要做好扒幾層皮、掉幾把頭髮的準備。“博士本身不是一種炫耀,它實際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本報記者張展銘)
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