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作文大賽為何能成為斂財捷徑

楊朝清

近日有家長反映,孩子參加了“葉聖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多個“渠道商”承諾,花一萬元左右就可以買到北京市賽區一、二等獎,幫助“小升初”加分。2019年12月法院作出明確判決,教育部不予審核通過,但現在這項大賽仍在堂而皇之舉辦,甚至愈演愈烈,近來又推出包括編程、英語在內更多以“葉聖陶”命名的賽事。

一項山寨賽事,非但沒有銷聲匿跡,反而風生水起;山寨賽事在本質上是一種忽悠和欺騙,通過移花接木、無中生有,將沒有含金量的獎狀、獎盃、獎牌和證書包裝成為升學的“敲門磚”。圍繞着山寨賽事,形形色色的“渠道商”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那些被升學焦慮裹挾的家長們,成為他們眼中“待宰的羔羊”。

現代社會,大家都是上了好幼兒園想上好小學,上了好小學又想上好中學,上了好中學又想上好大學,上了好大學又想找好工作……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連續譜,不少家長患上了“學業焦慮症”,“小升初”更是家長們心心念唸的大事。

商家既把握了家長們的教育焦慮,也洞察了家長們的“囚徒困境”。有些家長上當受騙是因為“不知內情”,為何有的家長“明知山寨也參賽”?山寨賽事究竟能否給孩子加分,家長心裏並沒有底,他們最擔心的情況其實是“別人家孩子有,我家孩子沒有”。為了避免陷入“囚徒困境”,有些家長寧可“花錢買心安”。

不論是“凡賽皆獲獎”,還是“萬元可保省級獎”,抑或全是國內選手參賽的山寨國際比賽,山寨賽事低成本炮製了一個又一個的獎項,高價銷售出去。這樣的一本萬利,顯然成為一種捷徑。當教育焦慮逐漸升温,當“囚徒困境”難以打破,山寨賽事就會找到生存空間。

在家庭結構小型化的當下,“兒童中心主義”讓孩子們得到了萬千寵愛;孩子們的身上,承載着家長們“爭上游”的希冀。一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不甘於孩子的平庸與平凡,總是渴望自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強一些。山寨賽事迎合了這些家長炫耀和攀比的需要,成為他們進行顯擺的工具,成為一種社會表現和社會競爭的手段。用山寨獎項來“貼金”和裝點門面,説輕一點是自欺欺人,説重一點是被收割了“智商税”。

按照教育部門的相關規定,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萬元可保省級獎”用於“小升初”,山寨賽事不過是自説自話、自彈自唱。避免被山寨賽事鑽了空子,除了需要加強市場監管之外,還離不開家長精神世界的強大——有篤定的文化信仰和價值追求,有理性、成熟的心態,家長們面對山寨賽事才會更加淡定從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0 字。

轉載請註明: 山寨作文大賽為何能成為斂財捷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