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山區小學的“雙減”秘訣
初冬的陽光灑滿校園,孩子們從操場跑回教室,迫不及待地拿出紙筆,洋洋灑灑記錄下剛剛的遊戲體驗。一個孩子寫道:“雖然淘汰後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悶悶不樂,但後來覺得輸和贏並不重要,開心和團結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林城鎮第一完全小學(簡稱“會同一完小”)的一堂寫作課:孩子們先做遊戲,再在老師引導下完成一篇習作。語文老師石琳説:“我們鼓勵孩子從真實的體驗中獲得靈感,而不靠抄範文、背範文來學習寫作,許多生動的表達由此而來。”
12月1日,會同一完小的孩子們在做遊戲。 新華社發(劉海 攝)
地處武陵山片區的會同縣是勞務輸出大縣,留守兒童很多,爺爺奶奶是家長中的“主力軍”。相較於城市而言,以隔代養育為主的當地學生,其教育更依賴於學校。
“雙減”政策落地後,在留守兒童佔比超40%的會同一完小,老師們正在不斷探索符合校情和社情的教學秘訣。校長馬擁軍説,一句話概括秘訣,就是用提升效率、提高質量,來真正實現減負。
11月30日,會同一完小一年級語文課堂上,教師引導孩子們自主講解課文知識點。 新華社記者 袁汝婷 攝
首要秘訣是提高課堂效率,讓孩子們在有限時間儘可能充分掌握知識點。語文老師肖苗青説,老師們每週都會開展火熱的教研討論,就為了把教材“吃得透透的”,咀嚼出豐富的內容來。
12月初,記者在會同一完小走訪時,學校正在舉辦別開生面的“説教材”比賽。老師們分學科、分年級走上講台,講解對教材和課文的理解,闡述“雙減”之下教師如何轉換課堂角色,全員參與,探討互評。
“雖然山區學校的資源比不上大城市,但我們常常開展研討,也有意識地加強線上學習。”肖苗青説,大山阻斷不了老師們好學鑽研的熱情。
11月30日,會同一完小舉行“説教材”比賽。 新華社發(劉海 攝)
另一條秘訣是提高作業質量。“減負的根本在於提質——作業要更少,但學生的收穫要更多。”數學老師龍濤説,這就要在佈置作業前花更多功夫選題,老師先做題,再將精選好的題目佈置給學生。“從用多道題鞏固一個點,到用一道題講出多種解法。”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馬擁軍在學校推行“無叉作業本”,題目做錯了不打大紅叉,而是用下劃線或者問號啓發學生自主檢查和更正。“一開始老師們有些不習慣,慢慢卻發現,孩子們更願意主動改錯題了。”龍濤説。
秘訣還在於精準。教導主任楊明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張錯題分析表。在每次鞏固練習中,老師們列表統計每道題的正確率、錯誤類型,並寫出有針對性的提升策略。“有點像大數據分析,找準知識結構問題在哪,重點鞏固。以往需要3張試卷解決的問題,現在用一次鞏固練習就能解決。”
“雙減”落地之初,一些在外打工的父母憂心忡忡。放學早了,作業少了,會不會讓孩子們更加沉迷手機?學校也在思考,如何幫助爺爺奶奶們一起抵禦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誘惑力?
為此,老師們帶學生玩起七巧板、華容道、魔方等輕量化、趣味化的思維訓練益智遊戲,用一個個小道具玩出千變萬化。
沒過多久,校門口文具店裏單價幾塊錢的魔方、七巧板等被孩子們一買而空。不少孩子放學回家後,還會拉着爺爺奶奶一起“研究”這些益智玩具。有孩子告訴龍濤:“有了這個,我就不玩手機了。”
下課鈴響起,孩子們像歡脱的小鳥飛出教室,許多人手裏還抓着魔方,笑聲在這所山區小學的校園裏迴盪。“對我們來説,‘雙減’最大的秘訣就是鑽研,鑽研怎麼讓教育更有質量、更高效率,讓孩子學得更快樂。”馬擁軍説。(記者張格、袁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