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馬利登陸西西里島註定不會成功,不怨巴頓,艾森豪威爾是關鍵

蒙哥馬利登陸西西里島註定不會成功,不怨巴頓,艾森豪威爾是關鍵

1943年,蒙哥馬利推翻了登陸西西里島的“赫斯基8號”方案,提出了自己的作戰計劃,雖然“集中使用兵力”是其最大的亮點,卻掩飾不住英國人奪取榮譽的野心。一時間,美、英雙方將領們再次爭執不休,甚至矛盾公開化。

作為此次戰役的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不僅要平衡兩國之間的利益,而且還要將一個個、個性鮮明的將領們圍攏在一起,既要有善於協調、溝通的高情商,又要有體現美國優勢的戰略眼光。那麼,他是如何顯示出超強的戰略眼光和斡旋能力呢?

蒙哥馬利登陸西西里島註定不會成功,不怨巴頓,艾森豪威爾是關鍵

東、西方政治目標上的矛盾,讓艾森豪威爾左右為難。

儘管蒙哥馬利的新計劃得到了盟軍總部的同意,但不放心的丘吉爾還是趕在北非戰事即將結束前,前往華盛頓敦促羅斯福向軍方施壓,“正確認識到進攻意大利的意義”。讓英國人高興的是,美國軍方在總統的干預下,勉強同意進攻西西里島。

也就是説,西西里島戰役還未開始,盟軍的行動再次跟着英國人的“指揮棒”。當然,為了安撫美國,丘吉爾答應在法國登陸,開闢蘇聯人所説的“第二戰場”,但推遲到1944年的5月以後進行。這個決議通過秘密渠道通知了蘇聯。

蒙哥馬利登陸西西里島註定不會成功,不怨巴頓,艾森豪威爾是關鍵

蘇聯統帥對於西方國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失信,徹底失去了耐性。他致函羅斯福:“你們的這個決議給苦苦抗戰兩年的蘇聯,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德軍依然像以往那樣,在東線保持足夠的主力”。言外之意,進攻西西里島對蘇聯毫無幫助。

不過,他十分清楚破壞盟國義務的主使是丘吉爾,並毫不客氣地指出:“這場反法西斯戰爭,蘇聯軍民付出了千百萬人的生命。與之相比,英、美軍隊的犧牲只是區區小數”。其實,這是在諷刺丘吉爾不履行盟友責任,隔岸觀火、不講道義。

徹底被激怒的蘇聯統帥,再也不能容忍英、美兩國無視蘇聯的利益。一氣之下,臨時召回了當時駐倫敦和華盛頓的大使,以此抗議美、英兩國所奉行的政策。丘吉爾根本不聽這一套,依然推行他的“巴爾幹戰略”,意圖將美國拉攏在自己一邊。

但在美國的戰略中,很大程度上把橫渡英吉利海峽,作為進攻歐洲的第一步,並極力避免捲入地中海地區的政治糾紛,致使進攻西西里島不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而是政治上的折中方案。這讓艾森豪威爾很難明確指導方針,也是他最為難的地方。

將領間的不合,讓他很難專注于軍事指導。

自美軍參加二戰,盟軍內部就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誰都想獲得更大的功績和榮譽,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是在一種不公平的情況下,合理競爭就會演變成為相互仇視。西西里島戰役就是這樣,蒙哥馬利的傲慢、自負徹底激化了兩軍矛盾。

非洲戰場,蒙哥馬利成為英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但同樣“愛出風頭”美軍將領巴頓,可是美國人的驕傲。要知道,被打殘的美軍第2軍在他手裏,僅用11天就恢復了戰鬥力,是美軍人人皆知的戰術家。總之,兩人成了兩軍較量的“急先鋒”。

然而,心胸狹窄的蒙哥馬利,卻不想給對方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尤其是在“赫斯基8號”方案中,美軍將要攻佔的巴勒莫,是一座著名的城市,誰攻佔它都將名垂青史、名聲大振。他不希望有任何人的戰績超過他的第8集團軍。

於是,他推翻了“赫斯基8號”方案,並建議巴頓的第7集團軍,作為“配角”掩護自己的側翼。不要説巴頓了,連英國人自己都覺得蒙哥馬利有點“欺人太甚”,以至於亞歷山大親自登門安撫巴頓。誰知,巴頓並沒有為難這位英國上級。

換句話説,蒙哥馬利對登陸西西里島計劃的修改,可謂是大獲全勝,但他仍不滿意,將目光盯在了兩軍的指揮權上。在他看來,既然是集中兵力,就必須有一個統一指揮的問題。換句話説,英軍擔任主攻方向,指揮權自然由蒙哥馬利擔任。

為了增加爭取的分量,他在獲得副總司令亞歷山大的支持下,向艾森豪威爾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絕。理由是,因修改計劃已經使美、英兩軍產生了很大的隔閡,從團結的角度出發,按原計劃分為兩個獨立的集團軍,利於作戰。

其實,艾森豪威爾十分清楚蒙哥馬利的“險惡用心”,就是要壓制美軍為己所用。他這一關都過不去,就更不要提受盡委屈的巴頓了,根本不可能將自己的集團軍交給另一個人去指揮。這段時間,艾森豪威爾忙於協調,很少關注軍事準備。

但他也顯示出超強的戰略眼光和斡旋能力。

1943年的西西里島戰役,還沒有開始打,就已經讓美、英兩軍之間爭得“頭破血流”。作為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不得不協調各方利益,將一羣才華橫溢但又桀驁不馴的美、英將領聚攏在一起,為一場兩國戰略目的截然不同的戰役做準備。

丘吉爾的“巴爾幹戰略”,希望解決西西里島後繼續擴大範圍,從地中海向中歐地區挺進,擊敗德、意兩國;而羅斯福更傾向於不捲入英國的政治糾紛,支持美國軍方登陸法國。在艾森豪威爾看來,西西里島戰役只能是象徵性,而不是戰略性行動。

為此,他不打算給英國人太多的空子可鑽。首先,他任命亞歷山大擔任戰役總指揮,負責美、英兩軍的軍事行動,並取消原番號,設立東、西特遣隊。既給了英國人極大的面子,又不管誰取得勝利,都不能以各自番號進行宣揚,避免了矛盾。

其次,同意英國人的方案,但對登島後如何展開他沒有明確的指示。儘管有客觀上的原因,讓他無法專注軍事行動,但其主觀上並不看好蒙哥馬利的計劃,不明確指示就是給美軍更大的自由度,憑他對巴頓的瞭解,美軍決不會聽之任之。

更關鍵的是,同意英國人的西西里島作戰計劃,他是有條件的。一再讓步的背後是丘吉爾答應在開闢第二戰場時,會全力以赴的支持。也就是説,西西里島戰役勝利與否,他都將堅定地在法國準備登陸,到那時,英國人自己都不好意思拒絕。

可見,一團和氣的艾森豪威爾,卻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對過分的要求,他都能以合理的解釋化解;並巧妙地將美國人的利益,置於一個誰也挑不出理的位置,尤其是擁有軍事戰略家的眼光,讓英國人既欣然接受,又像吃了一個蒼蠅而難受。

也就是説,表面上英國人贏得了一切,但在他的運作下,美軍一樣有機會展示自己。因為,他知道自負的蒙哥馬利,一定會興師動眾地一路推進,反而會吸引更多的德軍,並形成對峙,打破僵局只能是側翼進攻,而擔任掩護的就是巴頓。

當然,他的一些做法不是一般將領能理解的,就連好朋友巴頓,也僅僅只是害怕失去參戰資格而選擇沉默。但未來的戰事越來越向着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並且逐步獲得了在盟軍的主導權,都證明了艾森豪威爾具有優秀政治家的潛質。

其實,從艾森豪威爾擔任盟軍總司令那一刻起,就已經漸漸在主導着盟軍。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88 字。

轉載請註明: 蒙哥馬利登陸西西里島註定不會成功,不怨巴頓,艾森豪威爾是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