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長都有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孩子的表現一定要可圈可點,孩子的成績一定要脱穎而出,孩子的身心一定要健健康康……
基於此,一些家長在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之後,他們繼續讓孩子拿出家長親自買的練習題繼續做題目,恨不得把孩子掩埋在題海之中。
學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家長要再增加作業嗎?作為一線老師,我覺得家長最好別添亂!
首先,做作業不是孩子童年的全部。
“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説我在做作業!”“舉頭望明月,低頭做作業!”“生當作人傑,死要做作業!”“人生自古誰無死,來世繼續做作業!”……
這種對古詩進行撰改的“金句”,很多都出自小學生之手。從這樣的句子我們不難看出,適量的作業應該不會讓學生產生太大的逆反心理,但是如果作業量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那麼又有多少個學生對做作業興味盎然呢?
做作業,並不是每一個孩子童年的全部。對於學生而言,生活中不僅有眼前的作業,還有玩和遠方。
其次,勞逸結合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
今天的氣温非常低,一整天的氣温保持在八九度左右。在這麼冷的天,孩子寫完作業之後,跳跳繩,踢踢毽子,身子立馬就變得暖和了;
孩子在做完作業之餘,看看電視中的新聞了解國家大事,瞧瞧正常做作業時間沒機會看的課外書,孩子的知識面和眼界自然也會更高一些;
孩子在做完作業之後,幫家長做一做家務,減輕家長的負擔,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就會在第一時間“抬頭”,對於家長而言並沒有多大的損失;
在孩子寫作業之後,家長和孩子談談心,拉近彼此之間的親子關係,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品德修養、感恩他人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一個孩子,如果一天到晚都在寫作業,除了寫作業其他的能力都得不到鍛鍊,到最後豈不成了一部只會寫作業的機器?
第三,家長壓擔子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以我自己的孩子為例,前幾年我自己的孩子在雙休日做完老師的作業之後,我會繼續給她佈置作業,結果孩子做作業的速度越來越慢了。
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孩子認為反正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何不把雙休日的作業慢慢做,直接“熬”到週日下午就不用再受新作業的“折磨”了。
當妻子和孩子談心之後,孩子最終道出實情,於是我果斷為自己的這種行為“緊急剎車”——老師在課堂上佈置作業之後,我堅決不再佈置任何作業,結果孩子寫作業的效率立馬如同中老年人的血壓一樣飆升。一個孩子,如果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卷子,其厭學情緒必定會水漲船高。
家長朋友們,當孩子做完作業之後,你會不會繼續給孩子“佈置”作業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