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室政治學—同是王妃, 為何大家都喜歡凱特, 而反感梅根?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經典

今天來個輕鬆點的,寫寫英國王室那點事兒。

最近英國王室有點煩。而引發王室煩惱的,則是新晉王妃,蘇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


其實自打5月份哈里王子與梅根成婚以來,這位有黑人血統的二婚王妃,就一直是英國小報的重點關照對象。關於她的各類消息也一直沒間斷過。不過整體而言,當時的輿論,對這樁王子與灰姑娘的婚姻,還是以美好祝福居多。

不過近兩個月,情況則出現了翻轉。所有關於梅根的報道,幾乎都是以負面黑料為主——什麼王室內部人士稱“梅根王妃性格與眾不同”,接連氣走三個王室助理,難伺候;梅根與凱特不合,甚至還氣哭凱特,梅根不想與威廉和凱特為鄰,鼓動哈里王子搬離肯辛頓宮;梅根導致哈里王子與威廉王子兄弟反目;梅根想生完孩子繼續拍電影等等。反正諸如此類,所有關於這位平民王妃的新聞,幾乎都是黑料滿滿,而她本人,也被外界形容為一個“心機婊”,被視為英國王室的隱患。

這恐怕是梅根與哈里大婚前,萬萬沒有想到的。

當然,小報的黃色新聞,向來都以捕風捉影、誇大其詞為能事,做不得準。不過無風不起浪,僅僅半年時間,梅根就鬧的滿城風雨,而且很多爆料都都有看似可靠的信息來源,內容也具備相當可信度,所以這些負面消息也不能説是空穴來風。

梅根的形象為什麼會如此糟糕?

是因為她的平民出身?顯然不是。別的不説,就説她的嫂子凱特王妃,同樣出身平民,但風評可以説是出奇的好,不僅王室上下讚譽有加,在大眾層面也有極高的美譽度。

那是因為她的黑人血統?看上去有這麼一絲道理。畢竟王室是最講究血統的,英國王室身份尊貴,現在納一個有黑人血統的王妃,看上去確實有那麼點離經叛道。

但其實這一點同樣經不起推敲。畢竟現在反種族歧視在西方依然是政治正確,無論是大眾還是王室,除了少數白人至上主義者,其他的都不會拿這種種族成分做文章。何況英國王室又是全球現存王室中最具影響力最大的,英國女王還是英聯邦的名義元首,這種身份和地位架着,他們更不可能沾上種族歧視的名聲——相反,對黑人梅根的接納,反而有助於增強英國王室的威望,贏得亞非英聯邦國家的好感。最後,梅根畢竟不是凱特,除非威廉這一系全掛掉,否則梅根的黑人血統子女,是絕對不可能成為英國國王的——所以即便王室對膚色依然有點芥蒂,也不會攤到她頭上。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梅根成為萬人嫌呢?

歸根結底,還是和梅根的張揚處世風格有關。而這背後,又涉及到王室延續的道德合法性支撐。

現代的英國王室,和過去已經有了極大差別。進入21世紀,英國王室的政治實權基本已經不存在,僅僅只是一個國家象徵而已。而且鑑於民主成為萬民認可的潮流,在可預見的未來,英國王室也不大可能擺脱統而不治的狀態,重新擁有實權——甚至王室成員自身都已經沒有這個想法。

既然已經沒有實質性的存在價值,那王室為什麼還能存在?或者説,英國人為什麼還要供養王室?這就涉及到王室的另一個主要作用——精神引領。雖然政治上,王室已經沒什麼實用價值,但是在精神層面,王室還是有存在意義的。

當然,這種精神價值,並不是説英國人命賤,天生就喜歡擱個王在自己頭上。實際上,大家之所以願意接受一個王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王室能夠起到道德垂範的作用,作為道德秩序的維護者,以他們的言行,作為萬民表率,引導社會正常有序的運轉。

這就是現代虛君制民主國家,王室最大的一個作用——甚至也可以説是王室存在的根本價值。如果沒有這層作用,那不管是從納税人角度,還是從人權角度,人們都犯不着去供養一個並不能直接創造價值,財富和地位卻天然高於自己的世襲家族。

既然民眾賦予了王室這樣的定位,那王室要想延續,就必須要遵循民眾的意見。

而在現實表現中,王室的道德垂範表現,又普遍以偏保守和傳統為主。

這是很正常的。現代社會發展可以説是日新月異,整個社會的倫理秩序都處在劇烈的變動之中。這種激烈的變化,使人充滿了不安全感,並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產生焦慮乃至恐懼。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在精神上本能的會希望社會穩定;而這種對穩定感的追求,又使得他們對傳統秩序產生依戀——畢竟傳統秩序已經經歷過,有經驗可遵循,所以能讓他們感到安心。

既然大家心理上都懷念傳統秩序,那王室就有必要扮演傳統秩序的維護者。他們的言行舉止,都需要儘可能的遵循傳統規範,這樣民眾才能在王室這裏得到安全感——民眾的心理滿足了,王室的精神引領價值也就體現了,其存在價值也就有了。

這是從民眾心理角度來説的。而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説。雖然隨着科技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社會倫理道德標準的變動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也是必須進行的。但由於這種變動充滿了不確定性,大家事前並不知道變動的最終結果是好是壞。一旦這種變化,不利於國家和社會的有利運轉,那反而會造成傷害。這種情況下,王室作為道德典範,它在前進的腳步上慢一些,其實也是起到一種託底的作用。如果形勢發展不妙,有王室的表率,再加上它無以倫比的號召力,社會道德倫理可以比較從容的退回原地,以免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總而言之,王室要想延續下去,他就必須充當社會道德的維護者,而社會和人民的需要,又決定了王室在扮演這個維護者角色時,其風格必須相對保守和傳統。這是王室屹立於世的根本!

而梅根的風格,則與王室的這種存續需求有極大的衝突。從各種報道透露出的信息,梅根個性張揚,自我,有極強表現欲和獨立意識,不願受規則束縛。這種典型的美式風格,如果是一般老百姓,倒也無所謂,但是作為傳統價值捍衞者——王室的核心成員,這確實是有些不適宜的。這不僅僅是一種習慣衝突問題,嚴重點説,這種過於時髦現代的做派,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會消解王室的存在價值——王室已經沒有實用價值了,如果它還不能捍衞道德傳統,為社會託底,反而一味去追隨新潮時髦理念,那這樣的王室,和一般的老百姓有什麼區別?社會大眾去供養它,又有何意義?

這就是梅根惹人不喜的根源所在。她的風格,從個人角度來説其實沒什麼不妥,但作為王室成員,其實是很不稱職的——換句話説,她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當然,有人會説了,著名的戴安娜王妃,以當時的王室行為規範來説,她的一些行為做派,其實也是非常出格的。但人們卻普遍對她高度認可,相反對束縛她的王室大加抨擊。為什麼戴安娜當年的出格可以得到認可,而今天輪到梅根,就被刻畫成了一個“心機婊”呢?

這其實就涉及到一個道德規範的尺度變化問題。不錯,民眾確實需要王室保守和傳統。但這種保守和傳統是相對而言的。讓你堅守傳統,不是讓你在20世紀,還對16世紀的陳規陋俗抱殘守缺。他們對王室道德垂範的要求,只是希望你們稍微慢一步,能起到託底保障的作用就行了。可你要是不止慢一步,而是慢了三步四步五步,守着民眾已經徹底拋棄的過時道德規範不妨,那就不是給社會託底,而是拖累社會發展的進步了。

當時的英王室,在戴安娜問題上,就是這樣一個處境。戴安娜的所謂出格,只是相對於長期冥頑不化、固步自封的英王室而言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英王室所遵循的道德規範,已經與大眾心理需求嚴重脱節,成為世人眼中食古不化的老朽。戴安娜的親民做派,在當時的英王室標準下是逾越了雷池,但對整個現實社會而言,不僅不出格,而是剛剛好。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戴安娜的所謂出格,才大獲民眾青睞,英王室的保守,反而飽受世人抨擊。

而梅根所面臨的處境,和之前的戴安娜完全不一樣。戴安娜死後,英王室飽受非議,被逼之下也啓動了改革,在道德垂範的標準方面逐漸跟上了時代發展的腳步——梅根作為二婚+黑人血統的美國人,她跟哈里的婚姻能得到女王的許可,這本身就證明了英王室觀念的進步。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作為王室,它所需要的,只是跟上時代的腳步——甚至要稍慢一拍,而絕不是去引領什麼時代發展的潮流,更不是帶領人們突破現有社會觀念的阻礙——這不管是對社會,還是對王室本身,都沒有任何好處。而梅根的一些理念和個性化做法,在她看來可能是所謂時代新女性的風尚,但實際上卻大大超越了王室這個職業所應該遵循的規則和限制。這樣一來,別説王室不認可,就是普通民眾,都難以接受。

這就造成了梅根公眾形象的崩塌。

那麼,誰才是王室和大眾心目中,最合適的王妃角色呢?自然是凱特王妃。凱特雖出身平民,但知書達理;衣着時尚大方,但又不標新立異;本身有個性主見,但又謙和有禮,並能尊重王室規範。這樣的人,才是王室和大眾心目中最合適的王妃人選。


説白了,現代王室本身就是一種職業,王室成員——尤其是核心成員,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明星演員,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來向民眾展示一種道德規範。既然是職業,那就要有相應的職業規範,既然是明星,那就得塑造一個能得到大眾認可的人設。梅根作為王室核心成員,既不願遵守這個職業的操守和規範,又不願維護明星演員的應有人設,這樣一來,被王室煩,被小報噴,被民眾嘲,也就在所難免了。

所以説,王室這碗飯也不好吃啊!看着光鮮亮麗,但實際上,講究多着哩!這位梅根王妃想拿美國人的那一套自由主義思維,來混全西方最講究規矩的英國王室,這未來的婚姻之路,着實堪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