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華東理工大學持續開展本科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 採訪對象提供(下同)
多層次信息化學習平台讓雲上學習“多點開花”,智播課堂打造教學“百寶箱”,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台將工廠車間“搬進”教學課堂......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持續開展本科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以前瞻的視角在教育領域進行深度融合與創新,積極構建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教育體系。
在全新的體系下,學生的學習體驗如何呢?
於澤鍇是華東理工大學工業催化專業博士一年級學生,他從大一入學就開始使用學校多層次信息化學習平台。“每個學生一個賬號,校園裏大事小情都可以在平台上實現。”目前,學習平台已經融入於澤鍇的學習和日常生活。
據他回憶,讀大一時,徐志珍老師的專業必修課“無機化學”採用了線上平台和線下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先通過線上平台進行提前學習,然後再上線下課。線下課中的徐老師就變身成了“導學者”,她讓學生在線上學習的基礎上,總結歸納知識點,完成相關思考討論題,在線下課堂講解給其他同學聽,或者同學之間討論,然後她再做適當補充和拓展。而學習平台集課件資料、習題作業、論壇問答等於一體,視頻學習、作業考試、課堂活動等都可以在平台上完成,同學們可以隨時隨地線上觀看教學視頻,複習鞏固學習。
如今的於澤鍇,正致力於理論與計算化學領域的研究,一遇到沒學過的知識,就通過線上平台自主學習。“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自學,合理分配、安排日常的學習生活。”於澤鍇説。
據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王慧鋒介紹,學校全力推進教育教學的數字化轉型,建設了融合式網絡學習空間“多層次信息化學習平台”,平台提供了“一網通學”的線上線下融合學習服務。基於平台,開展了面向“五育並舉”的教學應用,開發了思政案例、美育大講堂、園藝與生活等“德智體美勞”課程,提供了線上“雙一流”課程、虛擬實驗等優質資源。
在華理奉賢校區D教的一節“物理化學”課的課前準備時間,徐首紅教授與往常一樣打開台式機和無線話筒,隨後,通過瀏覽器使用統一身份認證賬號登錄。不同的是,這次,她多了一步操作——打開騰訊會議,進入課程會議並共享屏幕。
原來,徐首紅老師使用的正是學校傾心打造的智播課堂。為了更好地滿足師生當前教與學的需求,學校充分挖掘教室現有設備資源,對兩校區教室的教學設備進行了更新升級,基於騰訊會議雲服務建設了智播課堂,實現了PPT及課堂錄課回播。
“用起來很方便,只要在上課前打開騰訊會議,開啓錄屏功能,下課後就可以將剛上的內容視頻保存到學習平台,沒學懂的學生可以回放觀看,教師也可以在回看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徐首紅説。
據信息化辦公室相關老師介紹,目前,公共課“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和專業課“生物反應過程工程”也已經在非全日制工程博士中試點使用智播課堂。
不僅如此,學校還創建了智播課堂可視化雲圖,支持校內督導、校外專家在線巡課,校外專家可以通過地圖模式查看具體教學樓, “一鍵直達”教室,在線查看課堂授課情況。
學生課前有預習、課堂可同步、課後能鞏固,老師備課有資源、課中可同步、課後有回看,通過這種信息公開、教學反饋、數據賦能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實現了由“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