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看過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以及《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魏東亭這個人物並不陌生,然而在這兩部影視作品中,魏東亭的最終結局可謂是大相徑庭。

在《康熙王朝》中,魏東亭是康熙皇帝的發小與伴讀,兩人相伴成長,後來魏東亭又做了康熙皇帝的貼身侍衞,時刻陪伴在其左右。而在這之後更是被康熙皇帝委以地方督撫的重任,就連權傾朝野的明珠與索額圖,見了他也是要畢恭畢敬,並且在其功成名就、致仕還朝的時候,還被破格加封為“毅親王”,可見康熙皇帝對其的信任與厚愛,同時也展現了兩人極為密切的關係。而魏東亭最終也是以壽終正寢的結局收場,其死在了康熙去世的前一天,進而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親自送葬與,可謂是以極為“榮耀”與“光輝”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然而,在《雍正王朝》之中,魏東亭的結局則是略顯苦澀與悲涼,甚至讓人覺得還有一絲“窩囊”。此時的他想盡了所有的辦法,依舊沒有能力去償還户部的欠款,最終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魏東亭帶着深深的遺憾與罪責感,用懸樑自盡的方式,自我終結了生命,讓人倍感唏噓。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實際上,魏東亭之所以欠下數額如此龐大的款項,並不僅僅是他自身的原因,康熙皇帝也要承擔非常重要的責任。可在魏東亭被步步緊逼的時候,康熙皇帝卻選擇了“沉默”,他沒有想着為魏東亭解決眼前的困難,即便是幫助其還款也是在魏東亭已然去世之後。

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並不是因為他不在乎或者不惦念自己的這位“老功臣”,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為了能夠徹底解決國庫虧空的問題,康熙皇帝不得不使出這一手“苦肉計”,忍着內心極度的傷感來就此“犧牲”掉魏東亭。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魏東亭欠下如此鉅款,康熙皇帝自然是難辭其咎。

在魏東亭的靈堂之上,雍正對於魏東亭兒子們的生活奢靡與揮霍無度,進行了嚴厲的呵斥,並且稱其為“不孝子孫”,之後張廷玉對於魏東亭也評價其稱是“不善持家”,可見魏東亭在户部欠下鉅款,似乎是典型的家庭內部的管理與教育問題。

然而,這並不是最為主要的原因,真正讓其落下如此虧空的,還是康熙皇帝本人。

魏東亭曾在江南擔任地方督撫一級的封疆大吏,一直以來這都是一個被人譽為“最為富有”、“油水最多”的肥缺崗位,在這樣的位置坐上幾年,且不説能夠賺的盤滿缽滿、盡享榮華富貴,至少幾代人錦衣玉食、不愁吃喝還是不難的。當然,按照魏東亭與十三阿哥胤祥對話中所説,他也確實賺到了錢。

可是,康熙的“南巡”瞬間讓魏東亭從“富翁”,變成了“負翁”。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康熙六次南巡,兩次都住在了魏東亭家中,儘管朝廷有標準進行籌辦與分擔,但魏東亭為了讓康熙滿意,自己確實搭進去不少的銀兩,就此落下了虧空。

實際上,魏東亭完全是可以伸手向康熙把這份投入要回來的,或者退一步來説,就是他親自向户部陳述緣由,也不是得不到報銷與補償,只不過,魏東亭並沒有如此。

一方面,按照魏東亭的説法,他自覺深受皇恩,因此用這樣的方式回報康熙對其的厚愛本就是分內之事。另一方面,就是他與康熙皇帝的關係太過於特殊,如果他還要伸手向朝廷要銀子的話,無疑會讓康熙顏面無光。

於是,魏東亭選擇獨自將所有的債務抗了下來,並且在康熙面前也對此事保持了沉默,而由此也可見,魏東亭欠下户部銀兩,康熙確實是難辭其咎的。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魏東亭之死,在康熙皇帝看來已然是無法避免。

如果魏東亭能在追比户部欠款開始的時候,就主動説明實際的情況,甚至於直接向康熙皇帝將自己的處境與苦難説出來,康熙皇帝或許真的不會坐視不管。

然而,魏東亭在上演了一幕幕“荒誕”的鬧劇後,他已然成為了皇子之間,相互利用、相互傾軋的“工具”,並且在其中是越陷越深,徹底的無法抽身其中。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就在康熙剛剛發佈要追比欠款的消息的時候,魏東亭不顧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與其他官員一道來到了八阿哥胤禩的府上,實際上,這就是明顯的在告訴外人自己欠了國庫的銀兩,並且是無法償還,所以只能求助於胤禩等人。隨後,魏東亭又再一次的自降身份,與欠款官員來到朝陽門碼頭,迎接從江南籌款賑災回京的雍正一行,更是表明自己此時的心虛與焦慮。

而也正是這兩次的拋頭露面,不僅將魏東亭欠款的事情公之於眾,更是使其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進而成為了矛盾與爭鬥博弈的中心。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在這之後的魏東亭,可謂是“病急亂投醫”,“昏招”頻出。

在面對雍正和田文鏡的苦苦相逼的時候,魏東亭聽從九阿哥的建議找到了十三爺胤祥,讓其幫自己求情,而這險些導致了雍正與胤祥之間產生巨大隔閡。

在此之後,魏東亭則是繼續被人當槍使,八阿哥胤禩得知雍正故意抹去了太子胤礽幾位親信的欠賬記錄,於是告訴了大阿哥胤禔,而胤褆也不想公開的對抗胤礽,便立馬告訴了魏東亭。於是魏東亭又一次大鬧户部朝堂,直接將肖國興、黃體仁、司馬尚等人揪出,就此將太子胤礽也捲入到了其中。

可以説,此時的魏東亭只想着儘快擺脱欠款的危機,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皇子之間爭權奪勢的工具。

就這樣,魏東亭在這其中越陷越深,他本想求助於眾位皇子的力量以自保,殊不知,在被反覆的利用下,已然徹底站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面,從而也就此站在了康熙皇帝的對立面。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此時的康熙皇帝,他最想要看到的,無疑就是用最快的方法讓國庫充盈起來。

為此,他不惜用晉封親王作為激勵,同時也不惜用下重典,懲治在此過程中有過錯的官員,這都表明了康熙要將追比欠款進行到底,已達成其目的的決心。

與此同時,康熙皇帝也需要一個典型的“案例”,來將自己的這份決心,更為堅定的表現出來,而魏東亭無疑是最為合適的。

首先,還是魏東亭身份與地位太特殊了。

魏東亭與康熙皇帝自幼一同成長,與兄弟無異,之後也為整個大清王朝盡職盡責,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功業,在朝中的影響力非常深遠,就連康熙的一眾皇子,在人前對於這位“魏老爺子”也要給予足夠的尊崇。

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身份與地位,以及與康熙皇帝整個家族都非常特殊的關係,使得魏東亭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如果不能拿魏東亭樹立“典型”,那麼其他官員必然會紛紛效仿,這樣無疑會極大的影響追比欠款的效果,甚至有可能會以無疾而終的結局收場。

所以,讓魏東亭以如此結局收場,無異於也是康熙的一種“殺雞儆猴”的做法。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其次,康熙希望通過此事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決心。

前文中也説了,魏東亭與康熙的關係非常的特殊,可就是在如此特殊的關係情況下,康熙皇帝都可選擇“坐視不管”、“大義滅親”,足可見康熙皇帝對於追比户部欠款一事的看重。

而康熙也正是在用他對於魏東亭的這份冷漠與決絕,告誡所有官員,與他如此親密的人都如此堅決,那麼至於其他人,後果也便可想而知了。畢竟論與康熙的關係,論此前的功績與貢獻,甚至説對照擔任的職級與崗位,無人強過魏東亭,而這無疑更加烘托出了追比欠款緊迫而又強烈的氛圍所在。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再次,就是魏東亭此前的行為已經讓康熙皇帝無法再為其“買單”了。

在此之前,魏東亭儘管做了很多的努力,但這卻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自己欠款又無力償還的事情弄的滿城皆知,還被人當做“槍”使,將一些原本可以隱藏起來的事情揭發了出來,更為重要的是,魏東亭這麼一“鬧”,皇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充滿了隔閡,這更加是康熙所不想看到的。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果康熙再對魏東亭施以援手,非但不能就此將事態平息,反而會“引火上身”,將所有的矛盾與焦點聚集在自己身上,進而讓自身陷入非常不利的輿論之中,反而不利於追比欠款的推進。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於是乎,康熙選擇了就此“犧牲”掉魏東亭,並且以此表明了自己的決心與態度。

與此同時,在魏東亭去世後,康熙皇帝還是盡顯“仁德”之道,拿出了自己體己的四十萬兩銀子,其中的三十五萬兩,是替魏東亭還清户部欠款,另外的五萬兩則是交由魏東亭家人,而這實際上也算是康熙對於魏東亭的一絲愧疚與歉意,並且也在向魏東亭闡述自己如此行事的迫不得已。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然而,胤礽的荒唐決定,卻讓魏東亭的“犧牲”變成了徒勞。

按照鄔思道在向雍正進行諫言時候的分析,拖欠户部款項的人分為三種:第一種,確實是因為俸祿過低,並且或是處在清水衙門,或是單純的清廉為官,從而導致了其沒有其他額外的進項,致使生活窘迫,已經到了不借錢難以維繼生活的狀態;第二種,則是利用借取的款項為自己謀取私利的;而第三種,則是為了不被朝堂所孤立,隨波逐流的,算是為融入朝堂上的主流風氣而用向户部借款獻上了一份“投名狀”。

對於此,康熙皇帝也是非常清楚,於是除了替魏東亭還上了欠款,康熙還再一次準備用自己的體己銀子為前來求情的一眾老功臣們還款。

當然,這些人確確實實屬於欠款情況的第一種,就是因為生活所迫而只能借債度日。

而實際上,康熙皇帝這也是再從側面幫助雍正的追比欠款行動。一方面,這些官員將欠款還上,無疑是在樹立積極正面的榜樣形象,引領風氣與輿論,進而影響並帶動其他官員還款。另一方面,則是康熙將欠款人員的情況已經做了甄別與區分,目的也是在提醒雍正,對於中飽私囊、以權謀私之徒,也就此可以不用姑息,應對其加緊追比,並且要嚴懲不貸。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只不過,胤礽的做法卻讓康熙的一切努力化為了烏有。

在此之前,康熙對於太子胤礽提及了兩件事情,一件是十阿哥胤帶人當街變賣家當,另一事情就是老功臣找康熙求情。

康熙之所以提這兩件事情,本是想向讓胤礽能夠出面平息事態,用自己儲君的身份壓服其他皇子,同時恩服朝中老臣,進而幫助雍正能夠順利完成差事,使得國庫就此充盈。

然而,胤礽卻徹底誤解了康熙的意思。

他來到户部,先是阻止老功臣用康熙的銀子還債,接着便是對於雍正在追比户部欠款中的表現給予了全盤的否定,同時提出了分兩年還清欠款的方案。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而這樣的舉動儘管引得了所有官員們的擁護,然而對於康熙來説,心中必然充滿了無比的憤恨。因為他用盡心思,想盡各種方法幫助雍正去追比欠款,就是希望籍此將所有拖欠款項追回,緩解國庫空虛的困境,使得國家能夠擺脱現有的危局。可胤礽這樣的舉動,徹底讓康熙的想法落空,國庫依舊空虛無比,整個國家也沒辦法經得起任何的風吹草動。

至於雍正,同樣感到的是無比的憤恨,除了他這是在憂國憂民外,更重要的是此時的他對於太子胤礽已然是徹底的失望了。畢竟,在外人看來,雍正是太子的人,可胤礽的表現並不是在力挺自己的下屬與黨羽,反而更像是對其進行掣肘與拆台,而這也直接動搖了雍正對於胤礽的支持之心,也為後來事情的發展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與此同時,伴隨着追比欠款的行動被叫停,康熙此前的所有想法與付出就此全部落空,魏東亭為了康熙、為了追比欠款,以其生命為代價做出的“犧牲”,可以説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而此時的康熙的心中,除了對於胤礽的憤恨,還有的便是對於魏東亭更加痛徹的懷念與內心極度的愧疚。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魏東亭在《康熙王朝》以善終收場,而在《雍正王朝》之中卻只落得一個畏罪自盡的慘淡結局,在歷史上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呢?

其實電視劇中的這兩種結局都不是真的,因為魏東亭這個人物本身就是虛構的。

《康熙王朝》包括《雍正王朝》中的魏東亭,都將其人物設定為了康熙從小的侍讀,與康熙從小是朝夕相處,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且是時刻陪伴康熙左右,從這個方面來看,魏東亭的歷史原型就是曹寅。曹寅原本是康熙皇帝的世代包衣奴才,其先是擔任康熙的侍衞,後來也到江南地區任職,不過不是做的兩江總督,而是江寧織造。曹寅的孫子則更加有名,就是大名鼎鼎的《紅樓夢》作者,曹雪芹。

同時,在《康熙王朝》中,魏東亭在康熙“智擒鰲拜”的過程中,幫助康熙訓練布庫少年,隨後指揮着這些人擒拿了鰲拜,但是歷史上,承擔這些工作的卻是索額圖,只不過是給魏東亭“張冠李戴”了。不僅如此,《康熙王朝》中魏東亭的父親魏承謨也是虛構的,魏承謨歷史上並無此人,其歷史原型人物是範承謨,他是“清初第一漢臣”范文程之子。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然而儘管魏東亭等的人物形象是虛構的,但是“追比户部欠款”卻是真實存在的,並且不同於電視劇中的演繹,這件事情並不是發生在康熙朝時期,而是發生了雍正登基之後。

歷史上的雍正,對於官員挪借户部銀兩致使户部虧空的現象可謂是深惡痛絕,於是他下嚴旨進行追比,上至王公貴胄、下至文武百官,但凡不能按時還款的,一律抄家論處。

最終,“追比户部欠款”在雍正的鐵腕政策與高壓態勢下得以順利完成,國庫存銀也從康熙去世時的不足七百萬兩,猛增到了將近六千萬兩,不僅就此推動了整個國家在雍正朝時期的發展,更是為後來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72 字。

轉載請註明: 雍正王朝:魏東亭自盡背後,是康熙的迫不得已與極度的傷感和無奈 - 楠木軒